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為民:蘇寧全場景智慧零售會在六個方向持續成長

最新數據,2019年11月11日當天,蘇寧全渠道訂單量增長76%,蘇寧物流發貨完成率達99.6%,移動支付筆數同比增長139%。
同為中國零售巨頭,蘇寧與阿里巴巴、京東有截然不同的特色。
具體來講,蘇寧的最大特色就是對“全場景智慧零售”的探索,走在中國乃至世界零售企業的前列。
背后的轉型也驚心動魄——10年來,蘇寧打破了別人眼中難以突破的轉型屏障,帶領20多萬員工,通過OMO(行業平臺型商業模式)模式的落地、全場景零售的創新,實現了智慧零售轉型!
在劇烈的行業變動中,堅守自身的獨特優勢,為傳統企業的轉型實踐做出了榜樣性探索。此次懇談會上,蘇寧易購集團更是因此榮獲2019年度“管理中國”總評選最高獎項:“中國企業管理杰出貢獻獎”。
那么,讓蘇寧在“雙11”獲得佳績的全場景智慧零售,還將怎樣發展?對更多的中國企業有什么值得借鑒之處?未來的零售到底該怎么做?孫為民以蘇寧易購為例提出了六點。以下是孫為民先生在懇談會演講的部分精華。
1
第一,采購創新,給消費者創造“新供給”
剛剛結束不久的第二屆進博會為我們國家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突破口。中國有很強的制造優勢,但是也有很多制造方面的短板。比如:大量的農副產品和手工藝產品需要我們進行全球采購。因而,如果能創造新的供給,則可以為中國經濟提供新的動力。
另外,和過去那種只講產品質量,只看價格便宜,只追求規模優勢相比,未來很多產品是要有溫度的,要有文化,有內容,有情感注入的,我們把這叫有IP的產品。這些產品會在我們今后的采購創新范圍內。
2
第二,重塑數字化供應鏈,提高制造、流通效率
中國產品之所以能夠走向世界,是因為中國企業能夠生產出質量可靠、價格低廉的產品。但規模經濟發展這么多年來,我們也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規模過剩。
進而,要進行數字化的供應鏈重塑,就要真正開始到產業鏈上游——從需求端,從訂單端形成一個逆向的產業鏈,我們把它叫智能制造和數字化工業鏈,德國稱之為工業4.0。智能制造的核心首先不是制造的智能化,而是整個供應鏈的數字化遷移,在這方面蘇寧也做了很多嘗試,真正從需求端出發,創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產品。
3
第三,激活社區消費,建立消費信心
今年“雙11”網紅帶貨火得不得了,有的人一場晚會、一場直播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銷售額。網紅對產品有一定的背書價值,但他們的話并不能真正代表消費者利益。只有真正的產品消費者,才能代表消費者的利益,只有社群化、社區化的消費者的利益才真正有價值。
未來蘇寧會大量建設社區網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建立消費者的信心,提高未來的消費品質,通過“拼購”模式、“拼基地”戰略,通過社區建立“推客”,形成未來的新興消費社區。
4
第四,創新服務業態,讓零售成為社會基礎設施
未來的零售和商業,要能夠成為一個社會的基礎服務設施,服務于城市和農村的百姓生活,融入他們的生活。
這不僅體現在購物環節,更重要的是實現對人的服務。未來零售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種新的服務業態,不僅是便利,還要植入更多內容。
5
第五,把“便利服務”做到極致
過去蘇寧的開店模式是連鎖擴張,現在全國林林總總各種店面加起來差不多1.5萬家。但現在的門店跟過去的門店,概念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是自建購物中心、運營購物中心,托管以及委托別人投資建設購物中心。購物中心是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場所,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最大便利的地方。另外,蘇寧還在農村、城市、社區等建立了很多貼近身邊的小店,大量形成輻射的網絡。
未來的零售是什么呢?最終的零售服務要到人。到人就意味著商品也可以動,人也可以動,最后形成一個最佳的人和商品的混合,這就是我們要把“便利服務”做到極致的原因。
6
第六,行業賦能,提供零售解決方案
真正的互聯網是萬物的連接,是資源的連接。蘇寧經過近30年的發展,商品的供應鏈、用戶的數據、零售終端的各種SAAS解決方案等等,是我們在零售行業里擁有的資源。這種資源在互聯網、物聯網下,是可以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建立連接的。
在最近兩年多時間里,蘇寧開了1萬多家店,其中有4000多家店是行業、社會賦能開的店,有很多農村返鄉創業者連接了我們的供應鏈資源,在家鄉開店。我們的資源和當地人的創業結合起來,形成了非常好的商業模式。
以上,我們把零售的解決方案叫作零售云,零售云在未來的發展中,從購物中心到社區門店;從農村的網點到農業產拼基地(蘇寧利用拼基地和拼品牌,打造最佳的供應鏈)等等,必定會形成廣泛的連接。
(來源:中外管理雜志 作者:蘇寧易購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