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齡12年的我,在QQ語C群里被00后們碾壓成渣渣

最近上小學五年級的小侄女經常捧著手機聊 QQ 。起初我以為她是在和小同學們聊作業,便不以為意。直到有天她不小心外放了一條語音消息:“哎哎,我開了個娛樂工作室,你要不要來啊?”我心下一跳,難道這小學生在網上認識了什么社會人士?
在潛伏了許久之后,我終于在她未退出的QQ發現了她秘密。在她的聊天列表里有個置頂的QQ群聊,名字為“繁星熠熠工作室”。如果不是因為我家里小學生在群里的title是總監,我差點要懷疑這是一個工作群聊。
這個工作室有logo、slogan、有嚴格的公司規章制度,有明確的人員分配,群成員的工作具體到CEO、總監、策劃、宣發、執行,有點像大學時期的筆者參加過的模擬創業大賽。
后來,經過小侄女的科普,我才知道這種在QQ群聊里的模擬玩法有個專屬名詞:語言cosplay,簡稱語C,就是用文字、語言描寫的方法來玩角色扮演。
“這不就是在線版過家家嗎?”
我的這個問題遭到小學生的炮轟,她說過家家是小朋友才玩的游戲,語C群要復雜嚴謹多了。我還想繼續發問,小學生不耐煩地朝我翻了個白眼,“你自己去玩玩不就好了?”
作為曾經也引領過一段潮流的QQ新人類,我簡直無法忍受這種敷衍。時間倒退十年,這段對話也曾發生在我和父母身上。此刻我才體會到作為大人那種仿佛被時代拋下的慌張感和焦慮感。
于是我在QQ里隨機尋找群聊加入,試圖在00后人群中找到存在感。我篩選出來的第一個群聊是某“語C聘親群”。
聘親?是哪部小說?還是什么動漫?
小學生告訴我,聘親就是聘親戚的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在網絡上認親戚,聘姐姐、聘哥哥甚至聘爹媽。這讓我想起當年非主流文化流行的時候,網絡上也有各種認哥哥妹妹的認親網友,由此可見流行確實是一個圈。
就這個了!我迅速提交了入群申請,并根據群主要求輸入了一個打算在群里用的昵稱ID:李白。
一分鐘后,管理員拒絕了我的入群申請,理由是輸入三禁。這下我是真的懵了,輸入三禁是啥?
搜索引擎告訴我,語C圈的國際三禁指的是:白娘蘇。研究了好一會,我都不知道李白和國際三禁有什么關系,大概是李白這個昵稱知名度太廣,管理員覺得太狂傲了。
我又改了一個非常低調的昵稱提交入群申請:三娘。這次管理員很快就通過了,進群后管理給我發了一堆群公告,三番五次提醒我修改群名片和提交人設。
我在群里默默潛水了兩天,才發現聘親群原來就是一個類似中介平臺的群,一個給眾多想進入或者招新人的語C群、配音群的擴列渠道。群里每天有許多負責宣傳的同學在為自己的群拉新,拉新宣傳語風格多樣,從古風詩歌到英文的文案都不缺。
群宣文案還會定期更新優化,我所在的語C圈負責宣傳和文編的兩位00后,工作思維不輸職場人士,經常會總結:今天去了多少個群宣傳、拉新成功率是多少、原因是什么、宣傳文案要不要寫一份新的、新的文案風格走什么路線......
不得不說,認真玩的00后們真的很優秀啊!
我在其中挑選幾個比較有趣的群申請加入。這次進去的門檻就比較高了。首先,在申請進群之前,需要先去一個審核群里面試,除了一面還有二面。審核群里的各位老師驗證通過后,才有資格進正式的語C群。
面試的要求是編寫一個符合群聊的人設,就是我想在這個語C群里用的人物設定,人設的大概模板是這樣的。
我拿金庸先生《白馬嘯西風》里的人物金銀小劍三娘子稍微修改了下提交過去,這個人設在群里被眾多00后老師們評頭論足了十幾遍,具體摳到某個字眼適不適用于這句話。
當下我只有兩個念頭:他們一定沒看過這本小說,以及這群00后老師以后千萬不能去當甲方爸爸。
返稿返到快失去耐心時,我終于被拉進了正式的語C群。這個語C群超過1000人,其中800人是00后。
群里有些小朋友,年齡甚至比我Q齡還短,但這一點也不妨礙他們成為我的導師。我在進群的第一天,就被反復提醒要去修改群名片和完成群里的作業,把人物小傳寫出來。
“三掛一。”
“要三掛一哦~”
“掛了沒??”
我實在不明白三掛一是什么玩法,于是私下戳了一個比較活躍的群友卑微提問:“請問下三掛一是什么意思呀?”
這一句話就暴露了我是小萌新的身份,對方一眼識破:“寧之前沒進過語C群吧?”
我感到很羞愧,同時降維成小學生生硬賣萌:“嗯啊,小姐姐你能帶帶我嗎?”
“三掛一就是在個人資料QQ網名、QQ簽名或者公司處掛上門派名字,我一般會掛在公司那里”。我又去查了下三掛一是怎么掛的。
我的笨拙讓小姐姐看不下去了,“我給你介紹個師父吧。”她說,同時諄諄教誨我要尊師重道,禮貌謙讓,要懂規矩。
很快,有個即將成為我師父的人來加我,并將我拉入了師門——另一個分群,XX堂。
這里插敘說明一下,在這個語C群里,分支可謂源遠流長。有幾個初創成員,都是掌門、大長老級別的存在。整個語C群就是一個大門派,各位長老可以收徒,徒弟又繼續收徒,然后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我的師父迅速給我發來幾份語C群入圈指南,后來我才知道師父是個初中生。
這幾份資料為我這個小白迅速融入語C群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不僅教我怎么對戲,還附帶了很多我聽不懂的名詞解釋。
就這樣,我成為了門派大群里輩分最小的小徒孫,在小師門群里,依然是最底層的存在。
“終于有新人了!我當師姐了哈哈哈!”
這時候我的師父也發話了:“大家來歡迎一下小十六。”
小十六?我扭扭捏捏地在群里發了幾個表情包,然后師父喊我,“小十六,你能改名成西瓜嗎?”
“為...為啥呀?”
“因為我不喜歡柚子,我喜歡西瓜”。我的師父今年才上初二,但已經有了說一不二的威嚴。
我非常想拒絕,因為我喜歡柚子,不喜歡西瓜。但是師父不允許,他私聊我,給我發了一堆門規家規,第一條就是尊師重道,并強調以自愿為原則,“為師不強迫要求。”
我......這......哎!
為了能在群里混下去,最后我還是成為了西瓜小十六。
說到這個家規,雖然沒有三千條,但也不少,例如:不能加入其它門派、不能刷屏、不能組CP、不能冷落師兄弟姐妹,要定時出勤,缺勤要有請假條......更嚴格的是,退出師門要寫800字申請書,否則就會成為江湖離經叛道、有辱師門的叛徒。
師門小群里每天都有作業,每天晚上八點要出來語音電話對戲,然后九點鐘再去大門派群文字對戲,也就是pia戲。pia戲有不少要求,不能插麥、不準閑聊、人設不能崩。
在這期間,柚子醬為了積累更多素材,偷偷違反家規,又加入了另外一個語C群。
但是這個語C群就比較坑,人設只能有一個,改人設要向群主交100塊,第二次改皮就要交300塊。這分明是披著語C群皮的詐騙群!
加入語C群半個月,我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每天要固定去完成任務外,還要不停地學習新知識。例如【。b】這個符號的用法。
最后我不得不以要復習月考為由,向我上初二的師父請假。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用戶已經向轉移,“現在還有人在用QQ嗎?”這樣的問題不僅聽到過一次。如果你也覺得現在已經沒有什么人在用QQ了,那只能說你不在這個圈層之內。
事實上,剛過完20歲生日的,非但沒顯老態,反而更加年輕化。據騰訊在11月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騰訊QQ的月活用戶為7.31億。
有這么一個說法:00后們用微信的理由,是因為長輩們都在微信,而QQ才是他們興趣的所在。為了滿足這群用戶們對社交的要求,騰訊QQ開發了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功能:擴列、暖說說、種草養火花等等。
如果是許久未登錄QQ的老用戶使用新版本,很可能會覺得無所適從:以前的某些入口不見了、新增了某個沒用過的功能......但如果仔細玩一兩遍,你可能又會發現其實這些玩法都是換湯不換藥,核心功能和當年90后玩的大同小異。暖說說不就是換個皮的踩空間嗎?擴列就是將加好友的入口提出來,讓用戶尋找陌生好友的路徑更加便捷。
因為最近使用QQ的次數變得頻繁,我又打開了關閉多年的QQ空間。曾經我也為了獲得更多評論用心編寫過說說,曾經我也為了讓留言板更熱鬧到處去QQ空間串門求回踩。
看著當年那些略顯中二稚氣的痕跡,我忽然明00后們加入這些群聊的意義:除了排遣外,恐怕也有想獲得外界認同感的情感需求。就如上文提到的,我那個初中生小師父。
寫到這里,柚子醬知道必須要亮出自己的觀點了,我是怎么看待這些語C群聊?
我認為不沉迷,別入戲太深,語C群里的確能學習到一些新知識。在上面的語C群里,pai戲之余經常有人分享資料和見解,從中國文學常識到中國天文考古學、從高中數學公式使用方法到配音氣息訓練課程、為了立住某個人設,他們可以翻遍山海經、四大名著,從古代兵器到宮商角徵羽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
我不想像當年人們妖魔化90后非主流一樣,妖魔化00后的語C群。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表達方式,當你也開始排斥某些新生事物,視其為洪水猛獸時,可能是因為你的心也不再青春了。
不過道理都懂,最后我還是成為了當年自己討厭的人,嚴格限制了小侄女上網的時間和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