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安門晨跑到抹黑中國 扎克伯格有幾副“臉譜”?

2020-08-03 趙一軒 觀察者網
瀏覽

2020年7月29日,美國信息產業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的CEO出現在美國國會,參加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顧名思義,這個聽證會的核心,顯然是聚焦四大科技巨頭是否存在濫用壟斷地位的問題展開的。

被美國媒體稱為“新鍍金時代”的掌門人物——亞馬遜的杰夫?貝佐斯(JeffBezos)、蘋果的蒂姆?庫克(TimCook)、Facebook的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和谷歌的桑達爾?皮查伊(SundarPichai)——以線上視頻形式,首次一起參與了國會聽證。

整體看,相比之前差點開成粉絲見面會的幾次聽證會,這次美國國會的議員們事先還是做了相當的功課的,在四家巨頭是否涉嫌不當利用市場優勢地位打壓競爭對手、不當收集客戶數據、獲取超額壟斷利潤等問題上,事先搜集的材料對四巨頭均產生了顯著的壓力。

美國信息產業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CEO參加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美國信息產業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和FacebookCEO參加眾議院反壟斷委員會組織的聽證會

其實,客觀的說,通信信息技術進入產業化和商業化的階段之后,通常會表現出某種天然的壟斷屬性,各方對此其實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在中美宏觀戰略博弈的總體背景下,此次聽證會還是出現了令人瞠目的一幕:

被問及“是否認為中國政府竊取美國技術”時,蘋果公司CEO庫克的回答是,“從我掌握的第一手資料看,蘋果公司沒有發生過此類事件”;谷歌公司總裁的回答是“據我所知,谷歌也沒有發生過”;亞馬遜公司總裁的回答則討巧一些,稱“只是從報道上聽說過‘竊取技術’,亞馬遜沒發生過”;臉譜公司總裁扎克伯格的回答,則讓外界大跌眼鏡“中國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是證據確鑿的”。

消息傳到中國,社交媒體上迅速出現了中國網民對四人問答的神總結:從中國賺大錢的(蘋果),賺了小錢的(亞馬遜),悄悄賺了小錢的(谷歌)都說“沒有”,“沒聽說”,“不知道”,唯獨在中國市場理論上完全沒賺錢的(臉譜)說“有”。

回想起來,扎克伯格的變化,確實是令人唏噓的:

2010年至2011年,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滿世界搞“互聯網自由”時,扎克伯格表現出了極為謹慎的態度,當有人將中東地區出現的政治變局稱為“臉譜革命”時,2011年5月25日,媒體報道當時正在巴黎出席8國集團電子首腦峰會(e-G8summit)的小扎明確表示了拒絕,稱“示威是互聯網的產物,不是臉譜的產物”(Protestswere'aninternetthing,notaFacebookthing')。

2015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西雅圖微軟公司總部,接見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19位美國互聯網領軍企業巨頭,常年以套頭衫示人的扎克伯格,破天荒地額西裝領帶正裝出席,沒記錯的話,他還握著習主席的手講了1分半鐘的中文,這是他四個月突擊練習的結果,據說開頭第一句話的大意是“我認同你的治國理念”,接見結束后,他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寫了洋洋灑灑的心得體會,在習主席后續對華盛頓的國事訪問時,扎克伯格在國宴上繼續和習主席交談,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在與習主席會面前后,扎克伯格努力塑造和展示自己“中國女婿”的形象,以及在天安門前晨跑的畫面。

扎克伯格在臉譜網上曬出自己天安門晨跑照片扎克伯格在臉譜網上曬出自己天安門晨跑照片

一般而言,與差不多同期登臺的推特公司相比,擁有猶太人背景的扎克伯格,相當長一段時間,保持了自己在商言商的形象,傾向于以務實的方式,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在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問題上表現出的務實態度。熟悉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人都會知道,自2014年開始,臉譜公司的高管,基本上沒有缺席過歷次的會議,以低調而誠懇的方式,努力與中方尋求實現有效的解決方式。

但從2016年開始,事情很快發生了變化:

在美國國內,2016年總統選舉,可以看做是一個關鍵性的轉折點:特朗普“意外”勝出,敗選的一方,始終拒絕接受傳統的解釋,嘗試在“通俄”的問題上做文章,當然后來結果大家都知道,一家名為劍橋分析的公司被挖了出來,發現他違反了與臉譜公司的協議,對正規獲取的數據進行了不當的處置,而臉譜公司被認為在此過程中“失察”。

從那個時候開始,扎克伯格及其所創建的臉譜公司,多少有點陷入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會非美委員會組織進行的“安全-忠誠”審查的背景,必須要證明自己對美國的忠誠,要洗脫對數據管理不善,導致外部力量干預美國總統選舉的罪名。

需要指出的是,在劍橋分析的丑聞曝光之前,伴隨著臉譜公司取得的巨大商業成功,美西方各界對扎克伯格的觀感就已經激怒了某種下降通道了,對其掌握的巨大影響力以及海量個人信息的擔憂,甚至是恐懼,早就已經在持續積累;在有了劍橋分析這個“實錘”以及2016年總統選舉涉嫌被外部力量干預這個“由頭”之后,這種負面情緒非常強烈的爆發了出來。

而由于相關指控,尤其是有關隱私問題的指控,又指向了臉譜公司的核心資產,是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主要來源,無法簡單的通過切割的方式加以解決,臉譜公司迅速面臨嚴峻的公共關系挑戰。

相關民意調查數據顯示,美國嬰兒潮一代,28%對扎克伯格有好感;X一代,25%對扎克伯格有好感,千禧年一代,39%對扎克伯格有好感。當然,從國會的態度看,民主共和兩黨的國會議員對扎克伯格都沒有什么好感,頗有點兩面不討好的意思。

更加重要的是,扎克伯格創建的臉譜公司,在創造了社交媒體平臺的輝煌之后,很快在發展模式上遇到了實質性的困境:

一方面,在音視頻這波的創新中,臉譜很顯然沒有把握住機會,以來自中國的抖音海外版Tiktok為代表的應用,占據了潮頭;當然扎克伯格的反應也很美國,2019年10月,在喬治城大學小札發表了35分鐘的演講,大談“自由表達”,在結尾部分點名批評Tiktok,說它沒有像WhatsApp那樣向抗議人士或活動人士提供同樣的隱私或自由服務。另一方面,在區塊鏈發幣的浪潮中,一度信心滿滿準備用天秤幣全球收割紅利,或者說,割韭菜的小札,更直接撞到主權國家法定貨幣主權的南墻。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臉譜的用戶數首次出現了下降的態勢,從2017年的67%跌到了2018年的62%;由假新聞等問題帶來的“不信任”;內容等問題帶來的“不和諧”,以及“無趣”,成為了制約facebook發展的主要障礙。

面臨自身發展困境的扎克伯格,似乎很快找到了別的方法:2019年11月20日,美國NBC新聞報道了一則消息,稱2019年10月22日,在特朗普女婿庫什納的撮合下,扎克伯格、特朗普,以及臉譜公司董事局成員PeterThiel,在白宮共進晚餐,當然相關消息并沒有納入公開發表的類別,直到后來新聞媒體挖出來之后,扎克伯格與特朗普具體談了什么,還主要停留在沒有更多內容可以發表的階段。

而面對這類消息,Facebook早期投資者羅杰·麥克納米(RogerMcNamee)相信,Facebook與特朗普達成了交易,這種交易可能是心照不宣的。他認為,雙方各取所需:Facebook可以通過特朗普不受監管部門的約束,得到保護,特朗普則需要借助Facebook的影響力贏得連任。

當然,目前為止,人們無從得知扎克伯格和特朗普吃飯時到底說了啥,也很難直接將這頓飯時探討的話題,與日前扎克伯格令人驚訝的抹黑Tiktok的言論之間,建立可經得起檢驗的關聯。

對中國人來說,扎克伯格與特朗普究竟談成了啥,其實并不真的那么重要,但是往中國企業以及相關標志性產品潑臟水的證詞,是無法忍受的。扎克伯格應該非常清醒地認識到,與之前非法攔截并轉運華為公司郵件的fedex,以及主動充當污點證人,協助美國政府實施事實上的政治綁架的英國匯豐HSBC,最終都會被自己掀起的惡浪反噬。

扎克伯格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如果不希望真正成為中方眼中的不可靠實體清單成員,從而徹底失去在未來發展中本來有的可能性,臉譜公司應該做的是努力改正自己的錯誤行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正常企業應該投入的地方去。

2020年7月30日,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在美國Politico網站上發表題為“站到歷史正確一邊,推動中美關系重返正軌”的署名文章,顯然扎克伯格有必要認真學習,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