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晶:8 寸、12 寸硅晶圓需求健康,6 寸產能松動

集微網消息,作為全球硅晶圓領域的代表性廠商,環球晶對于全球晶圓產能、庫存以及市場走勢的判斷,頗具參考意義。據鉅亨網報道,7 月 21 日,硅晶圓大廠環球晶召開法說會,談及美國芯片法案提出對中國的投資限制時,董事長徐秀蘭表示,要在哪個國家投資,關鍵決策原因有許多,法規是其中之一,也會評估當地客戶與市場需求、生產競爭力等商業考量。
環球晶將在美國得州建 12 寸新廠,徐秀蘭強調,選定得州建廠主要有六大考量,包括完整美國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主要客戶皆于美國設廠、市場需求增加,政府補貼支持,合宜的水電費與土地成本,就近供應及經驗豐富的團隊。
對于美國芯片法案可能對中國投資提出限制的問題,徐秀蘭則表示,芯片法案經參議院程序投票通過,后續還有許多流程要走、細節待定義,在尚未定案之前,不針對此部分做回應。
至于得州新廠進度,徐秀蘭表示,目前正在規劃中,該設計的設計、該簽約的簽約,新廠未來將成為全美國最大 12 寸晶圓廠,會有很多讓環球晶競爭力提升的機會。
近期,晶圓代工廠坦言,市場正面臨庫存修正。對此,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表示,雖然 6 寸客戶庫存調整壓力較大,但 8 寸、12 寸需求健康,仍照長約生產中,公司存貨也維持健康水準。環球晶存貨仍維持 70 億新臺幣的健康水位,但已看到客戶間存貨水位存在差異,有些客戶存貨較高,有些客戶則還是非常健康。
徐秀蘭舉例,手機芯片客戶面臨較多存貨調整壓力,但許多高效運算芯片客戶,并未發生訂單延遲現象;不同尺寸間庫存修正也不同,6 寸小尺寸客戶庫存壓力較大、產能有點松動,8 寸、12 寸目前沒有太大疑慮、需求健康,12 寸還是供不應求,長約如預期生產,只是客戶進行產品組合調整。
徐秀蘭認為,雖然短期半導體產業受總體經濟與其他逆風影響,但長期增長沒有懸念,終端產品如 5G、車用都是不會回頭、必定要走的趨勢,滲透率只會越來越高,驅動半導體每單位硅含量需求不斷增加,為產業長期成長動能提供結構性支撐。
對于未來半導體前景,徐秀蘭提出三大策略思考,第一,半導體將于 2030 年成為兆元新臺幣產業,產值從 5000 億美元到 1 兆美元只有十年時間,短短十年將呈現指數型成長。
第二,12 寸先進硅晶圓需求強勁,成長動能最大,包括無線通訊、車用半導體、高效能運算和物聯網對 12 寸先進硅晶圓有穩定需求,使 2022 年至 2026 年間出貨量將不斷攀升,且至 2030 年,制程將推進至 1.4 納米,每平方毫米硅晶圓面積上電晶體密度將突破 10 億個,摩爾定律將永無止境。
第三,疫情前,半導體設備交貨期約為 3-6 個月,2020 年后延長至 12-18 個月,且因俄烏戰爭、材料短缺等因素影響,半導體交貨期已持續拉長至 18-30 個月。隨著晶圓代工廠放緩擴產進程,將消除 2023 年恐供過于求隱憂。
對于未來芯片法案若未通過,美國新廠已簽長約的訂單該如何處理,發言人陳偉文回應,長約不限定由哪個廠區供應,會依照客戶需求就近提供。同時,陳偉文也強調,去年所簽訂的長約不只包括今、明兩年,甚至涵蓋未來 8 年、10 年,目前長約并未出現松動或違約現象,價格與量也沒有調整,并持續與客戶議定新長約中。雖然近期,半導體產業面臨需求放緩、庫存增加的風險,不過,資本支出仍持續進行、沒有改變。
另外,針對環球晶母公司中美晶透過旗下投資公司中美鑫,參與廣運集團旗下 SiC 基板廠盛新材料現增,被問及雙方競合關系,陳偉文表示,碳化硅體量在業界目前相當小,彼此投資很常見,雙方存在投資與合作空間,對未來發展都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