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轉型ing

實體零售業的動蕩引人關注。
實體零售屬于高投入但低利潤的行業,這幾年,在電商沖擊和各類成本增加的困擾中,大量實體零售商出現關店潮甚至退出部分區域市場。
近日,全球市場研究公司Coresight research的一份新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前8個月,全球零售業已宣布關閉的門店數量比2018年全年增加29%。
根據Coresight Research的數據、零售商的財報、破產申請和其他記錄,今年有7600多家零售門店計劃關閉,數千家門店已經關閉。Coresight估計,到今年年底,全球關閉的總零售門店數量可能達到1.2萬家。
瑞銀證券4月份的一份報告顯示,零售業的痛苦預計還將持續到未來幾年。瑞銀(UBS)分析師表示,如果電子商務滲透率從目前的16%升至25%,到2026年全球還需要關閉的門店數量或將達到7.5萬家。
作為實體零售業的龍頭老大,沃爾瑪近年來常常被人唱衰。這家企業曾是零售業的經典教材案例,如今在新技術和模式的沖擊下,它如何轉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營收增速放緩 電商收入增長四成
美國時間8月15日,沃爾瑪公布了最新第二季度財報,數據表明,其營收為1303.77億美元,同比增長1.83%,超過預期的1292億美元。凈利潤為36.1億美元,同比增長519.28%,去年同期虧損8.61億美元。公司經調整每股收益為1.27美元,高于外界預期5美分。
沃爾瑪業務主要分為三塊,沃爾瑪美國,沃爾瑪國際和山姆會員店。財報顯示,沃爾瑪美國營收為852億美元,沃爾瑪國際營收為291億美元,山姆俱樂部營收為150億美元。其中沃爾瑪美國的營收占比第一,是沃爾瑪營收的主要來源。
從凈利潤上看,沃爾瑪凈利潤為36.1億美元,每股收益為1.27美元,每超出了投資者預期的1.22美元,主要是由于沃爾瑪美國市場的增長,二季度沃爾瑪美國凈銷售額為852億美元,同比增長2.8%,沃爾瑪美國市場銷售額兩年累計增長7.3%。本季度沃爾瑪美國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37%。
不過,從數據來看,沃爾瑪的營收增速正在放緩,相關數據表明,其目前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1.45%。在美國本土市場,沃爾瑪美國第二季同店銷售同比增速為2.8%,而去年同期的增速為4.5%;山姆會員的同店銷售增速為1.2%,而去年同期則為5%。美國本土市場,沃爾瑪的同店增速亦由去年第二季度4.6%的增速下滑至2.6%。而沃爾瑪國際第二季除了銷售凈額同比下降1.1%外,分部經營收入錄得9億美元,同比更是大跌29.6%。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沃爾瑪電商方面的增長相當亮眼,增長了將近四成,看來這家傳統零售商目前在轉型方面做得不錯。
今年以來,沃爾瑪進行了不少動作,無論是組織架構還是基礎設施上都有所調整。
整合電商 增加供應鏈
今年6月,據外媒報道,沃爾瑪宣布將把旗下電商“主力軍”Jet.com的團隊整合進自己的電子商務部門,7月份,沃爾瑪又傳出將出售兩年前收購的女裝零售網站ModCloth,以彌補其電子商務業務的虧損。
近10年來,為了對抗亞馬遜,這家老牌零售巨頭曾在電商領域“大躍進”式地“買買買”,隨著電子商務團隊的虧損不斷增加,沃爾瑪在電商領域也逐漸冷靜下來。
據悉,沃爾瑪至少在明年內不會再收購電子商務品牌。報道援引三名消息人士的話說,“除非有一個難以置信的收購機會,即這個機會太好了,不容錯過。”
作為世界第一的零售商,近年來沃爾瑪卻因在電商領域的弱勢不斷被媒體唱衰。盡管實體零售依然占據零售業的主流,不過電商卻被看作是零售業的未來。電商巨頭亞馬遜更是被看作未來替代沃爾瑪的角色。
其實,沃爾瑪線上零售起步并不晚,沃爾瑪的官網walmart.com早在2000年已開始運營線上銷售,比淘寶尚早三年。可惜,由于各國站點不互通、搜索錯誤、無法送貨等存在多年的問題,2016年,這個平臺上只有約1000個第三方賣家;同時期,亞馬遜賣家超過600萬,淘寶賣家接近1000萬。
20世紀90年代,亞馬遜剛“出生”的時候正是沃爾瑪的高光時期,一直到21世紀的前十年,沃爾瑪都對電商沒有太過關注,直到2010年,沃爾瑪才成立電子商務部門,在全球電商領域“買買買”,以彌補自身在電商運營上的短板。
據不完全統計,沃爾瑪自2010年成立統一的電子商務部門后,迄今為止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大約26筆電商相關的收購和投資。
美國是沃爾瑪的主要陣地,在2010年至2016年間,沃爾瑪在互聯網技術和電商領域進行了超15次并購,其中最大的一項收購是2016年沃爾瑪對電商平臺Jet.com的收購。這項收購斥資33億美元,對于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電商Jet.com來說,價格確實不低。當時,Jet.com只成立了15個月,還沒有實現盈利。
此后,Jet以約7000萬美元收購了鞋類電商網站ShoeBuy,隨后又收購了戶外用品品牌Moosejaw、男裝成衣電商Bonobos、家具電商Hayneedle、時尚女裝品牌ModCloth等等。
最近,沃爾瑪通過合并Jet.com團隊,考慮出售虧損中的ModCloth,對其電商進行調整整合。盡管此前人們對沃爾瑪的電商有些悲觀,不過,最新的財報數據給人們帶來了信心。
在中國市場,沃爾瑪曾于2011年就收購了1號店,不過卻運營得并不成功。由于水土不服、決策緩慢、經費太少等因素,1號店最終沒能成功。2016年,沃爾瑪拿1號店交換了京東的5%股份,1號店最終并入京東。隨后,沃爾瑪增持京東股份至12.1%,成為京東的第三大股東。2017年,沃爾瑪與京東推出“三通”戰略,將用戶、門店、庫存互通,以實現彼此的線上線下的合作。2018年,沃爾瑪還與騰訊展開戰略合作,圍繞購物體驗提升、精準市場營銷、全面支付服務、強大會籍增值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數字化和智慧化零售合作。
在印度市場,2018年,沃爾瑪耗資160億美元收購Flipkart77%的股份。在印度電商市場中,Flipkart的市場份額是44%,Amazon印度是38%。沃爾瑪終于可以在印度與亞馬遜正面交鋒。最近,Flipkart表示,將于本月為其1.6億客戶推出免費網絡視頻服務,這被看作是與亞馬遜的競爭。與亞馬遜的Prime視頻服務不同(面向收取年費的包郵會員提供),Flipkart不會向用戶收取費用,也不會為這些視頻服務推出單獨的應用軟件。免費網絡視頻服務的推出或可為Flipkart擴大其在印度小城鎮和城市的用戶基礎。
2018年9月,沃爾瑪又宣布啟動對墨西哥電商配送平臺Cornershop的收購交易。Cornershop是一家來自墨西哥和智利的線上零售電商,與美國本土的Instacart類似,Cornershop采取與承包商合作的O2O模式,配送人員到店取貨,隨即進行用戶訂單配送,服務范圍涵蓋超市、藥房和特色食品零售商。
此外,在供應鏈方面,沃爾瑪也做了進一步的調整。
7月20日,據媒體報道稱,一份由首席執行官道格-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發給沃爾瑪員工的備忘錄顯示,沃爾瑪正在進行進一步的組織變革,以進一步整合其門店、數字業務和相應管理層人員。
據悉,其最大的變化是將美國供應鏈團隊整合為一個整體,由現任沃爾瑪美國供應鏈執行副總裁格雷格-史密斯(Greg Smith)領導。史密斯將同時向負責沃爾瑪美國門店的格雷格-福蘭(Greg Foran)和負責沃爾瑪美國電子商務的馬克-羅爾(Marc Lore)匯報工作。同時,新成立的美國供應鏈領導團隊還任命了另外12名內部高管。
在備忘錄中,沃爾瑪承認,這種角色和部門的轉變可能不會是最后一次。高管們在備忘錄中寫道:“我們采取這些步驟時,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做出進一步調整,因為我們在關注如何在速度與效率的杠桿中取得平衡。
根據了解,沃爾瑪客戶可以在線訂購食品雜貨,并在當地商店免費取貨,沃爾瑪目前提供2450個提貨點,在近1000個地點提供配送服務,預計到2019年底將分別增加到3100個和1600個。通過配送服務,沃爾瑪在零售行業的競爭力將明顯加強。
積極轉型 布局中國新零售
在中國,隨著家樂福的退出,沃爾瑪也被不少媒體唱衰。在電商、社區便利店、生鮮店等業態的擠壓下,大賣場在市場上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過去的三年中,沃爾瑪在中國關閉了70多家門店,給人一種開不下去的感覺。但其實,沃爾瑪在關店的同時,也不斷開設新店。
在今年1月10日沃爾瑪2019年度媒體溝通會上,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高級副總裁石家齊透露,沃爾瑪2018年共新開了21家大賣場,和關掉的門店數量相等。除此之外,沃爾瑪還開了4家山姆會員店,8家惠選超市門店,同時投資3億元人民幣升級改造了50家門店。
近日,沃爾瑪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陳文淵又宣布,未來5年,沃爾瑪計劃在廣東新增100家新店,包括山姆會員商店、購物廣場、社區店以及云倉等業態,為廣東的經濟發展持續加碼。
從沃爾瑪關店開店的行動中,可以看出一個明顯的調整,沃爾瑪開始主打社區業態的惠選超市的布局,這或許是沃爾瑪在中國市場探索新的可能性。
此外,沃爾瑪也在中國加大了供應鏈的投入,今年3月,沃爾瑪在中國投入使用的華南生鮮配送中心落成運營,這個配送中心耗資7億元人民幣,是沃爾瑪進入中國23年以來最大單筆投資,主要為沃爾瑪在廣東和廣西的100多家門店服務。今年7月份,沃爾瑪還宣布,未來十年到二十年將在中國花費80億元人民幣對供應鏈進行升級,在各地區投資建設升級物流供應鏈,按照新標準建設或升級的配送中心將達到10余家。
無論是在電商、供應鏈,還是在門店方面,沃爾瑪都在積極進行著調整。未來這家老牌零售商能否真正實現轉型,在業績再上新臺階?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