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tco中國首店開業 會員制大超能否破外資零售中國迷局?

8月27日,籌備已久的全球會員制賣場的創始者Costco的中國首店終于在上海開業,據了解,消費者需要預先支付會員費成為會員后才可進Costco門店購物,目前門店注冊會員人數已經接近十萬。
與此同時,深耕中國市場23年之久的山姆會員店在近日也完成了升級。會員制大超逐漸走進消費者視線內,但在加速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上,會員制大超的普及能否長久持續的被消費者接受仍值得觀望。零售業專家胡春才指出,無論是山姆還是Costco,這類會員制大超的生鮮產品為冷凍產品,而中國消費者更依賴于新鮮的生鮮及果蔬,若是產品結構不適合中國消費者,則未來的發展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搶占市場
提起Costco,那能與Costco抗衡的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不得不提。在Costco進入中國市場前,山姆會員店已經進入了快速擴張階段。沃爾瑪此前宣布,預計2020年底前全國將擁有40家門店,隨后,沃爾瑪又宣布其中北京將開設8家山姆會員商店。其中,山姆北京亦莊店已經完成升級舉措,引入黃金業態及智能家電,重新布局產品分類區域。
作為山姆會員店的首要競爭對手,Costco可謂姍姍來遲。8月27日,Costco于上海開出了首家店,根據公開報道顯示,首家Costco坐落于上海閔行,購物面積大約1.4萬平方米,采用美國Costco標準規格的一層樓面,擁有3400個SKU。二、三層為室內停車場,總共1200個停車位。作為“沃爾瑪的唯一對手”,它擁有全球供應鏈體系,商品保持在4000個左右SKU。目前,Costco共經營著770家門店,其中,美國有535家,加拿大有100家;亞洲范圍內,日本有26家,韓國有15家,中國臺灣地區有13家。
除了山姆會員店和Costco,麥德龍也可以稱得上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倉儲大超,但麥德龍出售中國業務已經傳出多輪“緋聞”。麥德龍方面中國總裁康德曾接受北京商報專訪時也表示,中國對于外資零售商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充滿吸引力的市場,麥德龍目前在中國市場的B2B業務還有兩位數的增長,也在不斷開新店。
內憂外患
雖然外資零售企業都盯上了中國市場,但能不能立足卻很難下定論。從會員制大超的運營模式上看,例如Costco在美國的模式而言,除了商品零售之外,Costco還擁有快餐、加油站、醫療、汽車維修等附加服務,這些均為吸引消費者前來購物的亮點。根據Costco在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商品零售占銷售收入的71%,附加服務占18%,其他服務占1%。但這些附加服務在中國很難實現。同時,山姆會員店和Costco的產品多為批發式的生活用品及生鮮蔬菜,此類會員制大超主要面臨的是人口在4人以上的中產家庭,或是擁有別墅的客群。而在中國多為一家三口的小家庭模式,這種購買大量食材和用品的消費方式也與之并不匹配。
從外部環境來看,隨著國內消費升級,電商和o2o的快速發展對實體大賣場造成了沖擊嚴重,生鮮超市、社區超市層出不窮,生鮮商品留給大型門店的機會也越來越小,例如盒馬鮮生、7fresh等新零售超市。很多超市推出到家服務,配送時間也已經從隔日達、當日達縮短到一個小時,甚至30分鐘等。而Costco和山姆會員店此類超市的會員一般在周末或者假期才開車去門店購買,其他渠道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的購物需求,所以此類會員制大超的消費者購物頻次將會比一周一次更低。
針對于上述擺在眼前的問題,山姆會員店已經順應中國消費者習慣做出改變。門店加覆蓋周邊三公里的前置倉將成為山姆會員商店之后擴張的基本法則,前置倉的商品通過京東到家進行一小時配送,山姆會員商店中國高級副總裁陳志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通過前置倉的布局,同樣的門店數量可以覆蓋更多的城市,更大的意義是增加會員兩次到店之間的購物頻次,提高消費黏性,增加會員續費率。此外,山姆會員店還將嘗試緊湊型門店,以更加靈活、精簡和高效的模式加速擴張,在保證不影響購物體驗的同時有效縮減門店面積,從而增加山姆的選址范圍。
順勢而為
付費會員制雖然能夠較好的鎖定消費者忠誠度,但保持適合的產品結構是維持消費者的最好手段。胡春才指出,中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還是更偏向于新鮮的食材,而會員制大超主要以冷凍食材為主,同樣,大部分中國消費者則更習慣需要多少買多少的購物方式,而非“囤貨”。若是產品結構不適合中國消費者,則未來的發展還值得思考。此外,Costco和山姆主打中高端產品,比較容易被其他零售商復制,這樣容易將優勢資源稀釋。
此外,胡春才表示,作為會員制業態,山姆和Costco并不靠商品盈利,利潤來源主要是會員費,如果會員續費率降低的話對企業來說將是很大的打擊。因此會員制大超只有不斷優化商品和服務,在為原有會員提供更好服務的同時,才能觸達更多潛在目標客群。
從會員制模式上而言,不少企業都在推廣付費會員,而此類外資零售尚如何與當地市場已有零售商的競爭,建立市場形象,是一個重大問題。胡春才認為,要在自己跟其他零售商之間尋找差異化,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性,再加上付費會員制在國內的發展處于初級階段,想要大量推廣仍面臨許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