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物流“隱藏”了六年的事故:首任CFO被自家配送車撞死

2020-01-02 李思綺 極客公園
瀏覽

2010年冬天,一場發生在英國的暴風雪讓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的快遞服務陷入停滯,導致大量的圣誕節日禮物被迫緩送。遠在大洋彼岸的亞馬遜高管察覺到了那次郵政危機,他們決定不再依附于其他物流公司,轉而建立起亞馬遜自己的物流交付網絡,而且這個網絡要比亞馬遜此前合作的物流——UPS快遞(United Parcel Service)更快、更便宜、更有技術含量,即便后者已經有著百年歷史。

從2013年起的六年間,亞馬遜從零開始,在全美建立起一個規模龐大、高效又快速的物流系統。但是就像鏡子的兩面,迅速擴張的另一面是「欲速則不達」。

12月23日,一家調查濫用職權的非盈利媒體機構——ProPublica刊發文章,稱從最新文件和內部人士處獲悉,亞馬遜的物流體系把提高速度和控制成本放在首位,卻忽視了安全問題。這或許是一顆危險的種子,在亞馬遜自建物流體系之初就被埋下了。

「隱藏」了六年的事故

剛建立起物流網絡的半年后,亞馬遜就發生了第一起傷及人命的事故。

2013年9月18日,一輛載有亞馬遜包裹的貨車在舊金山郊區撞死了一名騎著自行車的路人。這輛貨車并非亞馬遜官方的配送車,而是歸屬于運輸承包商OnTrac。早期亞馬遜為了快速開拓物流網絡、控制成本,把運輸環節外包給收費低廉的承包商,以此將從倉儲到送貨上門的環節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巧合的是,這位不幸的路人,正是亞馬遜的第一位首席財務官Joy Covery。她在1996年加入亞馬遜,在公司全面虧損時期,她說服華爾街相信這家公司的愿景。在帶領亞馬遜成功上市后,Covery于2000年離職,成為專業的投資人和慈善家。過了六年,這件事才第一次被ProPublica報道出來。

Joy Covey資料|維基百科

但是亞馬遜對此否認,「ProPublica和BuzzFeed的報道不實,對我們來說,沒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亞馬遜還提供了一組數據:該公司在去年為員工和物流承包商提供超過100萬小時的安全培訓,實施了總計5500萬美元的「提高安全項目」。但亞馬遜并未表示多少人參與了培訓,而5500萬美元也不到公司去年277億美元物流支出的千分之二。

亞馬遜不愿透露,在鋪設物流網絡的六年以來,發生了多少起交通事故。該公司表示,今年亞馬遜物流中致命的車禍率要低于全美的致命車禍率,但后者的統計范圍是從家用轎車到十八輪大卡車,涵蓋了所有美國車輛,家用轎車的車禍率遠遠高于卡車車禍率,這種比較并沒有信服力。

亞馬遜表態稱「這種(致命級別)的交通事故發生過,且還將再次發生,但這些都是例外。我們最終的目標是達到零事故。」

但是,從今年起亞馬遜送貨司機共發生六十余起嚴重車禍,其中十三人死亡。據ProPublica看到的內部文件顯示,亞馬遜內部制定了應對車禍致死的公司賠償協議。據亞馬遜現任和前任員工,送貨司機以及承包商們所透露的消息,亞馬遜高管們一再推遲,甚至取消了安全培訓,因為他們擔心這些培訓將影響到司機的送貨速度。

「多快好省」

亞馬遜的公司文化一直備受質疑。在FAAAM(Facebook、Alphabet、Apple、Amazon、Microsoft)這五大科技巨頭中,亞馬遜是最顯「狼性」的一家。創始人奉行「客戶至上」、「每一天都是第一天」、顛覆性文化。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商,全世界市值第四的科技巨頭,亞馬遜始終在雷厲風行地用速度和效率,應對一個又一個挑戰。

在物流建立初期,亞馬遜的高管們曾就如何開展安全性措施展開過討論,其中一名高管提議稱:「給予司機更長的休息時間,減少每趟貨運的包裹數量。」不過這項提議遭到其他高管的否決,因為算下來,每個包裹的配送成本將提高4美分。

2016年末,亞馬遜遍布全美的物流網絡已經成型,似乎越來越靠近最初定下的「更快、更便宜、更有技術含量」的目標。

但是最初埋下的危險的種子已經開始「生根發芽」。當年黑色星期五、圣誕節和元旦期的購物季,亞馬遜和承包商們產生了沖突。亞馬遜給承包商的載貨量過大,還期望司機能快速把包裹送達,亞馬遜要求司機多、快、好、省,大量司機不堪重負,以辭職作為回應。

2018年持續六周的購物節期間,亞馬遜運送了超過10億個包裹,是2017年出貨量的兩倍有余。內部資料顯示,亞馬遜在短短幾周內臨時雇傭了3949名司機,其中許多司機在被聘用后直接上崗。據公司文件和采訪,亞馬遜為了安排新司機迅速上崗,甚至聘用了一名患有夜盲癥的司機,以及一名承認自己「出于醫學目的使用過大麻」的司機。

為了提高配送效率,亞馬遜要求承包商使用一款名為Rabbit的應用程序,用來掃描包裹和導航配送路線。可惜算法沒有那么完美,面對現實情況經常「翻車」,比如沒有在規劃線路中預留給司機休息時間,導航方向也經常出錯。

審計團隊對承包商進行評估時發現,有一些承包商并未給司機買夠保險,或者沒有給司機支付法定的加班費。知情人士稱,審計團隊將情況上報到亞馬遜之后,亞馬遜卻對問題置之不理,反而解雇了負責人,該小組隨后解散。不過亞馬遜對此回應稱,「這是因為當時審計程序的問題,該小組并入了其他組織。新的領導班子提高了審計效率和范圍。」

換湯不換藥

度過了開荒期,亞馬遜物流網絡基本成型,安全問題也被擺上了牌桌。

2018年初,亞馬遜宣布將大部分配送任務轉移給小型承包商,相比大型承包商需要負責上百條路線,小型承包商只需要負責20至40條,通過把承包商的貨運量和路線分流,亞馬遜以此來減少貨運風險。

7月,亞馬遜還發布了《亞馬遜道路安全物流機會》,文件中強調了亞馬遜公司對安全的重視,對嚴重事故零容忍的政策,對車輛定期的專業檢修,送貨站管理人員對員工安全意識的培訓等等要求。

到年末的時候,為了迎接「黑五到元旦」的假日購物節,亞馬遜內部管理人員曾提出一份提案,該提案旨在提高亞馬遜配送網絡的安全性,其中就包括讓司機進行為期五天的駕駛安全課程,課程結束后,司機還需要通過專業組織的評估。

但是提案并沒有付諸于實踐。亞馬遜內部否決了這項提案,內部文件顯示,亞馬遜物流部門的高級經理稱,亞馬遜不進行安全性培訓,因為這會阻擋其追求多快好省的步伐。而在年中說要整改的送貨站,在購物季也是一團亂麻,人手嚴重不足,送貨車進站路線擁堵,新上崗的司機缺乏安全培訓,卻不得不應對冬季的許多極端路況……

亞馬遜高管在推特上回應安全質疑|推特

上個月,據NBC報道,亞馬遜公司章程中的「司機認證徽章」也形同虛設。知情人士、現任員工、前任員工在采訪中表示,沒有通過背景調查的司機也可以冒領徽章駕駛貨車。為了滿足公司要求的配送量,亞馬遜管理人員甚至默許了這一做法。

如果違規的司機被查處,承包商可能只會得到一個警告,但是如果配送量沒有達到要求,承包商可能面臨大筆罰款,甚至被終止合同。

在整個物流環節中,不僅司機安全無法得到保障,據非盈利新聞機構Reveal和《大西洋月刊》的數據顯示,亞馬遜倉庫中的人員重傷率是全美該行業的兩倍之多。

另一方面,積少成多的人力成本和難以避免的人為事故也讓亞馬遜開始探索物流的「無人化」和「自動化」。

據Wired在六月的報道,亞馬遜自有的物流體系中,含有40架飛機、30000輛貨車,在物流倉儲環節,亞馬遜鋪設了超過200000個用于搬運貨架、裝載托盤和分揀包裝等工作的機器人。無人配送車Scout是亞馬遜無人交付項目中地面物流的一環。除了地面物流,亞馬遜一直還在探索無人機空投交付技術,比如亞馬遜自主研發的Prime Air無人機。

自動送貨無人機Prime Air | Prime Air演示視頻截圖

但是亮眼的無人配送技術并不意味著亞馬遜已經從根拔起了那顆危險的種子,至少在現在,亞馬遜在全美還有超過25萬負責物流業務的員工以及有外包合作關系的數千家承包商,如何解決他們的隱患,保障他們的利益是橫亙在亞馬遜面前的難題。

奉行用戶至上的亞馬遜,在今年四月加大了對物流體系的投入,將Prime會員送達時間縮短至「隔日達」。

對用戶來說,這顯然是個貼心的好消息。但承包商的司機看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一面。

「你沒有午休時間。沒時間上廁所,有的人就在車里用瓶子小便。為了開快點,你得在小區里闖紅燈。這份工作通常不會讓人類來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