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to Chrome 情緒漸長,Firefox 和 Safari 將成贏家?

2019-12-19 余愷威 開源中國
瀏覽

現如今,一些群眾的“No to Chrome”情緒已日益濃烈,并且這些人員也變得越來越有組織性。

在No to Chrome官方網站上,其首頁寫道,“我們再也不能假裝Google是世界上的積極力量。每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采取簡單的第一步來使事情變得更好。”

其鼓勵用戶尋找一種更好的網絡瀏覽器來代替Google Chrome,并向所有人傳播這一理念。并表示,“No to Chrome可以被視作那些使用互聯網向Google發送信息的起點,以向他們傳達我們將不容忍他們無視我們的權利,尊嚴,民主和社區的態度。”

同時,該網站首頁還詳細給出了使用其他瀏覽器和解除安裝Chrome的建議和教程。而在告訴大家使用#NoToChrome標簽這一選項中,其又意味深長地寫道,...現在您可以瀏覽網頁而不是被Google瀏覽了。

除此之外,該網站還給出了“其他Google陷阱”標簽,像用戶詳細介紹了其他Google產品的問題以及他們可以采取的措施,等等。

事實上,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開源中國就曾發布過一篇名為《我們不再需要Chrome?》的文章。該文章曾介紹道,十年前,在瀏覽器的主要市場還在被微軟的IE牢牢占據著的時候,Google Chrome瀏覽器開始橫空出世。

彼時,Chrome憑借著過硬的技術基礎、內置的實用開發者工具以及優秀的使用體驗,在極短暫的時間內,拿下了瀏覽器市場的頭把交椅。成功打敗了功能單一、界面簡陋、運行卡頓,并且會經常遇到崩潰等諸多問題,但卻憑借著Windows系統打下的半壁江山而肆無忌憚的IE瀏覽器,從微軟這個巨頭的手下幫用戶重新拿回屬于他們的「網絡自由」。

經過十年的發展以后,現如今的Chrome已在Web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然而,無處不在的Chrome同時也產生了一些不利的影響。可以說的是,在某些方面,Chrome開始變得和當年的IE有點類似,即在某種程度上控制著我們訪問互聯網的方式。

Chrome的主導地位導致了一些擔憂的出現,部分人認為,Chrome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多數其他的瀏覽器因為無關緊要而被遺忘乃至消失,從而使得市場缺乏良性和健康的競爭。一些反Chrome一家獨大的人士則表示,除了覺得Chrome影響市場發展外,他們還覺得Chrome過于商業化,對股東負責高于對用戶負責。綜合種種原因,他們甚至認為,我們不再需要Chrome。

另一方面,Chrome自身的表現也變得不盡如人意。在大眾對隱私保護愈發敏感的當下,Chrome于2018年發布十周年紀念版時,就曾爆出了有關于用戶數據的隱私危機。此外,谷歌移除Chrome的關閉其他選項卡、在Chrome 76中隱藏“//”和“www”等種種舉動,也引發越來越多的用戶對該瀏覽器的不滿和討論。很多人認為,Chrome上安裝越多擴展慢慢地會讓了它變成一個臃腫和笨拙的網絡瀏覽器。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在GoogleChrome 79正式啟動后不久,該版本瀏覽器就因出現大bug,而導致Google不得不停止推出適用于Android的Chrome 79。目前,谷歌已發布了其Chrome for Android網絡瀏覽器的新更新,宣布修復了該bug。不過盡管如此,這一大bug也引發了一大批用戶的不滿情緒。

而在Chrome遭受種種非議的同時,Mozilla Firefox和蘋果的Safari也在不斷崛起,并在某些方面補足了Chrome的短板,開始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No to Chrome官網給出的使用其他瀏覽器建議中,提供的就是Mozilla Firefox和蘋果的Safari這兩款瀏覽器。

然而,對于所有瀏覽器而言,都不可避免的會存在優點和缺點。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是Chrome會進一步改進以保住自身地位,還是Mozilla Firefox和蘋果的Safari會后來者居上,仍是無法確定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