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向左,阿里向右,百度去哪兒?

8月14日,騰訊公布半年報顯示,2019年Q2,騰訊總收入888.21億元,同比增長21%;凈利潤241.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緊隨其后,阿里于15日公布自己的半年報,財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阿里集團營收1149.24億,同比增長42%;凈利潤為191.2億元,同比增長152.9%。
至此,BAT三家企業中,僅剩百度還未交卷。
選擇這一時間節點,上市企業發布財報的同時,自然也開啟了新一輪的業務思考以及戰略布局,以期下半年獲得更大的進步以及業務突破。
對于巨頭的觀望和了解有助于加深對于行業發展趨勢的預判以及把握,借AT各方交上的財報以窺巨頭的戰況。
深入產業互聯網,騰訊“圖新”
作為三巨頭中第一家發布財報的企業,騰訊的表現低于市場預期,財報發布后股價連續三日下跌,市值3975.8億美元,三日蒸發200億美元。
騰訊此次發布的財報,表面看同比均實現不小的增長幅度,但環比上一季度財報,卻出現凈利潤-13.4%的負增長。相較于往年戰況:2017年半年報營收同比增長59%,2018年半年業績同比增長39%而言,本次同比21%的增速再度凸顯增長疲態。
此次財報分別從增值服務、網絡廣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和其它四個大的方向對上半年的營收結構進行了公布。
如上圖所示,半年報顯示,騰訊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4%至人民幣480.80億元,占整體營收的54%;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7%至人民幣228.88億元,占整體營收的26%;網絡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6%至人民幣164.09億元,占整體營收18%;剩下2%的其它營收份額。
互聯網下半場,伴隨著消費互聯網增長紅利見頂,產業互聯網崛起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騰訊憑借QQ、微信強大的粘性從C端用戶獲取收益的增速越來越慢,而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加強向產業端的滲透已成為騰訊迫不得已的選擇。
去年9月,騰訊啟動第三次組織架構調整,原來的七大事業群變成了六大,新成立了“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這其中,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便是騰訊依托騰訊云、AI以及微信支付等產品以及技術生態,加強與B端企業協同發展,企圖以變革圖新之勢進一步滲透產業互聯網,擺脫增長瓶頸的關鍵舉措。
財報披露的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表現來看,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的收入增長表現搶眼,以同比37%的增長領跑整體營收業務。而且相較于上一季度218億元收入,環比增長4.5%。
當然,高增長的背后也意味著高投入,從財務支出情況來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領域支出同比增長12%,同樣是所有支出增長當中增幅最高的業務方向。
37%的同比增長一定程度說明了騰訊在產業互聯網的道路上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在以服務B端企業為主的產業互聯網下半場,騰訊的優勢并不是三巨頭中最強的。
在B端市場,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企業宗旨的阿里巴巴,從創立之初便是以服務于中小型B端企業為主,同為三巨頭,阿里是橫亙在騰訊產業互聯網布局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雖然騰訊背靠微信11.33億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以及QQ智能終端7.07億的月活躍賬戶數,同時也開發了智能小程序等應用,寄希望于通過商家小程序進一步放大平臺用戶的流量價值,但是目前看來相關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明顯。
而在以云服務為代表的云計算市場,據IDC發布的《2019年Q1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阿里云以43.2%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騰訊云以12.2%的市場份額追隨其后,需要追趕的空間超過30%。
領跑增長,阿里“下沉”
緊隨騰訊,15日阿里巴巴也發布了財報。財報顯示,本季度,阿里巴巴集團收入達人民幣1149.24億元,同比增長42%;凈利潤為191.2億元,同比增長152.9%。與此同時,阿里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較上一季度增長3400萬;從2019年1月1日至今,半年增長5600萬,年度活躍消費者達6.74億。
從財報表現可以看出,阿里交上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由于財報最終呈現數據超過此前市場分析師們的最高預期,受財報提振,阿里股價連續上漲,市值高達4545.83億美元,超躍騰訊570億美元左右。
此次阿里財報主要從四大主營板塊對營收結構進行了展示,分別是包括淘寶、天貓、菜鳥、餓了么、盒馬鮮生、銀泰、lazada在內的核心商業,阿里云,大文娛以及包括高德地圖、釘釘、天貓精靈在內的創新業務。
如圖所示,核心商業依舊是阿里營收主力,財報顯示,該業務模塊單季營收995.44億元,同比增長44%。云計算營收77.87億元,同比增長66%;數字媒體與娛樂業務營收63.12億元,同比增長6%,創新及其他業務營收12.81億元,同比增長21%。核心商業與云計算業務均表現不俗。
此外,阿里財報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阿里表現最為突出的核心商業領域,淘寶、天貓有超過70%的年度活躍消費者增長,來自于低線城市和農村等下沉市場。
據悉,今年3月,阿里開啟聚劃算的全面復興計劃,并將其作為下沉的主陣地,并在天貓618上以先鋒軍的角色將其推上戰場,最終成功在天貓618期間實現成交額同比增長86%,帶動訂單數增長達106%,低線城市消費同比增長貢獻率達62%。
作為阿里淘寶最大的流量爆發平臺和最活躍的拉新平臺,聚劃算背后承載著阿里意圖深耕下沉市場的巨大野心。但阿里打了個盹,拼多多半路殺出并迅速成為小巨頭,而今,在精準挖掘后,阿里正積極的“捕獲”這一批新的消費者。
對于一直扎根產業互聯網的阿里而言,往下沉市場尋求業務增長成為其當下時期重要的突破口。
百度“趕考”,在路上的巨頭
距離騰訊、阿里發布財報之后,百度也決定將于20號早上發布2019半年報。
曾經,傳統經濟過渡PC互聯的過程中,百度把握住流量的機遇,一舉奠定自己在BAT三家中的老大哥地位,市值一度超越騰訊,并成功將谷歌從國內市場逼走。但在PC向移動互聯網轉移的過程中,卻錯失入口和數據的機遇,百度一度失勢。
如今,騰訊、阿里市值先后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百度仍徘徊在400億美元左右。
市值上接近十倍的差距,這或許是為什么百度會選擇不與騰訊、阿里同期發布財報的原因之一。在這場BAT每年都要經歷的年中考場上,百度暫時“缺席”。但BAT三巨頭的坐席上,也已少了“B”的身影。
“缺席”的考卷可以晚交,但丟了的巨頭坐席,百度又該如何追回?
錯失移動互聯網后,百度全身心投入到下一代的智能科技變革浪潮中,并且以All In 的姿勢加強布局。
上一季度的Q1財報中,百度曾實現營收24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的業績;另外小度智能音箱的出貨量超越了2018年全年銷量,小度助手繼續在中國保持領先地位,搭載小度助手的智能設備達到2.75億,同比增長279%,語音交互次數達到23.7億次,同比增長817%等成績。
不知道這一季度,百度將會交出怎樣的一份成績單。
結語
2019年是風云變幻的一年,這一年,自中興事件引發的貿易爭端事件遲遲沒有結束,蔓延的戰火一度恣意燃燒,外部動蕩以及內部增長放緩的宏觀背景之下,無論是華為、BAT這樣的巨頭企業,還是普通中小型企業都已早早的做好了過冬與打持久戰的準備。
對于騰訊、阿里這樣體量的巨頭而言,他們企業的營收以及增長更是無法逃避宏觀經濟的影響。從半年報情況來看,即便是目前表現更勝一籌的阿里,其增速也跌破50%紅線,已接近兩年來的最低增速41%;而且云計算當季營收環比增速近乎停滯,同比增速持續下滑,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明顯。
互聯網下半場,消費互聯網紅利見頂,對B端服務需求表現更為強勁的產業互聯網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巨頭們紛紛求變,騰訊通過架構調整全面轉型產業互聯網,并且進一步加大相關投入,而一直扎根產業深處的阿里則開始尋求向下沉市場尋求增長突破口。
對于正在趕來遞交2019上半年財報的百度而言,進一步凸顯智能化依然將會是其特色,只是不知具體支撐的數據表現情況如何。
不過,外部環境始終在變化,作為企業,最重要的還是“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