蘇寧菜場半年紀:已在全國拓展門店350+

2019-12-04 嫣然 聯商網
瀏覽

聯商網消息:傳統的菜市場往往承載了一個地方的煙火味。它們地域特色鮮明,甚至同一座城市的社區之間都有不同。家庭主婦們嘴里喊著:“騎車去光明市場買菜吧”,已經是暗中對不同菜市場當中菜品的價格、新鮮度、種類做好了遴選。

年輕人更偏好打包外帶,亦或在手機上下單預定好食材,把iPad支在調料架邊上,打開電子菜譜,有樣學樣地把滾油濺滿了墻面。

有人說,這樣煙火味太輕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變成了虛擬的代碼。

美團、蘇寧、餓了么等巨頭的陸續入局,又給互聯網買菜的大熱加了把火。

高頻、高客單價、剛需的機遇,與易損、非標、低毛利的風險并存。數字化的生鮮流通環節,在各大平臺的推動下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今年1月和3月,美團買菜相繼在上海、北京宣布啟動測試。瞄準菜籃子,美團買菜以“APP端+便民服務站”的模式進行1.5公里范圍內的配送。目前,美團買菜在北京擁有超過40個前置倉,上海也有15個左右的前置倉。

11月,美團買菜正式上線深圳市場,于華北、華東、華南、華中四大主要市場布倉已超過100個點位。

蘇寧菜場則扮演著“后來居上”的角色。上線半年多時間以來,蘇寧菜場先后布局南京、北京、上海三大城市,憑借已開蘇寧小店的點位優勢,累計拓展門店已經達到了350家。

在部分平臺看來,自提點位盡可能的簡約,一方面可以節省成本,一方面便于布局提速,甚至可以開放加盟。以類似快遞站點的連片拓展模式,大量的生鮮電商平臺正在“收割”商圈、社區、學校等不同場景的長尾用戶。

與單純地布置前置倉、履約中心點位不同,蘇寧菜場希望賦予門店除自提生鮮外更多的功能和消費體驗,給看似冰冷的互聯網買菜加點“煙火味”。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生鮮購買用戶,一部分對時效性要求比較高,青睞前置倉即時配送到家的模式。有的重視性價比,這一部分則是到店自提的目標客群。預定式訂單有效地提升了供應鏈運轉效率,減少運輸儲存過程中的損耗,環節中節省的成本又能讓利給用戶,以更低的價格在手機上的虛擬貨架陳列。

對他們而言,手機上的“菜籃子”像是一份提前預約的菜單。到了實體門店后,裝潢風格、服務水平、消費氛圍、增值服務都會成為他們重視的購買體驗。

在最新的蘇寧小店3.0模型中,餐飲部分提升到了很大的比重,并增設了蘇寧生活幫家政服務、社區金融咨詢服務、二手房交易服務、彩票購買兌換等內容板塊。相比于簡單的速食、熱食和生鮮更有競爭力,多元的增值服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消費者在店逗留的時長,增加購買機會。

更好的口碑能帶來更多的訂單。蘇寧小店除了是蘇寧菜場的自提點位,還是滿足社區居民一日三餐的“共享廚房”,亦是鄰居街坊間聚會的場所。

同時,高頻高粘性的生鮮商品也是各個拼團社群的“主力軍”。在北京,蘇寧小店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下的團長就多達10000多名。口口相傳間,貨比三家時,在手機上買菜同樣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今年雙十一,蘇寧菜場在南京市場試水“閃電戰0元購”的營銷活動,以無門檻優惠券的形式實現了社區用戶“0元買菜”。根據銷售數據,鮮雞蛋、帶皮五花肉、草雞蛋、大肋排等肉禽蛋類品銷售金額最高,金針菇、毛豆、西紅柿、土豆等蔬菜訂單量占優。多樣的商品組合既能拉新用戶,也能為平臺帶來更多利潤。

無論是到家的便利性,還是到店的性價比,各大平臺都在想方設法地解決“生鮮最后一公里”難題。對消費者而言,菜品的新鮮度、品種、價格和購買體驗才是考慮的重點。每一天的忙碌,都是為了吃上每一頓佳肴。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