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自有品牌占比超10% 將推動形成“盒馬牌”行業標準

聯商網消息:“中國零售業不缺消費需求,不缺渠道創新,主要差距就是商品力。”阿里巴巴盒馬事業群總裁侯毅發出上述感嘆后,盒馬在商品力打造方面迎來了新進展。
10月20日,在盒馬自有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上,據盒馬全國標品采購總經理趙家鈺介紹介紹,“盒馬牌”商品的占比已經超過10%。此外,盒馬還給自己設立了一個小目標:自有品牌三年內達到全球零售領先水平,推動“盒馬牌”成為行業標準和新農業升級。
目前盒馬已經初步形成了自有品牌的商品體系,盒馬牌已經擁有近1000種商品,涉及10多個品類,基本滿足日常型、改善型和極致型消費需求。如盒馬藍標、盒馬工坊、盒馬日日鮮主要滿足大眾日常生活,主打進口食材的帝皇鮮和盒馬金標則面向追求高品質的人群,盒馬黑標比較少,主要是全球稀缺商品,比如巴掌大的黑虎蝦等。
不過,與盒馬10%的自有品牌占比相比,中國零售業自有品牌占比較為微小。來自招商零售數據顯示,中國自有品牌發展相對落后,2017年市占率僅為1%。在上海自有品牌協會主任王建軍看來,從零售業的發展來看,目前中國自有品牌消費占比非常低,平均下來約1%,與歐美等發達市場差距明顯。數據顯示,目前歐洲自有品牌市場份額在30~40%之間,北美地區市場份額約18%,而鄰國日本的自有品牌占比也達到了50%。
實際上,隨著經營成本、人工成本、消費鏈路、消費者行為變化以及提升毛利率、尋求差異化經營的訴求,發力自有品牌成為不少零售商的新抉擇。但在商品力、品控、供應鏈、營銷等方面,不同零售商之間水平差異較大,這也是自有品牌發展的主要桎梏。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創始會長郭戈平看來,自有品牌應建立在商品力之上,要注重品牌的建設以及開發。它是一個長期發展的戰略,而不是短期盈利的行為,需要在多方面投入。
王建軍認為,盒馬給中國零售行業帶來了新氣象。“盒馬的邏輯有所不同,它根據門店消費者特性,開發了一些非常有針對性或者細分市場的自有品牌產品”。他表示。
據了解,從2016年全國首店上線盒品牌五常大米以來,盒馬自有品牌建設已探索了3年,已經從最初的大米、蔬菜延伸到牛奶、豆漿、肉禽蛋等10多個品類。憑借奶黃八寶飯、日日鮮牛奶等,“盒馬牌”也屢屢引發了人們搶購。
以盒馬日日鮮牛奶為例,盒馬首先在上海與安佳合作獲得成功,隨后遵照“本地化+最短供應鏈路”的考量,陸續在廣深、北京、西安、武漢、四川、江浙滬六大區域與當地乳制品龍頭企業合作,分別在當地推出了符合當地心智的日日鮮牛奶,頗受歡迎。
再以大米為例,為了讓用戶吃上一口好飯,過去幾年間盒馬通過自有品牌大米,做了諸多嘗試。從盒馬牌大米沉淀的商品力心智,也成為盒馬核心競爭力一部分。
盒馬牌五常大米是其現象級商品,在它誕生之前,消費者想吃一口正宗的五常大米,頗為不易。官方數據顯示,五常一年大米產量是80萬噸。市面上打著“五常大米”名號銷售的五常大米,總量超過1000萬噸。受困于造假,五常大米一直深陷“本地米賣不出高價,外地人買不到真米“的困境。
為了讓用戶吃上五常大米,盒馬買手幾赴五常核心產區,數月間完成產地考察與試吃,開發盒馬牌五常大米。為了增加顧客的體驗,侯毅甚至把家里的進口電飯煲,搬到門店,煮飯給用戶試吃。此外,盒馬發現,用戶對小包裝米需要過旺。經過調查發現,用戶對于小包裝商品的需求上升背后,是對于新鮮和品質的追求在提高。在滿足消費需求方面,盒馬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在聯商高級顧問團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看來,自有品牌開發,要以品質為基礎。自有品牌商品應該有一部分具有“獨特商品”的功能,因為有自有品牌商品,使生活變得更美味、更健康、更優雅、更便利、更舒適。這樣才能把自有品牌商品培育成“引流產品”,以實現差異化經營。
如今,年輕人需求發生變化,時髦、方便、輕松的吸引力遠遠超過了性價比。2018年底,盒馬與上海老字號光明聯手開發了流心奶黃八寶飯,火到門店斷貨、淘寶上有人高價代購。這款平時很難被年輕人注意到的“土味”點心,在95后中成了爭相競逐的網紅美食。
同樣的,半成品菜、超小包裝的香料等等,大多也都被年輕人頻繁買走。數據顯示,盒馬95后購買半成品菜的比例是65后的兩倍,54%的95后選擇在家做飯,近四成29歲以下的年輕用戶買走了盒馬香料。此外,盒馬IP也俘獲了許多粉絲,不少聯名款也幫助了老字號煥新。
趙家鈺表示,在物質逐漸豐富的時代,滿足需求只是基本款,在生活場景里挖掘甚至創造需求,才有可能帶來變化。而盒馬希望在創造新需求的同時,幫助上游農業生產制造商進行全鏈路升級,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實現制造零售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