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動蕩的傳統零售江湖

永輝收購中百集團又傳來了新消息,國家發改委啟動特別審查,原則上在60個工作日內完成,這意味著,永輝對中百集團的收購還在路上。
2019年只剩下一個多月了,這一年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麥德龍中國“賣身”物美、華潤萬家撤出山東市場、Costco進入中國、奧樂齊試水實體店......傳統零售格局再變。
市場變化
今年傳統零售市場,外資衰退,頭部下滑,腰部崛起。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最新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截至2019年9月6日的12周內),現代渠道(包括大賣場、超市和便利店)仍然在復蘇通道中,不過復蘇速度變緩,同比增長1.7%。大賣場第三季度的表現依然不佳,滲透率較去年同期下降3.3個百分點。而電商通路繼續保持36.2%的高速增長。
從一年的市場份額數據來看,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市場份額前三的零售商分別為高鑫零售集團、華潤萬家集團和沃爾瑪集團,高鑫零集團售占比達到8.3%,華潤萬家集團占比6.7%,沃爾瑪集團占比5.0%。
永輝集團、武商聯集團和物美集團的份額均比上一年有所增加,永輝集團市場份額由上一年的3.7%增長至今年的4.2%;武商聯集團由上一年的1.9%增長至今年的2.1%;物美集團由上一年的1.9%增長至今年的2.0%。
沃爾瑪集團和家樂福的市場份額則均有明顯下降,沃爾瑪集團的市場份額由上一年的5.4%降至今年的5.0%,家樂福的市場份額由上一年的3.1%降至今年的2.8%。
變化一:外資零售商迎來“洗牌”
曾引領一代中國超市的家樂福在今年年中賣身蘇寧集團。6月23日,蘇寧易購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擬出資48億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蘇寧易購成為家樂福中國控股股東,家樂福集團持股比例降至20%。
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開啟了中國的大型商超模式,曾多年占據中國大型商超的頭把交椅。2012年開始,家樂福的市場份額開始不斷下降,2017年、2018年家樂福中國分別凈虧損10.99 億元和5.78 億元,這兩年它在中國的資產總額小于它的負債總額,處于資不抵債狀態。
“賣身”蘇寧后,家樂福迎來新東家的融合改造。今年“雙十一”家樂福作為“一小時場景生活圈”新成員正式亮相,并首次參戰蘇寧雙十一。家樂福中國商品副總裁龔文瑞宣布,未來1年,家樂福將上線1000家社區履約中心,全面升級到家服務。社區履約中心將實現前置倉的全面升級,它不僅會接入家樂福小程序、還會接入蘇寧小店APP及第三方平臺。消費者通過這些線上入口下單,都會由家樂福的履約中心承接服務。
未來家樂福在蘇寧旗下,還會有哪些變化,這些改變將給家樂福帶來什么命運,還需拭目以待。
今年,另一家老牌外資零售商也選擇了“賣身”。10月11日,麥德龍、物美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簽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團將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此次交易對麥德龍中國的企業總價值估值為19億歐元,交易雙方預計最遲在2020年第二季度完成交割。
麥德龍是歐洲第二大老牌零售批發商,1996年進入中國,麥德龍的業績情況同樣不好,2014年,麥德龍中國實現189億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縮窄到8%,2015、2016年則連續兩年增幅僅為1%。
剛剛簽訂協議的麥德龍和物美目前還沒有什么大動作,據雙方協議約定,麥德龍中國未來將繼續以“麥德龍”品牌保持獨立經營,麥德龍中國將繼續由CEO康德(Claude Sarrailh)領導,也就是說,“賣身”物美后,麥德龍的管理團隊還會存在。同時,物美計劃通過多點Dmall改造其數字化門店和C端會員,加速麥德龍的數字化。
在家樂福、麥德龍等在華運營多年的老牌外資超市紛紛“撤退”的同時,奧樂齊、Costco等折扣零售商則選擇在此時入局。
6月7日,德國連鎖超市奧樂齊ALDI在上海靜安和古美商圈開設兩家實體店,面積約為500㎡,這是其繼2017年在華開設網店后,首度試水實體店。
創立于1913年的奧樂齊在全球有一萬多家門店,是最知名的零售商之一。對于中國市場,奧樂齊一直態度謹慎,在上海兩家門店開業之前,奧樂齊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長達五年多的考察,兩年前登陸天貓國際,積累了一系列“中國經驗”后,才于今年開出了首家實體店,這是奧樂齊第一次在中國開線下實體店,更是其在亞洲首批試點店。
10月份,奧樂齊在上海再開三家試點店,選址普陀區、寶山區和徐匯,三家試點店的開設意味著奧樂齊的服務范圍再度擴大,目前,奧樂齊已在線下開設了五家試點門店。
另一大世界著名零售商Costco也帶著滿滿的話題來到了中國。8月27日,Costco開市客在上海閔行區開了中國大陸首店,開店首日就被消費者買“停業”了。
Costco創立于1983年,是美國最大的會員制倉儲超市,也是僅次于沃爾瑪的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目前,Costco在全球9個國家共擁有7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會員數超過8800萬人(2017年財報數據),在實體店大零售商們被電商巨頭不斷擠壓的今天,這家線下超市卻神奇地保持每年4%-6%的營收增長。
Costco在大陸開業之后話題不斷,連續多日登上微博熱搜,從市民連夜排隊辦卡搶茅臺、搶牛肉,開業5小時停業,股價暴漲70億美元,到之后又遭遇排隊退卡,劇情可謂波瀾起伏。10月份,Costco宣布,入華37天,注冊會員數達到20萬,高于68000名平均水平,創下成立35年來的記錄。
盡管場面熱鬧,不少人仍對奧樂齊、Costco在華的持續性發展充滿擔憂,這些新來的外資品牌能否適應復雜的中國市場,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變化二:頭部零售商艱難調整
近兩年,占據市場頭部的零售商日子也不好過。盡管市場份額高,但也面臨船大難掉頭的弊端。在新零售業態的轉型中,占據市場份額前三的高鑫零售、華潤萬家和沃爾瑪紛紛經歷著調整的陣痛。
占據市場份額頭把交椅的高鑫零售,在2017年底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在高鑫零售背后,是臺資零售商大潤發和法國零售商歐尚,法國歐尚集團是法國第二大以經營零售業為主的商業集團,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2000年,歐尚集團與大潤發母公司潤泰集團訂立合營協議,在香港設立了控股公司高鑫零售,以歐尚和大潤發兩大品牌推進在內地的賣場業務。
2016年,大潤發首次出現了“關店”現象,其電商業務飛牛網也長期虧損,在傳統零售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高鑫零售的營業額增幅逐年下降。線上沒有起色,線下也越來越難做,2017年底高鑫零售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投資。
牽手阿里巴巴之后,2018年高鑫零售提出重構大賣場,伴隨著調整,高鑫零售迎來陣痛,2018年高鑫零售的營業額跌破一千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凈利潤約縮減至25億元。這是自2016年以來,高鑫零售年度業績中出現的首次雙跌。
高鑫零售也給出了業績雙跌的原因,營收下跌是因為高鑫零售將賣場內家電銷售業務交給蘇寧易購經營。此外,門店同店銷售的下滑幅度也在加大,相較于2017年的下滑0.26%,2018年的數字為下滑1.72%。
經過一年多的調整,根據高鑫零售2019年半年報,歐尚、大潤發雙品牌的初步整合已完成,包含營運系統和供應鏈等,并對歐尚的商品結構、陳列區塊及門店組織結構進行調整,清理庫存,整合物流中心。根據官方網站,目前歐尚在國內共有門店72家,相較于今年上半年年報中提到的歐尚門店76家,減少4家。根據凱度消費者指數數據,高鑫零售截至2019年9月6日一年的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1%。
另一家零售巨頭華潤萬家近兩年也在經歷艱難的調整。
2013年,華潤萬家的門店達到4637家,曾一度是中國超市老大。這一年,華潤萬家收購了英國樂購在華的所有業務,在收購前,華潤萬家的盈利是8400萬港元,收購后的那一年,巨虧7.02億港元。此后,華潤萬家也經歷了關店潮,從2013年的4637家門店降至2018年的3192家門店。
去年,華潤萬家先后關閉了在青島、煙臺、淄博、濰坊、濟寧、濟南等地的門店。2019年9月,區域零售龍頭家家悅發布公告稱,華潤萬家將山東剩下的7家超市門店受讓給了家家悅。至此,華潤萬家徹底退出山東市場。
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華潤萬家將北京6家大型商超中的5家門店托管給了物美,今年8月又掛牌出售北京3家子公司。不過,其旗下的6家blt精品超市、3家Ole’精品超市并未轉讓。
在關閉大賣場的同時,華潤萬家正在進一步加大高端業態、中小業態等方面的布局。目前,華潤萬家旗下除了大賣場以外,還擁有蘇果、Ole’、blt、V+、樂購express、VanGO等多個零售品牌,其中Ole’、blt等均定位高端業態,樂購express、VanGO定位中小業態。
世界最大零售商沃爾瑪在中國的日子也不好過,隨著家樂福、麥德龍“撤出”中國,老牌外資零售商只剩下沃爾瑪在孤戰。
據聯商網統計,今年上半年,沃爾瑪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關閉了十幾家門店。陸續關店的城市包括青島、南昌、海寧、麗水、濰坊、鎮江、豐城、徐州、如皋、桐鄉、濟南、東莞、杭州、寧波、淄博等。同時,沃爾瑪也在頻繁更換中國區CEO,6年來,沃爾瑪中國已經更換4任CEO。
在其他外資零售品牌紛紛“撤出”中國的同時,沃爾瑪繼續加大投入,謀求在新業態中的轉型和發展。
今年7月初,沃爾瑪中國供應鏈高級副總裁麥睿恩(Ryan McDaniel)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沃爾瑪將在中國繼續加大在物流供應鏈的投資,除了3月底投入使用的首家定制化的華南生鮮配送中心外,未來十年計劃在中國增投約80億元升級物流供應鏈,將在全國新建或升級十余家物流配送中心。另外,根據計劃,未來五年,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商店將在中國開設40家新店。
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文淵還宣布,未來5年,沃爾瑪計劃在廣東新增100家新店,包括山姆會員商店、購物廣場、社區店以及云倉等業態。
近日,沃爾瑪中國公布了其社區店惠選超市的業績,在2019年第三季度其銷售額和客流增長均超過20%。
變化三:腰部零售商擴張兇猛
頭部零售商面臨調整的陣痛時,永輝、物美等腰部零售商卻在高歌猛進。
10月29日,永輝超市發布了2019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635.43億元,同比增長20.59%,實現歸母凈利潤15.38億元,同比增長51.14%。據分析,凈利潤等數據比去年好看不少,主要還是在于門店的快速擴張。
今年第三季度,永輝超市新開34家門店,高于一季度的21家以及二季度的25家。截至2019年10月底,永輝在全國開設門店達到833家,比去年年底增加125家,今年全年凈增門店數有望創新高。
同時,公司打造的mini業態也在急速擴張(主打“社區+生鮮”小模式超市)。根據中報披露,上半年MINI店共實現了19個省份50個城市的覆蓋,開業398家,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5億元,超市到家業務覆蓋門店518家,實現銷售額13.3億元,月均增速保持7.1%,線上銷售占比3.4%。
此外,在接連錯失了對家樂福、麥德龍的收購之后,永輝正在推進收購中百集團的計劃。
近兩年,物美的版圖擴張也很兇猛。
10月11日,麥德龍集團、物美集團和多點Dmall聯合宣布,物美就收購麥德龍中國控股權已與麥德龍集團簽訂最終協議。交易完成后,物美集團在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中持有80%股份,麥德龍繼續持有20%股份。
據了解,麥德龍中國已在中國布局97家門店,遍布59個城市,并保持了穩定的業績與增長。一直以來,食品配送、產品品質、會員制服務、強大的供應鏈采購能力都是麥德龍的壁壘優勢,收購麥德龍后,物美的版圖進一步擴大了。
除了麥德龍,今年3月,物美還接管了華潤萬家位于北京的五家大賣場,之后又聯合步步高斥資27億元參與重慶百貨混改。2018年,除了以14.2億元收購樂天瑪特21家門店外,物美還接手了鄰家70多家門店。
根據物美公開的數據,目前其在全國擁有1500家各業態門店,年銷售額已超過500億元,2019年新開業359家,其中華北地區開店265家,2020年將新開店300家。從年銷售額來看,物美的體量已接近永輝超市。
隨著各個零售“諸侯”的收縮與擴張,行業力量也在進行著洗牌:外資零售不再一統天下,本土零售商迅速擴張,目前行業格局變成深圳華潤,福建永輝,上海高鑫,江蘇蘇寧、北京物美等區域性零售企業以及美國沃爾瑪對于市場份額的爭奪。
同時,互聯網巨頭成為最大“莊家”。目前,中國前十大零售商中,華潤萬家、沃爾瑪、永輝超市、家樂福、武商聯集團、步步高6家企業站隊騰訊系,高鑫零售和百聯集團2家站隊阿里系,只有物美集團和SPAR集團尚未站隊。
行業變化
在技術發展、消費習慣變化的進程中,整個線下零售業也在經歷著深刻的重塑與調整,目前,數字化、中小化以及提高生鮮占比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變化一:數字化
無論是高鑫零售委身阿里,還是永輝、沃爾瑪積極與騰訊、京東合作,都反應著零售巨頭們在數字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零售企業的數字化實施路線,包括ERP系統、POS系統,電商以及全渠道銷售、全渠道大數據系統、全渠道數字營銷幾部分。
與阿里牽手之后, 高鑫零售引入阿里系統,對門店進行數字化改造,將實體門店接入淘寶平臺,引入阿里流量提升門店線上曝光率,公司全部門店完成與淘鮮達平臺對接,截至2019H1,日均訂單達700,準點率達99.9%。
沃爾瑪與京東推出了“三通”戰略,將用戶、門店、庫存互通,以實現彼此的線上線下的合作。沃爾瑪還與騰訊展開戰略合作,圍繞購物體驗提升、精準市場營銷、全面支付服務、強大會籍增值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零售合作。
家樂福中國“賣身”蘇寧后,張近東表示,蘇寧與家樂福中國要實現全鏈路數字化改造,不僅要推動內部數字化,更要推動供應鏈上下游以及生態體系全面實現數字化,致力于推進行業效率提升。未來5年家樂福中國將在1-3線市場開設300家新型互聯網化門店,并聯合蘇寧小店全面推出到家服務,同時,還將幫助家樂福以零售云的方式下沉鄉鎮市場。
目前,蘇寧已經構建了涵蓋智慧零售大腦、無人技術、數字化門店技術、智慧物流技術等行業領先技術在內的智慧零售科技體系,并打造了智能化AR試衣、Style wall、自助收銀機、商品熱力、機械外骨骼、“臥龍一號”無人配送車、刷臉支付等眾多黑科技,為家樂福中國的數字化升級創造了良好的先決條件。
尚未站隊互聯網巨頭的物美,目前在數字化方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2015年4月,張文中創辦了一家全新的企業——全渠道零售平臺多點Dmall,在物美的配合下,開始尋找實體零售的數字化改造方案。
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基礎上,多點Dmall開發了15大系統、500多個子系統,并于2018年推出了自主研發、搭建,適應于零售業的全面數字化中臺操作系統 Dmall OS。據了解,目前多點Dmall的OS系統在物美的全面數字化已經達到了70%以上,也就是說,線上線下的銷售,70%已經通過多點DmallAPP實現。
據艾瑞數據顯示,在生鮮電商行業,多點DmallAP的月獨立設備規模居排行榜首位。截至2019年6月, 多點Dmall會員注冊總數已超7000萬,月度活躍用戶數1200萬。近日,張文中表示多點在全國已經擁有了80家零售商超合作伙伴。
變化二:中小化
伴隨著大賣場的衰落,中小精品超市以及社區便利店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青睞。
2015年,華潤萬家就提出了布局中小業態,據顯示,在華潤萬家隨后新開的近300家門店中,大賣場只有25家,旗下小業態品牌社區超市樂購Express及便利店VanGO發展迅猛。2019年,華潤萬家又推出全新品牌“萬家MART”,營業面積壓縮近一半。
同樣,關閉了不少大賣場的沃爾瑪,也在精品超市和社區超市方向發展。山姆會員商店加快擴店,開店數量逐年增長,今年上半年在北京、寧波、上海開出共3家門店,廣州第二家門店已經動工。目前山姆在中國有26家門店,根據規劃,到2022年全國門店數量將達到40-45家。社區超市方面,2018年,第一家沃爾瑪社區店惠選超市開業,在2019年第三季度其銷售額和客流增長均超過20%。
永輝超市打造的mini業態今年急速擴張(主打“社區+生鮮”小模式超市),前三季度公司已新增 510 家 mini店,預計第四季度仍將保持高速擴張的態勢。永輝超市創始人張軒松在今年5月份的股東大會上曾表態,mini店今后會成為永輝超市的重要模塊,有信心年內開到1000家。
變化三:生鮮化
在被電商擠壓的線下零售業,生鮮成為超市吸引客流的重要板塊。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生鮮在美國、德國和日本超市渠道占比分別為90%、87%和70%,在中國超市,生鮮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中國,以永輝超市、家家悅為代表的超市類現代生鮮農產品物流供應鏈模式在逐漸興起,據2018年年報顯示,生鮮業務占永輝超市營收的比例大約為48%。2019年,永輝MINI加速擴張,同時“永輝買菜”App上線,正式進軍社區買菜領域。
平安證券研報指出,與同行業相比,永輝超市門店逆勢擴張要歸功于高占比的生鮮業務,首先,生鮮創造了穩定而高頻的流量入口。其次,多年積累的生鮮運營經驗和完善的供應鏈也有利于永輝在擴張中保持毛利率和凈利率的穩定。
沃爾瑪也在加碼生鮮板塊。今年3月,沃爾瑪在中國投入使用的華南生鮮配送中心落成運營,覆蓋了沃爾瑪在廣東和廣西的100多家門店(包括山姆會員商店),這個配送中心耗資7億元人民幣,是沃爾瑪進入中國23年以來最大單筆投資。7月份,沃爾瑪宣布,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將在中國花費80億元人民幣對供應鏈進行升級,在各地區投資建設升級物流供應鏈,按照新標準建設或升級的配送中心將達到10余家。
兩年前,高鑫零售上線B2B業務“大潤發e路發”,這是一個涵蓋生鮮品項的全品類B2B平臺,可提供2萬種單品,其生鮮商品(含冷凍冷藏)的營收占比已超過27%。近兩年,高鑫零售重構了生鮮商品的品類及陳列,大幅增加了果蔬、海鮮活鮮、凍品及加工自制的單品數,補強了適合中高端顧客消費及線上銷售的商品。
家樂福這兩年同樣在生鮮板塊進行探索。2018年1月,家樂福在武漢開了首家生鮮超市“極鮮工坊”,“極鮮工坊”采取的是“店中店”形式,位于家樂福店內,主要銷售海鮮產品。2018年5月,家樂福又在上海推出了新的品牌 Le Marché(法語中“集市”的意思),主打餐飲、生鮮、進口商品以及自有品牌,強調新鮮、健康,Le Marché 總共擁有超過 2.5 萬個商品,食品類占比超過 78%。據報道,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家樂福直采的1.5億元的商品超過一半是生鮮,而這些商品將逐步進入家樂福全國各線下門店。
麥德龍的生鮮品類銷售額占比近60%,收購麥德龍后,張文中曾表示,收購麥德龍的原因之一就是麥德龍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優勢,物美集團未來也要學習麥德龍更高的食品安全標準。在其生鮮電商App多點Dmall的支持下,物美發力生鮮的道路可能會更容易一些。
數字化、中小化以及提高生鮮占比是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無論是門店的精品化還是提高生鮮占比,都需要提升整個系統的數字化,改造供應鏈,增強整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