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舔狗”的故事,她在掏你的荷包

舔狗送的,便宜出了;舔狗送的,不喜歡,可刀......
一開始,“舔狗”這個詞還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但是從去年底開始,“舔狗”在閑魚、轉轉上頻頻出現之后,吃瓜群眾才發現這里面竟是一出出“聞者傷心,聽者流淚的大型情感賣貨”戲碼。
為此,網上甚至誕生了一個新詞“十動然魚”。意思是收到Ta的禮物之后十分感動,然后轉身掛到了閑魚上。
在今年情人節和七夕兩個送禮“重災區階段”過去后,二手平臺上的“舔狗”禮物已經逐漸減少。但是隨著圣誕節和新年的到來,可以預見各種戲份的情感/賣貨戲即將再度上演。或許前排的吃瓜群眾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畢竟過年之前撿漏就剩下圣誕節和(公司)年會這兩波高潮了。
旁觀的吃瓜群眾或是為了看戲,或是為了撿漏,不過在二手平臺上掛著“舔狗”標簽的無數商品,真的都是那一出出情感戲的產物嗎?還真不見得。
No.1女神賣家或許就是你朋友圈的微商
或長或短、或深情或冷漠,總之我們看到的每一個掛著“舔狗”標簽的賣家,都會在產品內容的介紹上寫下一個個心疼“舔狗”們的小故事,除此以外,商品的介紹卻寥寥無幾。
當然,除了那些專門為了撿漏的買家,絕大多數圍觀的用戶也就是看個熱鬧。但也正是因為很多人去搜索“舔狗”這個關鍵詞,特別是當這類話題通過互聯網二次傳播之后,才吸引了大量的圍觀群眾。
“最近這段時間稍微賣的少了,類似情人節、七夕、圣誕這種節日過后的幾天,銷量就會好很多。因為大家都會搜‘舔狗’,我們簡單的寫幾句諸如‘單位舔狗送的,不喜歡,不想要’,就會比一般標注介紹信息的商品好賣很多。”
賣家小楊是一位閑魚上的資深賣家,同時也是一位深諳“舔狗”賣貨套路的面膜、首飾品類零批商家。小楊告訴懂懂筆記,一年多前她在朋友的指點下開始在閑魚上改換了銷售風格,“只要在商品描述中加上舔狗二字,就會獲得更高的曝光量,尤其是我們這種面膜、飾品類的商品更適合這樣的風格。”
除了是閑魚賣家,小楊的另外一個身份經常活躍于朋友圈的微商。在小楊看來,即便在閑魚掛著“舔狗”標簽的賣家不全是像她這樣“能講故事”的,但也都是在作秀。當然,就算你的小故事寫得再感人,如果價格沒有優勢的話,圍觀的用戶依然不會下單。畢竟故事可以“白嫖”,真要下單還是得看價格。
那些掛著“舔狗”標簽的商品都有這樣幾個特點:不僅故事要感人,在價格上同樣也要感人。那些“舔狗”內容在字里行間總會讓人感覺,賣家是因為對送禮物的人沒興趣,或是對前任傷了心,才對商品不喜歡,只想盡快出手變現,價格才會因此便宜很多。這也是當年一些網友做閑魚“撿漏”攻略時,將“舔狗”作為第一推薦關鍵詞的原因。
于是乎,隨著“舔狗”的動人故事和低廉的價格,上網淘二手的用戶就忘記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成色,這也是絕大多數“舔狗”二手貨都能熱銷的原因。
No.2你只需要講故事,其他如圖
對于二手商家和買家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
價格、質量,這兩點一直是買家在選購商品時的優先指標,畢竟買二手就是為了買到物美價廉、性價比高的產品。
而用戶在二手平臺購買商品時,砍價之外,商品的質量和成色一直是買家和賣家糾紛的焦點,這也是最難界定的地方。過去,我們無數次看到二手平臺上買賣雙方因為產品成色互相撕X的情況,尤其是那些最令人討厭的“到手刀”買家,用的最多的“理由”也是成色問題。
不過,當微商賣家們開始關注“舔狗”營銷以后,這個買賣關系就發生了微妙變化。除了一個個情感小故事,那些本應該作為重要提示的商品信息則減少了,很多時候賣家的介紹只是一句話——“成色如圖”。當你私聊賣家時,對方對商品的描述也都是這樣回應。
對此,小楊做了一番解釋:“強調商品是前任或者死纏爛打者送的禮物,就是讓買家不再糾結商品本身,反正大家都是在編故事,所售產品基本就一個詞‘如圖’。對于我這種賣未開封新品(化妝品)的商家無所謂,本身沒開封的商品就挑不出什么問題。但對那些賣二手的商家而言,受益是最大的。”
小楊表示,買二手商品的商家簡單拍兩張產品圖,買家買到手之后如果發現成色沒有想象得好,即便找回來賣家也會說成色如圖,不接受退款。“這樣做除非遇到一小部分特別較真的人,普通的買家也就認了。”
小楊補充道:“其實真要是像出售二手商品的規范做法,要把所有瑕疵都拍下來,價格肯定要比這種舔狗套路的賣價低,而且也會不好賣。這樣蹭個情感話題熱點,少了撕x,還能賣得快一些。“
小楊熟悉的一些微商賣家,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銷售一些輕奢品牌的高仿A貨,價格比正品便宜很多,別說一般用戶到手后看不出來,就算看出來了,賣家也會以“自己收到的禮物不了解實際情況”為由去推脫,“最后大不了就退款唄,反正也不會有其他什么麻煩。”
確實,在大型二手平臺上賣東西,商家最厭煩的就是買賣雙方因為產品價格、成色等問題的互撕。所以很多賣家在賣東西時都會標注上“成色如圖,不退不換“等字樣。但規范的做法,是賣家必須將產品所有的瑕疵和細節都詳細介紹給買家,這原本就是二手平臺默認的規則。
但那些蹭著“舔狗”標簽編故事的微商和網店商家,卻是用他們編的故事來替代那些本該清晰描述的產品細節,以此來蒙混過關、混淆視聽。
而買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那些精心編寫的“小作文”,忘記了對商品質量的重視和分析。一旦到手后發現不滿意甚至是假貨時,也會被賣家套路平臺規則而束手無策。
當然,類似“舔狗”這樣的套路還有很多,在二手電商上諸如“老婆\老公不讓玩”、“分手處理”等等搭配故事銷售的商品數不勝數。我們不能說所有講故事、有理由的二手平臺賣家全都是在搞寫作文的套路,但對于廣大用戶而言,賣家的故事可以看,但商品不能掉以輕心。
【結束語】
直到今天,線上二手交易依然是讓很多消費者避而遠之的領域,究其原因就是里面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平臺方還是相關監管手段、法規仍不完善,無法給予買賣雙方有效的保證。
如今二手閑置市場已經迎來了快速增長期,市場中既有普通消費者也有專業的賣家,可謂魚龍混雜。再加上這么多善于挖掘“社會心理學和消費心理學“的聰明商販,真的是令人愛恨交織、哭笑不得。
或許,正是不健全的市場機制讓一些職業微商在二手平臺寫起了小作文。作為普通消費者,我們只能在擦亮自己雙眼的同時,期待二手閑置市場早日達到類似日本中古店那樣的規范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