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良品鋪子“家人”撐起防線,他冒險出了門|我在零售一線抗疫情④

編者按:由于疫情的出現,2020年的春節對零售人來說變得格外不一樣,確保民生必需品供應,穩定物價穩定人心,零售企業正處在保障民生第一線。
眾多普普通通的零售人依然在堅守崗位,他們是戴著口罩卻依然在微笑服務的收銀員,他們是凌晨四點就打開通道收取當日蔬菜水果的收貨員,他們是認真擦拭清潔消毒每一個購物車的保潔員,他們是從庫房一路小跑拉著拖車不斷補貨的理貨員,他們是及時送貨到家的快遞員……他們很多都是默默無聞戰斗在疫情一線的員工。
為此,《聯商網》獨家策劃“我在零售一線抗疫情”系列報道,將持續帶來零售一線員工的抗疫故事
良品鋪子輔料采購負責人朱厚勇
在戰疫一線的武漢,無論是三環內的市中心,還是三環外的城郊,都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因疫情蔓延,曾經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如今已經很難看到人影。
1月29日,朱厚勇卻開著私家車出門了。這趟出去,他要花一個小時開到約定的取貨點,取回前一天托各路朋友從武漢周邊湊來的一批物資,包括稀缺的防護口罩、84消毒液等。
說起朱厚勇,不得不提到他的“特殊”身份:他是良品鋪子資歷最老的員工,也是良品鋪子第一家門店的第一個店員。14年來,他在公司從事過多個崗位,從店員到商品計劃,后勤保障,工程裝修,2012年開始,擔任輔料(除零食外的所有物資)采購主管至今。
但凡跟他打過交道的人,對他都有著近乎一致的評價:做事踏實,做人實在,幾乎都沒有他做不到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多年在一線的工作經驗,讓他對一線的工作環境了如指掌,對一線的工作難度感同身受,才會不顧個人安危,永遠沖在最前面。
朱厚勇是良品鋪子輔料采購負責人,平時,企業中除了商品以外的其他物品的采購都是由他負責,比如辦公物資、設施設備等。
大年初四(1月28日),還在武漢家中陪著妻兒過年的朱厚勇接到來自門店門店事業部的緊急了需求,1月31日,武漢市內的部分符合條件的良品鋪子社區店將恢復營業,在此之前,公司需要準備所有門店所需的口罩、84消毒液、醫用洗手液等物資分配到各門店中,用以保障店員們的安全。
剛接到采購任務,朱厚勇懵了一下,“太難了,去哪兒找口罩?在武漢,年前口罩就已經是稀缺物品,如今更是難買。”
但片刻猶豫后,朱厚勇就趕緊行動起來,按他的話說,“難又如何,我就是搞采購的,這就是我的工作,辦法是想出來的。”
事實上,在武漢“封城”前,作為本土企業的良品鋪子就已經有了防疫意識,在20號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供應后勤物資的朱厚勇也是其中一員。在正式“封城”的前一天,朱厚勇其實已經組織人員在當地提前采購到了2萬只口罩。
“年前那2萬只口罩,本來是發給倉庫人員,以及預備著節后開工給公司總部大樓的員工用的,說實話當時也沒想到疫情會發展到這么嚴重。”因此,朱厚勇先把剩余口罩盤點出來,準備先行挪給門店。
相比于良品鋪子在武漢的線下門店數量,這些口罩可謂杯水車薪。找新貨源,成為朱厚勇彼時遭遇的第一道坎兒。幸運的是,6年的采購經驗,讓他結識了不少同行、朋友。
在頻繁的微信和電話聊天中,朱厚勇度過的28號這一天。他也終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物資,有的來源于武漢周邊,有的需要從其他省份郵寄過來。東拼西湊,竟也有5萬多只口罩,數百瓶洗手液、消毒液,算是暫時解了燃眉之急。
他說:“各行各業的朋友都來幫忙,真的很感謝這些朋友。其實大家都難,越是這種時候,越要一塊牽著手挺過去。”
找著貨,這算是完成第一步了。
誰去取?江城困圍,快遞物流不便,朱厚勇說:“還是得自己上。”
“外省的都是統一寄到公司里,但是武漢周邊陸續湊來的物資,就得自己去取貨點了。”一趟往返要2個多小時,那三天,朱厚勇每天要從早上8點忙到晚到12點。
“路上開了十幾分鐘,一個人都看不到,偶爾有愣是一輛車從身邊經過都看不見,你可能很難想象那種感覺,整個城市都安靜了下來。”開著私家車獨自奔馳在大街上的朱厚勇久違地感受到了“一路暢通”,但他卻很懷念那個堵車堵到他想罵街的武漢了。
大街上不再堵車,不過他取貨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第二次取貨,朱厚勇花了一個多小時到達取貨點,但貨卻被扣下了,“那次拿的都是口罩,一萬多個口罩,人家懷疑我是買回去倒賣的。”最終,他只能返回公司開好相關證明,重新去取貨,一來一去,又是兩個小時……
如果可以,在這種疫情蔓延的危急時刻,誰也不想出門,“宅”在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出去不怕嗎?”
“當然怕了!”
朱厚勇自認為也不是“不怕死”的虎膽英雄,每次出門,待在外面的朱厚勇心里都很緊張,晚上回家,躺在床上的朱厚勇還是很怕。
在他的私家車上,消毒液和口罩是必備物品,每次上車前要噴一噴,下車跟人接觸了也要噴一噴,“現在聞到這個味道就有點受不了。”
回到家,他也不敢離妻子、兒子太近,家里單獨準備一個房間,那是朱厚勇單獨的自我隔離區。每一次出去,15天的潛伏期觀察都要重新歸零。
而遠在家鄉的父母,也時刻牽掛著身在武漢的朱厚勇。關于出門拉物資這件事,他一直沒敢跟父母說,但是前幾天打電話時,八歲的兒子說漏嘴了。
“他們挺支持我工作的,就提醒我出門要注意。” 朱厚勇猶豫了一下又說,“但是估計他們心里也挺慌的,我空閑時候都會給他們報平安。”
29號至31號三天中,朱厚勇開著私家車往取貨點跑了6次,最終湊齊門店員工恢復營業后所需的首批物資。
之后,因為身在三環外無法進城,他將湊齊的物資委托給了中國郵政,趕在門店營業前分批送到了一百余家門店中。“現在很多人不敢去大超市,怕人多,我們良品鋪子社區店大多就在小區門口,而這些店營業起來,他們也多了個購買吃食的選擇。”
2006年進入良品鋪子時,朱厚勇也是從門店做起,所以對于身在一線的門店員工更能感同身受。尤其是現在這個特殊的時候,對于無法自備口罩的門店員工而言,朱厚勇籌集的這批物資為身在一線的他們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在交談中,雖然朱厚勇沒有提及,但事后《聯商網》從良品鋪子了解到,因為籌集物資時正值春節假期,財務放假使得朱厚勇無法立刻領取貨款,為了不耽誤物資的獲取,朱厚勇自行墊資7萬多元的貨款。
或許,在朱厚勇看來,在那爭分奪秒的三天里,相比于拿到防護物資的緊迫、良品“家人”的安全,墊資只是諸多困難最無足輕重的那一個吧。
如今,雖然首批防護物資已經到位,但朱厚勇最近仍在為籌集更多相關物資而忙碌著。
談及疫情結束后最想做什么事,朱厚勇思索良久也沒想出答案,“還是先腳踏實地做好當下的事吧,我現在最想的還是趕緊找到更多貨源,準備大家好充足的口罩。”
朱厚勇說:“如今武漢遇到劫難,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結束,但只要我們都做好本職工作,總能度過這個難關。”
(來源:聯商網 王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