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市場興起改變了哪些人

2019-12-11 思甜 IT之家
瀏覽

逃離北上廣近些年越來越流行。對于一些家在農村、學歷不高的人來說更是如此。恰逢這幾年開始鼓勵回鄉創業,同時下沉市場興起,回老家做點小買賣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

電商讓浙江義烏這個小地方火了起來,其實中國還有很多地方完全具有成為義烏的潛質。

以前大家旅行習慣帶當地的土特產,如今這種做法逐漸被淘汰,網上隨手一搜,就可以買遍中國乃至世界的“特產”,人力搬運被快遞所取代,拼多多上面銷量最大的品類還是生鮮、水果。

但問題也顯而易見,農產品的出產地一般在農村,交通不便,運輸、包裝、裝卸、搬運等環節都困難重重。而且因為農產品具有易腐、易損等特點,加上流通各環節尚未完善,大大影響到消費者的體驗。

“xx滯銷,幫幫我們”,對于眾多農民來說是一大痛點。在城市的超市里能賣到十幾元乃至于幾十元一斤的水果,可能在農村苦于沒有銷路爛在地里。

那些回鄉創業的人從中看到商機,在城市里,他們有的做過快遞小哥、有的送過外賣,知道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越來越懶了,什么都想要送到家,并且越快越好。于是他們開始琢磨起對接城鄉雙方的生意。

現在的電商平臺中,深入農村的主要有三家:拼多多的“多多農園”、阿里的聚劃算、蘇寧的拼購村。

以我的家鄉東北為例,蘇寧拼購在那里已經扎下了根。東北不同于東南地區,這里的電商發展緩慢,我的一個親戚在接入蘇寧拼購之后,家里種的玉米迅速銷售一空,還賣上了好價錢。

這不是個例,不少東北老鄉將玉米、大米放到蘇寧拼購上賣。黑龍江有一家名為“億米多”的大米品牌,從今年1月到6月半年時間內,在蘇寧拼購創造了超過500萬元銷售額,這個公司的老板梁興晟就是一個返鄉創業的90后。

“億米多”爆紅背后,毫無疑問有蘇寧的流量扶持,我國鄉村中,出現了不少專門經營蘇寧拼購的商戶,他們以“村”為單位聚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逐步形成集群效應,“拼購村”的概念也因此被提了出來。

現在,“拼購村”主題頻道已經在蘇寧易購APP,蘇寧拼購APP、小程序上同時上線了,黑龍江梁家窩棚正是首批上線的10家掛牌“拼購村”商戶之一。除此之外,安徽、四川、河南等地也有分布。據說,,蘇寧拼購未來三年要在全國打造1000個拼購村。

蘇寧拼購受歡迎,除了能在蘇寧易購網站的廣告位進行曝光,蘇寧的直播帶貨和蘇寧推客也幫了大忙。入選“拼購村”的商戶,有機會把自己的產品帶到快手小店、榴蓮視頻,利用與蘇寧簽約的網紅直播帶貨。“老鐵”們在娛樂之際,就能下單。

另外,蘇寧推客也為銷量貢獻了很大的力量。推客將商品分享到到微信、QQ等渠道,就能獲得不錯的傭金,而一名推客平均可以拉14個訂單。

與蘇寧拼購村對應的還有淘寶村。2019年淘寶村已經達到4310個,其中交易額排名靠前的100個淘寶村的年交易總額已經突破千億。而到下一個十年,預計淘寶村將超過兩萬個。但相比淘寶村,蘇寧拼購村更專注于社交電商,專注于農產品這一塊。

不過,雖然近年來農村下沉市場越來越受電商企業重視,需求越來越強,但是市場也是殘酷的。前兩天,曾經大肆擴張的淘集集就宣告破產了。拼多多搞補貼,據說也虧損很多。

真心希望電商企業們,不要為了搶市場,逞一時英雄,惡性競爭打價格戰。否則肯定是既傷害自己,也損害了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