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報復推特“打標簽”行為

“今天是社交媒體與公平的大日子!”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推特上這樣寫道。隨后他簽署了行政命令,對社交媒體在聯邦通訊法下的免責條款實施了限制。顯然,這是針對推特的報復措施。
周二推特首次給特朗普指控“郵遞選票可能造假”的言論打上了“應進行事實核查”的標簽,提供了相關網頁鏈接,引導受眾去新聞媒體查詢相關內容,自我辨別內容真偽。雖然推特沒有直接刪除特朗普的言論,但這種“打臉”標簽無疑極大削弱了他推特的影響力。
特朗普隨后對此大發雷霆,指責推特這是在進行內容審查,壓制他的言論自由。他此后多次威脅要頒布行政命令,對推特等社交媒體公司實施懲罰。特朗普是推特上最有影響力的重度活躍用戶,這里也是他進行連任拉票的關鍵社交媒體平臺。
雖然美國總統的行政命令無法撤銷國會的立法,但可以為后續制定監管規定打開大門,加大對社交媒體互聯網公司的壓力。根據特朗普的行政命令,美國聯邦監管機構將有權對推特和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打壓言論自由的行為”(包括刪帖和銷號)進行追責和處罰。美國商務部將指示聯邦通訊委員會制定新規定,確定社交媒體對內容的處理行為是否得當。
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政府部門不能打壓言論自由。但推特和Facebook并不是政府機構,而是私營互聯網公司。根據1996年的美國聯邦《通訊規范法》(Communications Decency Act)第230條規定,互聯網公司不必為自己平臺上的內容負責。互聯網公司也有權對自己平臺上的內容進行審查,刪除他們認為有害和不適當的言論及用戶,這并不屬于言論自由保護的范疇。
與之相反,政府部門的社交賬號則必須保護言論自由。去年美國聯邦法院曾經判罰特朗普的推特賬號屬于政府范疇,無權拉黑在他賬號下唱反調的普通民眾賬號,阻止這些民眾獲得政府資訊的權利。隨后特朗普推特賬號被迫解除了屏蔽,其中一位華裔醫生Eugene Gu幾乎在他推特下每條必回,每條必駁。
按照特朗普政府的慣例,他的這一爭議命令很可能會遭到互聯網公司以及行業機構的起訴,經過聯邦地方法院和上訴法院的來回較量,最后交由美國最高法院來定奪。整個訴訟過程可能長達兩年時間。
在如何對待社交網絡內容的問題上,推特和Facebook持有不同的立場。雖然面臨著特朗普的報復威脅,但推特CEO杰克·多西(Jack Dorsey)表示,自己支持給特朗普的爭議內容打“事實核查”標簽。他強調,如果有人要對此負責,那就是自己,而不是推特公司員工。推特會繼續指出那些虛假或者有爭議的內容,但有錯誤也會更改。
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則表示,“Facebook或互聯網公司不應該成為事實的仲裁者。決定是否屬實,這里存在著一條危險的邊界”。但扎克伯格此前在美國國會聽證時表示,Facebook會刪除那些被認為是有害的信息。推特已經宣布不接受政治廣告投放,而Facebook并沒有拒絕政治廣告。但就在不久前,Facebook還撤下了共和黨內部小團體林肯項目(Lincoln Project)反對特朗普連任的政治廣告。
長期以來,美國保守派一直指責推特和Facebook等互聯網平臺打壓他們的言論自由,而硅谷則對此予以否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還有五個多月時間,為了爭奪自己的網絡話語權,白宮和推特之間還會有后續的摩擦與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