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科技發力隱私計算:強調“數據可用不可見,知識共創可共享”

剛剛過去的2021年被市場認為是隱私計算的元年,數據合規監管日趨收緊,但關乎隱私計算的話題始終未能定論。近日,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聯合同盾科技、螞蟻集團、清律律師事務所等多家機構共同發布了《隱私計算法律與合規白皮書》,首次系統闡述了隱私計算的合規價值,較為系統地解釋了各類技術如何實現數據保護、法律效果如何,并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上向企業提出指導。
作為國內較早探索隱私計算的科技公司之一,同盾科技參與了《隱私計算法律與合規白皮書》中的“隱私計算的合規意義”、“參與主體及其法律關系”、“隱私計算的法律和合規要點”等章節編撰。白皮書從隱私計算的合規意義和常見的誤區入手,對隱私計算的參與方及相互間的法律關系進行定義和分析。白皮書指出,由于數據安全保護義務與數據處理使用的具體規則仍有待進一步明確,隱私計算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誤區。正確認識技術是發揮其最大使用價值的必要前提,是避免濫用數據、規避合規風險的應有之義。
對此,站在企業角度,同盾科技認為,一方面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數字技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當前我國在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方面的法律不斷完善,合規建設成為行業發展的前提。前者強調數據價值開發,后者強調數據安全保護,兩者結合后的原則正是“數據可用不可見,知識共創可共享”。
據中國信通院云大所總工程師王蘊韜介紹,白皮書闡述了隱私計算的五點合規價值,“有助于參與者履行法定的安全保障義務;有助于踐行最小必要原則,防止數據濫用;有助于實現一定條件下的匿名化;有助于減輕授權同意的合規隱患;有助于開發數據的使用價值。”
白皮書中還提到,快速發展的隱私計算等數據流通新技術為產業破局提供了關鍵思路,將成為建設和完善數據要素市場的重要抓手。事實上,眾多企業正主動發力隱私計算領域,積極推動隱私計算邁向業務落地閉環。據了解,同盾科技面向下一代可信AI在隱私計算領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技術生態和產品架構,提出知識聯邦技術框架體系,并基于知識聯邦構建了工業級安全多方應用平臺產品;為更好地服務各環節的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還進一步研發了隱私計算公共操作系統,倡導發起知識聯邦產學研聯盟,推動生態協作。
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以來,數據的開放共享、交換流通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點。此次同盾科技聯合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螞蟻集團、清律律師事務所等多家機構,基于隱私計算發展的現狀和未來的需求,發布《隱私計算法律與合規白皮書》,希望借此助推產業和監管的互信互動,進一步探索隱私計算乃至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