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四大工程 打造“天目e+” 臨安電商高質量發展解讀

天目e+創業創新、天目e+品牌標準、天目e+新經濟、天目e+美麗鄉村……
近日出臺的《杭州市臨安區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向人們傳遞了“互聯網+”在天目大地與新思維驅動下的互聯網經濟、美麗鄉村、多產融合“艷遇”時產生的化學反應和釋放的新活力,使人們對未來幾年臨安電商的高質量發展心存期待。
為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區域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推進電商高質量發展,臨安于近日發布實施《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未來三年,臨安電商發展會有哪些新政?筆者近日走進臨安區商務局作了一番探訪。
未來三年怎么干?
每年將安排1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重點實施“品牌、標準、集聚、融合”四大工程,全面提升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水平。
到2021年,品牌電商企業占規模電商企業比例達到30%以上;規模食品電商企業“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上線運行率100%;跨境電商交易額達4.5億美元,年均增幅保持在10%以上;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35億元,全區網絡零售額達到106億元,年均增幅均保持在18%以上。
品牌“亮”企
■優質品牌創建
鼓勵規模電商企業開展“品字標”、“浙江省名特優作坊”等申報創建工作;開展“臨安十大電商品牌”等區域性品牌評比工作。
■區域品牌共建
鼓勵規模電商企業銷售“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地理標志”、“品字標”等區域公共品牌產品,實現與新型農業等經營性主體標準共建、產銷一體。
■品牌精準推介
鼓勵規模農產品電商企業參加電博會、中食展、糖酒會等“B2B”為主的展會;建立“100個夢想合伙人”電商創客智庫,開展“我為臨安代言”等區域品牌推介活動;鼓勵跨境電商企業借助社交媒體、搜索引擎等數字化平臺開展品牌全球推廣。到2021年,創建“品字標”規模電商(服務)企業10家以上,培育“浙江省名特優作坊”、跨境自主品牌等規模電商企業15家以上,品牌電商企業占規模電商比例達到30%以上。
標準“塑”企
■標準化建設
鼓勵電商企業開展HACCP認證、SGS、境外自有商標等權威體系認證;開展農產品溯源基地、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等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項目建設。
■標準化引領
鼓勵生產性企業(基地)與知名新零售電商平臺(企業)開展供應鏈合作,拓展供貨渠道,提升標準化水平;鼓勵規模電商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研發新產品并實施量產,拉長產業鏈,提升附加值。
■標準化管理
引導電商企業上線“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實現數字化、可視化監管。到2021年,規模食品電商企業在“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上線運行率達100%。
集聚“強”企
■優化人才服務
實施“天目e創客”計劃,推動“區校合作”,建立培訓轉化機制,每年培訓電商專業人才200人次,開展企業與人才精準對接,實現本地就業轉化率達60%以上。
■精準市場指導
提高電商行業數據對市場拓展、產品分析等方面的指導精準度;鼓勵承辦國家、省級電商論壇(會議);鼓勵區電商服務中心開展省級示范創建工程。
■優化服務配套
支持白牛電商小鎮、新經濟創業園(集聚內容產生機構)、電商物流協同產業園等集聚區(樓宇)建設,開展省級電商鎮、電商專業村創建工作。到2021年,實現電商專業人才培訓轉化300人,承辦省級及以上電商論壇(會議)1次,培育新經濟創業園和電商物流協同產業園各1個,創建省級電商鎮4個。
融合“活”企
■美麗經濟協同
培育引進mcn企業(直播、公共短視頻等內容產生企業),推動本地電商企業與新媒體融合;支持美麗鄉村(村落景區)新消費場景示范點建設,打造“天目e站”;鼓勵“天目e站”、鄉村綜合體、特色街、旅游集散中心等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打造農村生產生活綜合運營等區域性消費服務中心,培育供應鏈龍頭企業。
■電商物流協同
鼓勵快遞物流配送等企業建設農村末端共同配送項目,提升農產品冷鏈、倉儲、配送等服務水平,打通農產品上行“最初一公里”。
■對口協作融合
鼓勵臨安電商模式走出去,在精準扶貧、山海協作等方面拓展產業發展的合作點,推動消費扶貧。到2021年,培育引進mcn企業10家以上,打造美麗鄉村新消費場景示范點10個,打造區域性消費服務中心3個。
今明兩年做什么?
積極推進臨安電商品牌化、標準化建設,提升在線監管水平,使臨安電商產品更標準、質量更上“品”、生產可視化、消費更透明、全程可追溯、使用更放心。
開展“我為臨安代言”區域特色品牌推介活動。整合抖音、快手、西瓜等中介結構的傳播力量,全力打造傳播臨安電商區域品牌。力爭到2020年,品牌規模電商企業占比達20%以上;創建“品字標”電商(服務)企業5家以上;打造“浙江省名特優作坊”10家以上;打造開展跨境電商銷售的自主品牌企業10家以上;規模食品電商企業在“食品安全監管云平臺”上線運行率達80%;建設或提升農產品溯源基地4個以上、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2個以上。
加快建設白牛電商小鎮,著力建設白牛農村電商培訓學校,打造全國農村電商游學培訓知名中心。通過與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開展區校、校企合作辦學,打造包括全日制在內的多學制電商教學課程(基地),提高電商人才本地就業轉化率;通過高校與企業開展訂單式、委托式電商培訓,解決長期以來電商人才招引難、留住難的短板。到2020年,培訓電商人才400人次以上,本地轉化率達到50%以上。
在青山湖畔建設新經濟產業園,引進培育直播、短視頻等內容產生企業,開展視頻制作培訓、大賽等活動,推動本地電商企業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提高新經濟產業水平。
以“八線六景”中的“六景”為主體,打造系列“天目e站”(美麗鄉村新消費場景示范點)。整合六個示范性村落景區的休閑旅游觀光、民宿、餐飲優質農產品、文創等資源,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美麗鄉村新消費打卡點,促進電商、旅游、農業、文創多產業融合發展。
力爭到明年年底,打造龍門秘境、紅葉指南、文武上田、天目月鄉、泥山藍灣、大明山6個“天目e站”。同時,擴大示范點輻射面,打造2個以上區域性消費服務中心(矩陣)。
此外,還將打造集冷鏈、倉儲、配送等服務功能于一體的集成化物流配送項目2個以上,進一步健全農村“最后一公里”末端物流配送體系。過去三年怎么樣?
明年,將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臨安電商在過去三年多的發展速度可謂突飛猛進,網銷額從2016年的約40億元,到2017年的約50億元,再到2018年的64.6億元。前三年的增速在25%-30%區間內。此外,我們還可以透過電商矩陣的進化和電商生態鏈建設等幾個維度進行回望。
大力發展農村電商
■打造了一批電商產業園區
分別為2鎮、2園、多區。“2鎮”為龍崗堅果小鎮和白牛電商小鎮;“2園”為臨安市電子商務科技園和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臨安園區;“多區”分別是錦北電子商務集聚區、昌化電子商務集聚區等。截至目前,龍崗堅果炒貨城、跨境電商園、錦北回龍大廈都已建成;白牛電商小鎮分裝中心已經結頂,預計明年年初投入運營。
■為平臺—企業牽線搭橋
做好阿里巴巴等平臺資源與農產品資源的雙向對接。目前,已完成5家天貓優品店選址;水果筍成功入駐盒馬鮮生;淘寶興農扶貧臨安官方服務站上線,目前已有4家堅果企業入駐。菜鳥農村物流與村淘臨安服務中心入駐白牛電商小鎮。
■提升三級服務水平
鞏固提升市、鎮、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目前,集電商服務、淘寶體驗、產品展示、貨運倉儲為一體的清涼峰鎮農合聯電商中心已建成運營。同時,全力推進農村淘寶、趕街、村郵樂購、城鄉通等農村電商服務站點的新建和提升工作,現全區共有各類農村電商服務站點425個。
■推進電商消費扶貧
探索“1+3+8+600”電商扶貧模式,建立“扶貧工廠+基地+倉儲+門店+社區”五位一體的供應鏈體系,推動黔貨上線和黔貨進入社區,為“消費扶貧”提供市場體系支撐,助推“黔貨出山”、“黔民脫貧”,實現年銷售3000萬元,直接帶動1000名建檔立卡戶脫貧。
加速發展“非農”電商
■工業電商線上挖潛
支持中小企業依托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等專業電商平臺開展網絡營銷;鼓勵有條件的原材料企業入駐線上大宗商品交易平臺;引導裝備制造企業加盟大型網上采購平臺,參與信息發布、產品展示和詢盤洽談等商業活動。
■旅游電商全面開花
做強做優臨安旅游信息網,打造成為集預訂、在線支付、信息發布、會員交流、售后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旅游電子商務平臺。同時,對接阿里飛豬旅游電商平臺,引導旅游企業入駐杭州旅游護照。目前全區已有近千家農家樂、民宿、酒店和旅行社開展線上業務,其中景區門票收入網銷占比93.58%,住宿網銷占比6.42%,6家企業入駐杭州旅游護照。
■跨境電商出海掘金
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抓好跨境電商園運營,切實提升園區的規模、質量和集聚能力。一方面,積極招引臨安以外的優質潛力型跨境電商企業入駐,同時引導推動本地外貿規模企業從事跨境電商、入駐跨境電商園。目前,園區已有入駐企業141家,其中出口額5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30家。近日,中國海關臨安窗口部開張運營,將極大促進跨境電商發展。
積極優化電商生態鏈
■無商不網
依托臨安優勢產業集群,引入第三方專業運營機構和團隊,引導行業龍頭企業或者骨干企業聯盟,積極開展專屬行業電商平臺建設。推動臨安制造業集群流通渠道變革,實現向網上網貨集聚區轉型。通過平臺實現全國產品生產商、產品分銷商和產品零售商的集聚,提升臨安的產業話語權和影響力。
■品牌建設
啟動建設溯源基地和品控中心,強化質量監控;與SGS公司合作建設山核桃等農產品出口標準體系,打通區域農產品外行渠道。鼓勵企業主導產品深度開發,打造“臨安山核桃”、“天目筍干”、“天目小香薯”等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實現產業鏈拉長和供應鏈整合。
■人才強基
依托區域內教育資源,與浙江農林大、杭電信息工程學院、浙大電商學院、阿里研究院、淘寶大學,以及聞遠科技、區職教中心等開展合作,實施“電商伙伴計劃”,開展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建設農村電商人才實訓基地;發現和引進一批優秀創業青年,培育農村電商“雙創”帶頭人,促進農村電商升級發展。目前,已組織培訓活動1000余場、3萬人次,帶動就業1.5萬余人。
■政策保障
加大政府投入,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村落景區建設等工作,推進“千兆進村、百兆進戶”等基礎設施建設。出臺“1+3”服務業扶持政策,出臺山核桃亮牌、竹產業振興、畜牧業升級獎勵政策,引入產業引導基金,出臺人才新政20條,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