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集體回流,美國市場怎么就“不香”了?

這是港股從未能迎來的盛況,大批中概股集體回流是所有人都沒能想到的。不過事實上,中概股們是被“逼”回來的。
流向將要改變,游子們邁出了回家的第一步。
“下個月就是網易上市20周年,在這個節點上,我很高興和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我們正準備在香港二次上市,將‘網易’這個久經時間考驗的品牌帶回中國。”
5月29日,網易披露了其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聆訊后資料,隨后CEO丁磊發布了網易在美上市以來的首封股東信,宣布了網易正準備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
網易的行動似乎成為了一個信號。6月5日,京東也披露了自家的聆訊后資料集,宣布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此外,還有包括新東方、百度、愛奇藝、攜程、中通、世紀互聯、萬國數據、百勝中國在內的多家企業正在考慮“登陸”港交所。另據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合伙人歐振興預計,下半年將有6-9只中概股集體回流港股。
這是港股從未能迎來的盛況,大批中概股集體回流是所有人都沒能想到的。不過事實上,中概股們是被“逼”回來的。
“我們很關心美國從政府層面不斷收緊的對中概股的管制,我們內部一直在研討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赴港二次上市。”百度CEO李彥宏指出了中概股最近面臨的大問題。
8月6日,美國總統金融市場工作組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在美國上市的所有中國公司都必須遵守美國上市公司通用會計準則(GAAP),所聘請的審計師也必須接受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查。該工作組在報告中表示,如有企業不遵守相關規則,將強制停止其在美國證券交易所和場外市場的交易。醞釀“信任危機”,中概股遭集體圍剿
美國政府對于中概股的限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今年5月,納斯達克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了修訂上市規則的請求。納斯達克表示,這次提交的規則修訂將主要針對“部分國家”的公司進一步提高上市要求。
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外國公司承擔責任法案》,該法案旨在規范外國企業在美國境內的財務審計。而在此前4月的采訪中,SEC主席杰伊·克萊頓還“勸誡”投資者,最近不要投資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
有評論人士認為,中概股公司的審計質量屢次出現問題,是納斯達克提高上市門檻的原因之一。這并非杞人憂天,瑞幸咖啡造假、好未來“自曝家丑”……種種現象已經給了納斯達克和美國政府一個警示:盲信中概股企業自身的審計機制是危險的。
盡管納斯達克的出發點并無問題,但美國境內彌漫的不友好氛圍使得其他無辜的中概股企業也遭到了波及,愛奇藝和跟誰學就是遭遇危機的最早一批中概股。
4月7日,做空機構Wolfpack Research發布了針對愛奇藝的做空報告,直指愛奇藝的多項欺詐行為。報告中表示,愛奇藝在財務方面虛增了80-130億人民幣,同時還夸大了42%-60%的活躍用戶數量。多虧了愛奇藝方面及時又強硬的回應,其股價才未像瑞幸一樣遭遇跳水式下跌。
相比之下,跟誰學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它遭遇了足以令任何企業焦頭爛額的做空危機。自2月份Grizzly Research發布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后,這家線上教育企業中的新秀就一直被做空機構所騷擾,截止8月7日,跟誰學已遭香椽、天蝎、渾水等做空機構共計12輪做空,這在任何中概股企業身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因為像瑞幸這樣不誠實的公司,中概股的形象被拉低了,這對中國企業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視頻直播中表示。京東零售CEO徐雷的評論更是一針見血:“信任已經被破壞了,而信任不管在哪里都是最昂貴的。”
政策開道,A股迎來“回流潮”
對于即將來臨的“回歸潮”,香港方面仍保持謹慎態度。6月5日,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一次直播行業會議上表示,此前很多企業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是不符合在港上市標準,今后港交所也會在公司治理和雙重股權架構等方面繼續完善上市規則。不過李小加也表示,那些將要回流的大公司全都符合上市標準。
除了港股之外,回歸A股市場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前的A股市場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吸引力并不如美股和港股,中國法學理事會理事李可書表示,門檻太高是大多數企業赴海外上市的一個重要原因。“以阿里為例,它的注冊地在海外、股東人數過多,這就讓它無法滿足兩個A股上市的條件:中國境內公司和200人的員工限制。”此外,緩慢的審核制和嚴格的盈利標準也是眾多企業優先選擇海外上市的原因。
不過,近年來A股市場的政策正逐漸放開。2018年初,證監會出臺了《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允許試點紅籌企業按程序在境內上市。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開板,注冊制改革、允許紅籌、VIE架構、未盈利和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成為了科創板的亮點,同時也讓A股市場變得更有吸引力了。
此前,360和巨人網絡就成功實行私有化,完成了美股到A股的回歸,此外,國內半導體巨頭中芯國際也在2019年5月從紐交所退市,于今年宣布正式回歸A股。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現在的A股對中概股是很有吸引力的。“隨著A股注冊制改革逐漸推進,中概股回歸的障礙被掃清,更多的中概股會回歸A股。”光大證券在7月15日發布的報告中也表示,大市值的中概股可能會回歸港股二次上市,但那些小市值股會選擇私有化后回歸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
赴美上市熱度不減,一切都是生意
有些人想出去,有些人則想進來。
8月8日,小鵬汽車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文件,宣布將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理想汽車此前不久在納斯達克正式掛牌上市;而國內最大的居住服務商貝殼找房也在7月24日正式提交了招股書,計劃8月13日上市。
實際上,回歸港股或A股并不符合一些企業的利益。以小鵬汽車為例,新造車企業通常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對于這樣的新興產業,相較于港股和A股,美股市場更成熟、更有發展前景。例如早已上市的特斯拉,其股價從2010年的17元/股,升至現在的1300美元/股。如此靚麗的前景是赴美上市吸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新造車行業還需要大量的融資來支持整個企業的未來發展。美國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上市對于像小鵬這樣的新造車行業來說是一次機遇,除了能夠樹立自身的品牌外,還能獲得國外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在之前的幾輪融資中,小鵬就獲得了GGV Capital、IDG Capital、Apoletto、Matrix Partners等國外投資基金的青睞,要想獲得更多的海外融資,赴美上市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