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電商周報:阿里入局買菜市場 呆蘿卜岌岌可危

2019-11-26 Wilder 聯商網
瀏覽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11.18-11.24),阿里殺入前置倉賽道,低調運營“菜劃算”;京東大進口業務升級為“京東國際”;拼多多宣布開啟“黑五”海淘;美團Q3營收超預期,餐飲外賣GMV漲40%……

1、阿里殺入前置倉賽道 低調運營“菜劃算”

買菜市場再迎來新玩家,一家名為“菜劃算”的社區生鮮團購平臺殺入前置倉賽道。種種跡象顯示,這是阿里親自下場推出的社區生鮮業務。

早在今年7月,菜劃算APP在AppleStore已經上線,微信小程序也于當月上線。據了解,除了杭州市場外,菜劃算也在布局蘇州和寧波市場,已經成立了相應子公司。

在生鮮市場,線上阿里擁有淘鮮達,線下阿里還有盒馬門店,主要覆蓋生生鮮中高端市場。而在距離消費者更近的社區,菜劃算或能填平日常買菜這種即時性需求市場缺口。

不過圍繞前置倉,各家都在展開爭奪戰,但對于前置倉的未來發展卻并未明晰,但燒錢是無法避免的。

2、阿里香港上市每股定價176港元

11月20日消息,據上海證券報消息,阿里巴巴港股發行價已確定,每股176港元。

以招股書披露的信息計算,阿里巴巴最多在港募資1012億港元,創下2011年以來香港最大規模IPO紀錄。

截至目前,散戶認購超額已逾40倍,凍結資金約1000億港元,超過此前中手游的709.49億港元,成為今年港股新股“凍資王”。

3、菜鳥協同快遞公司雙11一周處理18.8億包裹

1月21日,菜鳥方面宣布,截至11月18日,菜鳥協同物流伙伴,僅用了一周時間,利用數字化技術助力處理了全社會產生的18.8億個包裹,又一次刷新世界物流業的紀錄。

“雙11的數字其實并不關鍵,創新力量才是雙11數字背后的真正內核。”菜鳥雙11發言人介紹,雙11是物流的創新場,正是因為有了十一年雙11的歷練,才有了全世界最有效率的物流網絡。

4、京東大進口業務升級為“京東國際”

11月22日,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零售集團平臺業務中心負責人、京東國際業務負責人韓瑞宣布,京東“大進口”業務戰略升級,將原有主打跨境進口品牌的“海囤全球”與一般貿易進口業務整合,統一升級為“京東國際”。同時,官宣了黃景瑜為“京東國際黑五代言人”。

全新亮相的“京東國際”發生了諸多變化:從優化進口消費場景入手,設立專門的“京東國際”頻道,讓用戶通過點擊首頁的“京東國際”便直達進口商品頁面;在品質服務方面,除了延續以往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消費服務外,進一步完善了售后服務,例如有晚到必賠、破損包換、PLUS會員7天無理由退貨等諸多服務。

5、“蘇寧菜場”北京上線 共設30家門店作為自提點

近日,蘇寧小店APP下屬互聯網買菜業務——蘇寧菜場,正式在北京上線。消費者可以在當天21點前通過蘇寧小店的“蘇寧菜場”入口下單,次日早上7點在就近的蘇寧小店提取新鮮的菜品。

據悉,蘇寧菜場在北京首批上線覆蓋了慈云寺、通州、馬家堡、亦莊等年輕白領群體聚集地,共設30家門店作為自提點。在蘇寧小店APP上,菜場功能內已上線時令蔬菜、肉禽蛋品、水產海鮮、新鮮水果四大品類,SKU超過150個。

6、拼多多宣布開啟“黑五”海淘

11月22日,新電商平臺拼多多宣布,旗下“全球購”業務已在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四地設立“全球購海外站”,將通過全球直采、保稅區直郵、包郵包稅、百億補貼等綜合舉措,全力進軍“黑五”海淘市場。

從11月28日零點起,拼多多將正式開啟為期六天的海淘盛宴。屆時,近500個國際品牌、超20000款國際熱門進口商品,將以親民實惠的價格直接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平臺將延續雙11“無套路、無定金”的做法,力爭把“全網最低價”進一步升級為“全球最低價”,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黑五”購物體驗。

7、5億人在用的拼多多為何還在虧損?

11月20日晚間,拼多多發出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當季營收75.139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33.724億元,同比增長123%。

不過拼多多的虧損面持續擴大,超出預期。本季度拼多多經營虧損27.92億元,虧損同比增長近220%,去年同期為12.695億元。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平臺經營虧損為21.235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0.983億元相比增加1倍多。

由于虧損超過預期,財報發布后,拼多多美股盤前跳水,最終跌幅達22.89%,報價31.4美元,創去年7月26日上市以來最大跌幅。此外,拼多多市值也蒸發縮水,一夜之間蒸發超百億美元至364.98億美元,接連被百度和網易反超。

8、美團Q3營收超預期 餐飲外賣GMV漲40%

11月21日晚間,美團點評發布2019年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報告期內,美團總收入達到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環比增加22.1%;經調整溢利凈額為19億人民幣,去年同期虧損凈額為24.7億人民幣,同比扭虧為盈。這意味著,繼2019年Q2首現盈利后,美團在Q3實現持續盈利。

在具體業務表現方面,餐飲外賣業務保持增長勢頭,交易金額達到1119億人民幣,相比2018年同期的800億元人民幣增長了40%;訂單量同比增加38.1%達25億筆;餐飲外賣業務總收入15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9.4%。

9、返利網要做合作伙伴的糧草庫

11月21日,返利網正式對外發布了返利網的新定位、新服務,以及全新的營銷賦能體系,這是返利網成立以來首次對外發布戰略升級。

未來返利網將投入2億打造“會買俠”原創扶持計劃,鼓勵更多的用戶產出深度優質內容,激活互動機制,全面串聯種草、長草、拔草的消費路徑,在返利網的內容生態中創作內容,實現價值。

10、燒完6.3億融資 生鮮電商呆蘿卜正岌岌可危

近日有自媒體爆料稱,生鮮社區電商平臺呆蘿卜出現拖欠供應商貨款及員工工資事宜。

《聯商網》通過呆蘿卜內部人士了解到,該公司的確存在相關情況,并稱“由于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

隨后,呆蘿卜官方微信發表聲明稱:由于經營不善導致資金緊張,公司日常經營受到重大影響。對此,我們對大家報以最誠摯的歉意。

有業內人士表示,對于生鮮領域而言,如果按照行業內標準計算:生產損耗費用10%—15%,物料包材費費用1.5%-2%,配送費3%-5%,綜合費用率在14.5%-22%之間。然而生鮮領域20%左右的毛利潤,并不能覆蓋生鮮的運營成本,更別說后臺費用以及合伙人8%的銷售額分成。

實際上,這種虧本的生意不會長久。等到生鮮平臺完成一定的資本積累后,肯定會摒棄這種模式。與共享單車類似,燒錢補貼到了一定程度,要么獲得融資,要么崩盤,要么獲得自己獨有的運營賺錢模式。

了解中國零售,看這里就夠了!

(來源: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