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全城大團購

武漢三天大排查,市民購物選團購。
新的領導班子赴任湖北和武漢之后,武漢作為全國疫情最嚴峻的城市,這幾天進入到抗疫總反攻的最關鍵階段。新任領導要求按照中央決策部署,針對當前武漢疫情,從本周一(2月17日)開始,采取了最嚴的拉網式三天大排查。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徹底要將感染人數探底。除必要關鍵人員之外,所有居民必須在家隔離。
相伴隨全城居民的必要民生保障,武漢市商務局聯合全武漢各大連鎖品牌超市企業,開始一個店對口多個小區的生鮮團購直配服務,作為大排查期間的生活物質供給保障。而據《零售老板內參》從官方獲取的企業名單顯示,武漢全境內所有營業的品牌連鎖超市,均參與了此次武漢全城大團購行動。
武漢全員在拼團
今天(2月19日)已經是排查的第三天。上周六開始(2月15日),武漢市官方出臺了從本周一開始的大排查行動,對應的生鮮物質保障企業對接名單,也同期出爐。名單里包括的企業有:中商超市、中商優品匯、武商量販、武商超市、中百倉儲、北京華聯超市、盒馬鮮生、大潤發、歐尚、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等。甚至還有包括繽紛果園、本來鮮、煜琪生鮮、武漢大學自強超市等小業態生鮮企業,對接了武漢全市所有街道社區。
餓了么,以及武漢本地一些農業合作社,作為農企配送,也參與到此次社區團購的供給企業名單。還有線上生鮮平臺名單方面,包括:食享會、十薈團、大魚云倉、淘大集、長江嚴選、美菜商城、美菜買菜、中百多點、餓了么、美團(外賣+買菜)、盒馬、達達-京東到家、京東友家鋪子、興盛優選、武漢供銷集市、本來鮮、吉及鮮、中商優選等,武漢境內所有具備到家配送能力的線上平臺,全部參與其中。
這些零售供給企業里面,超市以擁有豐富的生鮮品類、大面積的囤貨、密集的門店網點覆蓋,充當了供給主力的業態。比如,擁有武漢全境大門店數量最多的中百倉儲,82家門店除了幾家需要配合消毒防疫的需要,其余門店全部參與到此次團購行動。
武漢市商務局牽頭指導了此次行動,通知武漢境內所有品牌連鎖和生鮮運營企業之后,很快擬定了供給企業名單。然后根據每家門店所在位置,以及覆蓋周邊社區數量和容積人口規模,制定出相應的對接社區名單。
社區和門店,是此次團購行動的甲乙對接雙方。超市接到商務局指定的社區名單之后,主動聯系社區。社區通常會由物業公司,指定一名工作人員,作為該社區團購訂單收集的團長角色。通過微信群形式,通知社區內每戶家庭,根據超市提供的若干個套餐組合包,選擇自家所需生鮮或日雜必需品。
社區是此次團購行動的終端單位。這里的社區,并非寬泛概念意義的社區,而是指有嚴密圍墻阻隔的封閉式小區單位。即便同個小區,因為有一期、二期的不同社區區隔,在此次團購名單里,也會被劃分為兩個社區單位。
超市門店單位方面接到團長發來的訂單詳情,門店安排當晚或隔天上午,在門店內完成每單對應商品的分揀打包。因為每家零售企業推出的都是固定套餐,門店在分揀打包作業當中,不需要對每筆訂單的具體貨件做精細化篩選,只需按照A套餐所少件、B套餐所少件的統一規格,快速打包完成。
超市分揀打包完成后的商品,與社區之間的交付方式略有不同。以武漢大店門店數量最多的中百倉儲為例,中百倉儲因為門店覆蓋密集,而且一半多門店在老城區,加上門店缺乏運輸車輛和對應人員,主要交付形式采取的是社區隔天到店自提。
大潤發和歐尚因為都是超大型賣場,單一門店的出貨規模和覆蓋半徑,超過其他任何社區類超市。大潤發在武漢的江漢店、姑嫂樹店(均在武漢市江漢區),以及歐尚蔡甸店,采取的是送貨到社區的形式。
送貨到社區后,通常會在社區正門口位置,作為無接觸的指定暫存點。社區團長清點簽收之后,再和超市方面結算費用。然后由團長通知下單的每戶,派出一名人員前來自提。
只到社區門口的無接觸交付,是嚴格執行防疫期間的安全標準。但是碰到特殊極端情況,超市方面依然會親自送貨上門。2月17日,武漢全城大排查的第一天,大潤發江漢店就遇到一起特殊訂單。
這筆訂單的送貨地址在江漢店附近一個社區,但是下單的人員在30公里外的江夏區。這是江夏區的子女,因為武漢市內禁行之后,緊急為居住在江漢區的父母下達的訂單。根據大潤發江漢店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信息,子女在微信群里下單了米面、肉蛋、水果、消毒液,共計1200多元的團購訂單。
該子女還特別懇請大潤發發貨人員,幫忙將貨搬運上樓。兩位70多歲的老人已經一個月沒有出門,最近幾天在沒有任何新鮮蔬菜下,依靠干糧度過了幾天。為此,大潤發江漢店店總經理,個人贈送了50個口罩給兩位老人。
圖為大潤發江漢店工作人員,為老人送貨上門的場景
據公開報道,2月18日開始,武漢的武昌區、青山區內的超市門店,短期內已經不再售賣給個人,只對接團購業務。
團購背后的供應鏈
中百倉儲對于社區成團的數量以200單為起點。
中百倉儲武漢境內全部門店參與社區團購之后,它的兄弟單位中百超市也參與了此次團購行動。之所以要求200單為起點,也是為了確保門店一次作業人力和商品調運的有效利用。除此之外,這里面還有不同社區規模,需要制定不同基數的區別。
此次武漢市指定安排的這場全城大團購,對于一個超市門店匹配多少社區,會根據門店周邊每個社區的存量人口,社區規模,以及門店自身規模大小,再指定一個門店,需要對接多少個社區。
比如,歐尚在武漢唯一的一家門店,坐落在城郊的蔡甸主城區,這個門店可覆蓋蔡甸18個社區的2.5萬人。但是大潤發在中心城區的江漢區兩家門店,則只能覆蓋16個社區的2萬多人。即便如此,大潤發江漢店周邊屬于老舊小社區和商業設施并存的情況。而姑嫂樹店周邊則是高樓層居多的新社區,以及緊挨著參與收治病患的重點醫院——武漢市中心醫院后湖院區。姑嫂樹店的對接社區數量,相對最少。
中百倉儲因為存在四種業態,6000平米的大賣場、4000平米的生鮮食品超市(占據70%門店數量),以及少量的幾家高檔型+中百鮮生活小超市,對應的社區數量規模也有不同。武漢市的武昌、江漢、江岸三大主城區,也是中百倉儲門店數量最多的區域,承擔對口的社區數量最多。有的門店一天團購訂單量,超過了1000單。
中百倉儲門店多,生鮮出貨量也最多。武漢境內的各家品牌連鎖超市,一天的生鮮出貨量大約在700噸左右。其中,中百倉儲的出貨量會占到550-600噸的規模,市場占比規模超過80%以上。
為此,中百倉儲的總倉生鮮儲備量,采取的是3天動態循環模式。即總倉總是保持日均1500噸的生鮮儲備規模,每天往門店發貨500噸以上生鮮,但也會同時采購入倉500噸新貨。
中百倉儲和其他所有營業的生鮮零售企業一樣,疫情期間的出貨量有明顯增長。中百倉儲除了常規合作共贏的源頭基地之外,還新增了山東、云南的供貨。以及武漢周邊的嘉魚縣、咸寧市的生鮮產地,增加生鮮的供給量。
而據滿幫的數據分析顯示,整個疫情期間,全國各省份運往湖北地區生鮮的車輛數量,云南位列第一。河南、福建、山東、河北緊隨其后。
圖為大潤發江漢店團購訂單送貨至武漢某小區的場景
大潤發和歐尚雖然門店數量不多,但是生鮮供給量并不少。相比沃爾瑪、麥德龍的生鮮缺貨情況,大潤發在生鮮供應方面,至今未出現門店斷貨的情況。大潤發華中區位于湖北赤壁的DC大倉,在此次物質運輸供應方面表現優異。而武漢的門店為了確保大倉司機不因為帶來武漢,而回去被隔離。大潤發采取了運輸“接龍”方式。即門店派出大卡車頭,前往武漢三環邊境和大倉車輛交接,更換車頭,確保人不隔離,貨不停運。
此次武漢全城大團購,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物質供應方法。大潤發和中百倉儲的上游采購供應,也采取的特殊辦法。特殊的辦法,才能保障門店運營的穩定和生鮮商品的保質保量保價。
其實在全城大排查之前,武漢政府部門已經對于各大超市的門店來客,有著嚴格的管理。比如規定10平米內只允許一個顧客,停留時間不得超過30分鐘。門店如果超過一定來客數,賣場就要控制進人,出一個才能再進一個。
大排查之前,大潤發門店來客保持在日均3000個左右。大排查之后,中百倉儲和大潤發的門店來客數量,自然都有明顯下滑。不過,兩家企業的門店出貨量,并未有任何影響。這也說明,此次團購訂單的規模量,已經完全持平了門店日常售賣的出貨量。大潤發這幾天的生鮮和雜貨出貨量,相比較平時還要多出3-5倍。
除了生鮮之外,日雜商品也是此次團購的重點物質。大潤發制定了蔬菜、肉蛋、個人和家庭清潔等10個套餐。中百倉儲方面,則推出了肉食、蔬菜、水果、水產、面食,調料、日雜等20個組合包套餐。設定不同價格區間,按照賣場日常售價,對應單品數量稱重計算一個整數價格。比如稱重計算為132元,中百倉儲則直接去零售賣130元。
團購這種業務得以在社區持續成團推行,本身就不存在太明顯的個性化選擇。此次大排查期間的套餐組合包,更加不可能存在什么個性化選擇。有的人就不愛吃茄子,但是蔬菜組合包里,可能就會有。
但是,武漢市商務局組織牽頭的這次大團購,依然有個性化的選擇。即那些線上生鮮平臺的售賣。美團(外賣+買菜)、餓了么、達達-京東到家、盒馬、大潤發優鮮、阿里淘鮮達、中百倉儲對接的中百多點……都是可以按照平時購物需求,下單送貨到社區的。
團購只能是超市業務補充
其實早在2月7日,由武漢本地媒體長江日報,借助SaaS服務平臺有贊的技術支持,推出了“社區團購蔬菜”的一個購物平臺。上線24小時內產生了330萬人次的訪問量,而且2天內就完成了成團訂單的發貨。
長江日報屬于武漢本地的機關報紙,從行業屬性來說,并不屬于或者說并不具備,從事社區團購業務的能力。但是這家媒體在短時間內完成的社區拼團服務,無疑給外界一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社區團購這事,做起來其實很簡單。
長江日報能做這事的幾個條件也很簡單:技術支持來自有贊提供的網上商城(長江嚴選),貨源方面長江日報對接了50家上游農業公司,流量方面來自長江日報自己作為媒體的傳播度,以及作為本地媒體聯合政府部門和社區所做的行動號召。
訂單來自哪里呢?訂單來自“疫情”。如果沒有這場疫情,我們不知道長江日報在搞定技術、貨源和自己流量變現的情況下,能不能搞定有規模的訂單來源。但是因為這場疫情,我們就一定相信長江日報能搞定。
因為居民在隔離封閉期間,不能出門和必須吃飯的剛性矛盾,讓吃飯(生鮮)送貨上門服務顯得十分剛需。其實這次武漢全城大團購的訂單來源,不也是因為配合大排查,而產生的不能出門和必須吃飯之間的剛需嘛!
疫情攻克之后,武漢全城封禁解除,很難想象這種超市配合全城團購的情況,還能保留多少?至少上文提及的套餐組合包,就明顯不符合消費者日常需求習慣。因此,有些好奇這次大團購行動,會不會是今后超市行業大規模轉型團購業務的起點?
這種好奇心的答案并沒什么難度,答案就兩個字:沒有。
但是超市部分規模,或者小規模涉足社區團購業務的可能性,倒是真有。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在全國各大門店,聯合阿里菜鳥的社區菜鳥驛站,測試社區團購業務的計劃,早就在2019年8月份,由高鑫零售CEO黃明端親自公之于眾了。
高鑫零售的團購邏輯非常符合團購這個業務的幾個基本條件:以家庭購買為主,以家庭日用品為主、以社區為交付單位。通過團購的出貨方式和家庭所需的天然計劃性購買,打通內在的供需融合關系和交付可行性條件。
因此,團購這事的簡單,簡單在整個業務鏈路的技術門檻并不高。高鑫零售這次做團購,有贊都不需要,一個微信群就搞定了流量入口。但是高鑫零售自己做的團購,聯合菜鳥的業務磨合,大半年都沒出爐。
這說明,這事在類似疫情下的操作,有其“因為特殊,所以簡單”的一面。決定了這事的業務門檻還是擺在那里:訂單從哪里來?交付能力夠不夠?
高鑫零售聯合菜鳥驛站做的社區團購,恰恰就是要把自己的交付能力優化之后,刺激原本就存在社區的需求,轉化為自己的團購訂單。
長江日報、武漢全城大團購、高鑫+菜鳥驛站的這三個案例。對于社區團購這個產業賽道,還是對于超市要不要涉足社區團購,都是很好的參考案例。
對于社區團購這個產業賽道來說,這個產業能不能出獨角獸,跟這個產業已經可以簡化到很簡單,并不矛盾。
對于超市要不要涉足社區團購來說,自己有信心能優化一套交付手段,再將團購作為門店業務的補充增量部分,也許顯得更為務實靠譜,并能避開找不到訂單的這個大坑。
(來源:零售老板參考 作者:萬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