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騰訊、美團等大廠如何遠程辦公?員工來揭秘了

你的公司什么時候正式開工?
近日,阿里、美團、小米等多家互聯網企業發出通知,再次將正式到崗時間往后推遲,從2月14延后至2月17日,甚至到2月底。
此前,大多數互聯網企業將正式到崗時間推遲至2月10日,而2月3日至7日之間需在家遠程辦公。如今,各企業將正式到崗時間一再延后,其中阿里、騰訊等企業還在復工通知中進一步補充:“如果員工從外地返回,應自行隔離14天后且身體健康,才能回到辦公樓上班”。
“這樣算,有些2月中旬才返程的同事,應該整個2月都不用去公司了。”一位騰訊員工說。
不集中辦公不意味著不辦公。
2月4日,職業成長平臺脈脈發布的《職場人開工狀態調研》報告顯示,當前,42%已開工的職場人都開啟了“在家辦公”的模式。
實際上從2月3日起,眾多互聯網大廠員工已經開始進入遠程辦公狀態,早會、打卡、日報成為日常,甚至有的員工從早開會起一直忙碌到將近半夜12點,有人抱怨稱,“以前還是996,現在遠程辦公變成了007”。
對于大多數互聯網公司員工來說,遠程辦公并不常有。不少人在網上紛紛曬出自己的“新”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被全家圍觀辦公、穿著睡衣開視頻會議,也有許多人曬出自己在家的“工位”,表示“工位與床的距離只有一厘米”。
多家互聯網企業復工時間表,全天候科技整理核實(更新至2月7日)
遠程溝通,大廠用釘釘、騰訊會議、zoom還是其它工具?疫情期間,他們在遠程處理哪些工作?如何保證工作效率?我們與五位互聯網大廠員工做了交流,試圖了解史上首次集體遠程辦公的真實面貌,聽聽他們怎么說。
阿里員工:目前工作量不多,適合復盤、總結
阿里是最早宣布延期復工的企業之一,讓我們覺得還是蠻人性化的。我覺得這其中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相對于很多產業,疫情對阿里的影響比較小,而且阿里本身實力雄厚,不像中小企業那么焦慮;第二是阿里現在有標桿意義,積極響應政府政策,也是給其他企業做一個表率。
阿里開始是2月3日到7日在家辦公,現在將在家辦公的時間延長一周或以上,具體時間待定,外地返回的同事要自行隔離14天之后才去公司。公司沒有催大家盡快返回辦公地城市,這也比較人性化。
但我們開工還是很正式的,每天早上9點要開一個視頻會議,大家匯報一下工作,相當于點名。大家也都穿得和上班差不多,沒有穿睡衣的,還是要有些基本職場禮儀;到了晚上也要照常交日報。
我春節回家之后,一直在家里,大學畢業以后第一次在家住這么久,而且在家里上班,我媽和我都覺得挺新鮮的。
這兩天,我媽很喜歡在旁邊“指導”我工作,一會兒說,“你們開會你怎么都不認真聽聽”;有時候我躺床上開會,我媽又會過來念叨,“你怎么又躺下啦,能不能好好聽”。
今天早會,我匯報的內容比較短,我媽就在旁邊批評我,“看別人都說那么長時間,你兩句就結束了,太不認真了”!有點小時候被監督寫作業的感覺。
不過我們今天在開“大練兵”的會,就是各個部門的同事各自匯報自己的主要工作,從早上9點半開始開會,一直開到晚上11點半,中間只有2次半個小時的停頓,讓大家吃飯。
我媽看在眼里,也忍不住說:“怎么還不結束?怪不得你們掙得多一點,這份薪水也是掙得不容易。”借這個機會,也可以讓父母了解了一下自己現在真實的生活狀態,挺特別的。
本次疫情對于阿里的線上業務影響不大,但對于本地生活等線下業務的影響比較大。現在,一線業務員也不能出去跑客戶,只不過那些中小客戶比如餐飲線下店也沒開門,所以即使對接客戶,也沒什么收獲。
領導可能也清楚這一點,所以有些部門的KPI已經放寬順延一個月,即2月的KPI順延至3月再完成。
理論上,大家目前的工作量都不多,主要是一方面繼續下指標,例如和客戶維系日常的聯系;另一方面就是開會,現在比較適合開會總結工作、復盤、匯報等等,像今天開了“大練兵”,明天還會接著開。
我本來是計劃2月9日返程的,不過現在看到最新通知又順延了一周,可能也會改下票,到2月15、16日再回去。
美團員工:在家變成“007”,想回公司996
我的感受是,在家辦公比去公司工作還要累。
我們昨天下午開電話會議,從4、5點一直開到晚上11:50。以前說是和同事們一起996,現在在家辦公,直接變成007了,沒有固定上下班時間,無論幾點都有人在群里談工作。以前下班之后還有些生活,這兩天除了睡覺就是工作了。
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由于我們在春節之前的一、兩周已經制定好今年上半年的策略,為了便于過年后一回來就可以開工。
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之前制定的策略很難執行,只能重新制定,開發、職能部門都要等著新方向出臺才能開工,所以我們必須要在3、4天左右重新制定新的計劃,這兩天加班加點,也是沒有辦法的。
我很早就回到工作所在地了。因為擔心在疫情中遇上春運高峰,所以初四就坐飛機回來了,那天人特別少,整個航班只有3個人。這也就不存在家人干擾工作的問題,最多是我的貓有時候來給我搗搗亂。
脈脈上有很多人說美團遠程開工要開直播,我覺得應該是謠言,反正我知道的部門沒有開直播的。我們現在就是早上9點半開啟動會,然后做一個To DoList,晚上再寫一次日報,整個遠程辦公的流程比較簡單。
我們現在開會辦公,主要都是用內部的IM軟件,這個是我們之前就在用的。市面上流行的釘釘、飛書這些不可能用,畢竟算是同行的產品。
在辦公效率方面,一般是產品運營受影響不大,除了溝通效率比較低,其他工作都和過去差不多;一線銷售的確影響很大,現在規定是讓銷售每天給客戶打拜訪電話,做多少有效拜訪,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模式可能都要變化。
我還是希望能回公司工作,不僅是效率高,而且和同事在一起,有時候聊聊天、去樓下放風一下挺好的,有工作氛圍。我們原來是說2月3日到7日遠程辦公,現在推遲到14日了,也就是17日才正式去公司,不知道還會不會再推遲。
我們還不知道KPI有什么變化,是否影響今年的業績目標,這都很難說。但感覺至少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現金流都是不錯的,疫情加上延遲開工,雖然說會有一些損失,但不至于有很致命的打擊。
但我們聯系的一些商戶就不一樣了,有些實體店的老板跟我們說,做好了三個月不開張、或者至少虧損三個月的準備,真的是挺艱難的。
小米員工:遠程辦公,天天開會
小米一開始說2月3日就要正式去公司辦公,結果大家都炸了。
因為春節延期之后,各個互聯網公司基本都宣布是2月3日開始遠程辦公,2月10日開始到公司。
所以小米這個規定特別扎眼,挺多員工抗議的。在脈脈上也有不少人罵。最后小米才宣布也延遲到2月10日去公司。哎,其實早點說,可能大家的心理感受會好一些。
不過從另一方面想,互聯網公司的大多問題可以在線上解決,小米的大部分業務還是偏傳統一些,涉及到生產制造、供應鏈等等,遠程辦公很難處理。我自己理解,這可能是公司拖到最后一刻才宣布延期的原因之一。
從這周一開始,我們就開始線上辦公了。聽說有的公司要求視頻會議、還直播辦公,我們倒是沒有這么嚴格,主要都是電話會議。也就比較自由,不用穿得那么正式,我在家一般就是穿背心。
現在團隊用的電話會議軟件是Zoom,挺方便的,我沒有經歷過掉線的情況。這幾天遠程辦公軟件很火,比如釘釘、企業微信、字節跳動的飛書等,不過我們沒有用,我自己猜,可能有點大公司之間的避諱,不太想用其他互聯網公司的軟件,所以選了Zoom這種純粹的第三方應用。
我其實蠻欣賞遠程辦公的,尤其是程序員的工作。我一直想創業,希望是一個小一點的團隊,大家可能分散在很多地方,施行線上辦公,不一定要強制工作時間,只要能夠完成任務就可以。
但是我們這次遠程辦公,讓我感到大公司其實是不適合集體遠程工作的。
首先是溝通問題,在公司的話,走過去說,很快就明白了;現在先是文字信息說不清楚,打電話說也看不到手、看不到筆,溝通效率自然就降低了。
自律也是一個問題,平時都是在公司上班,在家整個狀態就很放松,不容易提高工作效率。
結果,領導為了避免大家不在狀態,就不停開會。這幾天都是,每天早上9點先開早會,說是開半個小時,其實差不多開到兩個小時,開完就中午了;下午又開一兩個會,感覺一整天都在開會,沒有做什么實際工作。以前集中辦公的時候也會開會,但不會像現在開這么多。
從明天開始,我們也要求開攝像頭視頻會議了,大概是想進一步嚴格要求吧。
騰訊員工:擔心Q1KPI完不成 期待盡快到公司
騰訊本來的規劃是2月1日上班,那天會有騰訊傳統的現場“逗利是”,也就是開工現場發紅包。1月21日的時候,疫情消息傳出來,“逗利是”就被取消了。
政府宣布春節延期到2月2日之前,騰訊就已經把開工時間定在2月3日,3日到7日之間先在家辦公,后來廣東又出政策,要求2月10日前不許開工,所以公司又通知了這段時間直接放假,不用在家辦公了,到2月10日才正式上班。
公司現在沒有明確要求提前多久回辦公地,所以應該有不少同事還是會到2月9日左右回來,我沒有改簽機票,很早就從西安回到北京準備開工。
這周通知上班時間又改了,改成2月10日到14日也在家辦公,之后回公司;如果是從外地回來的,要在家隔離14天后再回公司,湖北省的同事按國家要求,不允許返程。這樣相當于,如果有同事2月9日、10日再回深圳等辦公地,基本上2月都不用去公司了。
當然,這也是理論上。根據公司需要,很多同事這周都已經開始遠程辦公了,公司會給加班費。
我在的這個部門一直很忙,可以說是春節期間也都沒有休息,一直在辦公。效果應該是分業務看吧,業務部門協調的工作比較多,會受一些影響,職能部門感覺還好,目前沒有在開大會,都在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不太了解其他部門的情況,從最近的宣傳來看,像騰訊健康、微視、微信搜一搜、企業微信這些團隊,應該也都已經開工了。
尤其是騰訊一些特殊業務,在疫情期間基本都在進行。像政務小程序、騰訊會議、騰訊醫典、教育這些都是疫情時期強需求的業務,這兩周的業務增長很高。不過KPI的壓力還是很大,因為很多日常溝通都是在線下,要去拜訪客戶、了解需求,現在沒辦法去。
有些業務眼看一季度的KPI要完不成了,業務同事也都很著急,期待能盡快回公司上班,在家效率還是比較低。以前期待多在家休息休息,現在發現,還是更想回去上班。
喜馬拉雅員工:為避免孩子干擾,只能在車里工作
這兩天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把正式復工時間推遲到2月17日了,我們也是剛剛接到通知,說推遲到17日,從下周、也就是2月10號開始遠程辦公。
不過這是官方的說法,有些部門都已經開始工作了。我算是2月1日復工的。因為長假剛結束,我們要提前和客戶溝通他們的復工日期、工作規劃等等。
我們的KPI往往都是自己的,今天做、明天做都是一樣,所以休假往往也不能完全休息,隨時準備和客戶溝通。
在家遠程辦公從工具層面上看,我覺得沒什么問題,因為我們之前就是深度定制了釘釘的頁面,很多流程、審批都在上面,已經很熟悉了,現在繼續用釘釘也很方便。
對我來說,在家辦公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孩子的干擾。過年期間,我本來打算帶孩子在北京周邊轉轉,但是疫情爆發之后都沒有去,一直在家。孩子還比較小,不能理解大人工作這些事情,所以會比較吵鬧。
以前我在家工作時,如果怕受到打擾,就會到附近咖啡館,或者家里有人專門看著孩子。現在沒辦法去咖啡館了,開工當天,我在樓下車里坐了一上午,開了兩個電話會議。
沒辦法,在家一定會有孩子的聲音,在電話會議里會很吵鬧。這兩天要專注辦公或者開會的時候,我都自己下樓去車里。
我們部門應該大多數人都有孩子,前兩天開工會議,幾乎每個人發言時,小孩的背景音都是此起彼伏的,也是挺熱鬧。
所以如果說到效率,我肯定還是覺得在公司好,如果一定要做工作,不如去公司高效完成,在家真的是拖拖拉拉的,很難受。
但如果結合現在的情況,我覺得還是要慎重。在盡快復工和保證安全的兩個方面,我個人的想法還是安全第一。
企業現在肯定都在考慮大面積復工和安全的平衡,這是一個矛盾、也是一個博弈。但這是一個群體性事件,一旦出事,就是群體性、公眾性的影響,所以我個人還是認為企業要以安全為主。
作為員工,如果在拐點出現之前、或者當下疫情數據明顯增長的情況下,企業強行復工,員工一定是非常擔心自己的安危的。
在這樣平衡下,我覺得在家辦公還是合理的,溝通雖然效率低一些,但線上辦公也能解決7、8成問題。
我們現在通知延后到2月17日再復工,也能看出來,領導層面對安全問題還是很重視的。
(來源:全天候科技 姚心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