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網課有多猖狂?原價5000元,現價8元

盡管疫情擊敗了不少傳統線下企業,但是對于線上教育行業來說,可謂“利好”。iPad、華為平板這些我們日常當作“游戲機”“愛奇藝”的產品,搖身一變成了學子的“第二課堂”,各大電商平臺賣斷了貨。3月31日,在線教育品牌猿輔導完成新一輪融資10億美元,是教育行業迄今為止融資額最大的一筆。在這個“寒冬”,資本的“雪中送碳”更是證明在線教育的前景。
在線教育,只需要網絡,就可以搞定過去傳統線下培訓課堂的大多數問題,孩子更是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清北名校老師的“一對一”“一對多”的指點。但是,網課昂貴的價格、不明顯的“提升”也讓不少家長用戶“望而卻步”,供需關系的不平衡,讓售賣盜版課程隨之猖獗。近期,編者通過實際調查和采訪,和大家分享一下咸魚盜版網課的那些事~
咸魚水深盜版課程猖獗
以目前比較受關注的在線教育平臺“學而思、跟誰學、猿輔導”為例,在咸魚搜索這三個關鍵詞,便能直接搜索到相關盜版課程。
為了防止咸魚后臺的版權審核,這些課程特地用“商品圖片”和標題來掩蓋“侵權”。比如跟誰學,其有的產品標題為“丑橘跟~誰~學好吃不貴”。售價方面基本都在百元以內,有的甚至五塊錢就可以搞定。課程方面也是“與時俱進”,覆蓋了2020年的“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從小學到高中甚至考研,都是應有盡有。
于是編者就試水了一波,花了8塊購買了價值5000余元的某老師的英語網課。交易十分順利,通過下單,和賣家聯系發貨,然后分享百度云地址,高達160GB的文件便傳到了編者的云盤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分享百度云盤賬號時,賣家使用的是一張圖片,圖片顯示“不好走咸魚,會被系統檢測到”。整體購買過程不到半個小時,非常迅速。而根據《咸魚社區公約》的相關規定,“不得發布侵犯他人商標權、著作權的圖片、文字等信息”。因此,閑魚交易而其他平臺“交贓”還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在文件包里,視頻、課后習題資料、思維導圖等內容應有盡有。
隨手打開一個視頻,便露出了相關網課平臺的水印,視頻的制作方式是屬于錄制,720P畫質。有些視頻畫質并不清晰,在課堂過程中還會有廣告植入,如“拼課微信XXX”。
為了驗證賣家所說的“價值五千元”是否屬實,編者特意去在線網課平臺搜了相關的課程,網課售價5080元,課程191節,課程服務包括線上教育、講義等,目前課程正在招生,編者買的是去年的全集。
事實上,有網課經驗的人都懂,除了具有時效性以及考綱有改動的課程,如政治,其他的很多課程都能夠“一招鮮”,許多年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像英語這種網課,也是如此。所以大家愿意花點小錢,買個課程聽聽。
當然不只是咸魚,通過了解發現,目前在淘寶、拼多多、微信商店、百度貼吧等第三方平臺均存在商家未經授權,通過分享賬號鏈接、網盤資源分享對盜版網課進行買賣。另外,在UGC的視頻平臺,如B站等,也存在相應的“賣”課現象,多數以Up主購買課程,然后錄制上傳分享。
盜版網課為何難以治理?
對于盜版網課來說,有人認為是行業“毒瘤”,也有人認為是收入微薄群體的“福音”。
為什么治理這么困難,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個人用戶想省錢、賣家的交易方式隱秘、平臺方監管很尷尬。
從個人角度而言,購買盜版網課起碼可以省下上百元、上千元,并且覆蓋的范圍廣,大到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培訓、公務員考試培訓、研究生考試培訓、各類語言等級考試各類熱門考試培訓。諸如學生群體,基本收入為0,所需要各類培訓學習又想省錢,購買盜版網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給家里孩子上網課的家長來說,購買盜版網課作為孩子日常學習的補充也能減輕不少金錢的壓力。
而在賣家交易方面,正如上文從咸魚購買體驗量來看,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二手網課都有很大的市場。根據其他媒體的報道來看,隨著監管的嚴格,盜版網課從過去的單打獨斗變成了團伙作案,并且引申成了“線上傳播+線下代理”模式增。有些人專門組建團隊通過錄屏軟件翻錄正版網課后上網售賣。翻錄視頻、上傳資源、網上推廣等各環節均有專人負責。一些“規模”較大的盜版課程銷售者,還會建立微信群、發展代理,進一步推銷盜版資源。
據了解,當前網絡交易平臺對其交易平臺中第三方之間的交易內容所承擔的知識產權審查義務有限,只承擔明知應知侵權情況下的不作為責任。簡言之,平臺方眼睛看到的要管,眼睛看不到的你隨意~
比如咸魚平臺,已經禁止了“網課”等關鍵詞的搜索。但只要稍稍變化關鍵詞、或者在商品圖片上配文字就能繞開......
另外對于課程方來說,權維權意愿較低、維權成本高情況。在目前在線教育蓬勃發展的時期,競爭的激烈,企業往往容易在盜版產品的“廣告效應”和版權保護之間“糾結”。比如此前新華社的報道,一家著名“法考”培訓機構合伙人表示,雖然該領域久受盜版網課之苦,但由于此前有多家企業都因嚴打盜版反而嚴重影響“人氣”導致公司損失巨大,因此大家對盜版網課“敢怒不敢懟”。
正版網課的套路和價值
除了像"學生黨"選擇省錢而購買盜版網課之外,另一種聲音則是直指“網課的實力和質量”,即“網課質量不行,就值10塊錢”“往年內容都一樣,糊弄顧客是傻子”。那么,網課的內幕又有哪些?編者借機向曾在某上市在線教育公司的朋友請教了一二。
價值上千元、上萬元的網課和線下的輔導班不同,這些網課可以用“飄渺”來形容。有許多用戶曾遇見交完了學習費用,線上輔導公司倒閉、跑路的情況。即使是已經上市的知名教育公司,許多用戶在選擇購買時也會留個心眼。
為了促進用戶買單,教育公司一般會進行三個流程:發布免費公開課或者1元公開課,通過微信、微博、抖音引流——組建社群,通過微信群里的“托”來一唱一和,刺激消費者——通過饑餓營銷進行逼單,“名額僅剩10人”(其實還有一堆)、“限時優惠XX元”(其實漲價后降價)等。
在主講教師方面,應屆知名高校應屆生較為搶手,而且薪資待遇方面基本碾壓市面上的其他職業。比如編者從北大的論壇中找到的一篇某上市教育公司的招聘信息,授課科目為小中高的各個科目,選拔要求是清北等知名高校優先(并沒有對教師資格證之類的有嚴格要求),薪資待遇方面,底薪+課時費在40w-60w,優秀者無上限。
通過朋友請教,也證實了在線教育公司講師的薪資待遇的確非常高。據他了解,講師的月薪基本都在3w以上。而這些應屆畢業生,在經過“長達”兩到三個月的教師培訓“才”可以上崗。
在線教育公司不菲的薪資和優渥的待遇,不僅吸引了廣大知名高校應屆生的加盟,也讓其企業宣傳更加有“排面”,更能讓選課人群感受到“名師出高徒”。
↑某在線教育的宣傳頁面,長期教育經驗的比例低于名校比例
高薪的背后,是教育平臺對學歷的認可,也間接說明了課程利潤之大。(沒錢賺發工資都困難)
但是相比于盜版課程,正規的在線網課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一面。比如某教育平臺,其采用“名師授課+雙師輔導”的模式,對學員從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輔導、練習批改等環節全程伴學,監督輔導。并且借助數據驅動精準分析,個性化定制不同學習方案......
簡單來說,花大錢買的不僅是正版課程,還是服務。
總結
在線教育是對傳統教育的一次革新,也是對傳統教育的補充,我們能通過網絡就可以學習到名校、名家的課程。但是面對在線教育盜版的“泛濫”,各方面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對于課程平臺方來說,定價是否合理,是否打著教育公平的幌子在售賣低質量的高價課程?對于消費者來說,使用盜版課程是否抱著“我窮我有理”的心態?而在整個傳播鏈條中,受益最高、最應收法律制裁的是盜版商們。希望大家經濟條件允許并且有相關需求的時候,優先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