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媒體融合和AI話題 第四范式先薦在京舉辦總編輯論壇

2019-09-06 玥玥 艾瑞網
瀏覽

新技術的普及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較大的變革,產業升級、媒體融合等話題不斷被提及,算法分發已經成為媒體發展的主流,總編輯們對媒體行業的變革有什么新的思考?9月5日,第四范式先薦在北京舉辦總編輯論壇,中新經緯CEO兼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符永康、中青在線副總編輯唐軼、財視傳媒聯合創始人兼CMO胡占莉、InfoQ中國總編輯張曉楠、至頂網副總編輯鄒大斌、IT168IT企業事業部執行總編輯覃里、雷鋒網總編輯李宗仁等眾多業內嘉賓共同探討分享媒體融合未來發展趨勢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產業變革相關話題。

image001.jpg

中新經緯CEO兼中國新聞網副總編輯符永康在演講中表示:"媒體有了影響力,就有了一切,包括看得見和看不見的風險。"在他看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而是相融。他認為,媒體報道要做好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社會風險、合規風險的防范,發揮社會建設性作用。對于重大社會事件,媒體要盡到傳播、解讀、反饋的三重責任。

image003.jpg

中青在線副總編輯唐軼表示,媒體融合不是機制融合、 渠道融合,而是人心的融合。他具體闡述了媒體融合的基本原則,一是"主力軍上戰場",互聯網已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媒體人一面要守好舊陣地,一面要守好新陣地,沖鋒在先,打好頭陣;二是"一支隊伍打天下",整合內部組織架構,設立全媒體智慧機構,統籌采編資源;三是"重塑策采編發流程",做好流程優化,平臺再造,有效整合資源。

image005.jpg

作為最早的民間融媒體的實踐者,財視傳媒聯合創始人兼CMO胡占莉強調,視頻已經成為了融媒體的標配。她認為,"目前短視頻已成為媒體的主要變現方式,但做短視頻并不意味著一定能變現。"

本次論壇還舉辦了圓桌對話,InfoQ中國總編輯張曉楠、至頂網副總編輯鄒大斌、IT168 IT企業事業部執行總編輯覃里、雷鋒網總編輯李宗仁等嘉賓圍繞人工智能帶來的產業變革相關話題展開交流與討論。

盡管人工智能技術在當下業務中的應用各不相同,但"人工智能未來可期"幾乎成為行業的共識。談到目前的"人工智能熱",除了大數據、算法、算力的成熟之外,多位嘉賓同時認為,人力成本的提升以及人工智能人才的出現也是人工智能火熱的原因。在IT168IT企業事業部執行總編輯覃里看來,用戶的需求才是媒體要探索的方向,只有多元化的內容、能給用戶帶來真正價值的內容,才是用戶喜歡的內容。談到技術內容的傳播推廣,infoQ中國總編輯張曉楠表示他們開始針對極客人群推出知識付費內容產品。雷鋒網總編輯李宗仁也表示技術人群偏愛技術論文、技術應用案例等內容形態。

正如至頂網副總編輯鄒大斌在論壇中所說:"現在的人工智能在場景應用上還只是走了一小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前環境下,媒體保持對技術的敏感度并將技術運用到媒體經營中,也還在不斷探索實踐。媒體技術和經營的融合還將擦出什么樣的花火,未來值得期待。

主辦方先薦融合了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幫助媒體快速、精準匹配用戶的閱讀需求,提升媒體運營效率和用戶留存時間,實現用戶增量及流量變現,加速媒體向"智能化"邁進。目前,先薦已與人民日報、環球網、36氪、2345瀏覽器、花瓣網等上千家媒體和內容平臺開展了深入合作。

媒體人論壇是先薦推出的系列線下活動,主要圍繞著人工智能和媒體運營相關話題展開。

image0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