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集集暴雷:社交電商死在成為拼多多的路上

知名社交電商平臺淘集集暴雷了。
據鋅財經了解,10月15日淘集集CEO張正平向商戶發布了道歉信,就近期淘集集遭遇的拖欠商戶款項、被黑客惡意攻擊、資金流斷裂等情況進行了說明。
公開資料顯示,淘集集成立于2018年8月,專注下沉市場,目前注冊用戶數已達1.3億。
同為近兩年發展迅速的社交電商,拼多多成立三年上市,云集成立四年上市,而淘集集,如今卻面臨拖欠工資,資不抵債,甚至找不到接盤俠的境遇。
這一切都給曾經靠拼多多帶起的社交電商創業熱潮澆了一盆冷水,燒錢圈地的日子似乎已經漸行漸遠。
資金鏈斷裂
淘集集的員工最先感受到,淘集集這次是真缺錢了。
一位自稱是淘集集的推廣主管向媒體表示,當初在入職時,城市經理告知會入職歡獸(淘集集母公司),且在今年10月份辦理正式合同。但至今為止9月份的工資都沒發,而在此前每月的工資是在每月的9號-10號發放。目前和自己一樣被拖欠工資的人大概在六七十個人,
除了員工,商戶款項的拖欠才是大頭。
在淘集集官微下方,有不少商戶更是痛斥平臺拖欠款項,有商家曝光自7月份開始就沒有收到平臺打來的款項。而留言的商家中,被拖欠的款項從幾十萬到上千萬不等。
溫州電商私圈創始人馬凱躍告訴媒體,款項被拖欠一事屬實。僅溫州電商私圈被拖欠的商戶就涉及兩千多家,金額高達5億。溫州電商私圈牽扯出的只是冰山一角,鋅財經了解到,目前平臺拖欠款項的涉及商家高達五千戶,金額則難以統計。
除去在微博下方留言,很多商家也跑到淘集集上海總部維權。鋅財經了解到,10月12日,大量商戶聚集在淘集集總部所在的五牛控股大廈,討要說法。更有甚者,甚至爬上了26樓,意欲輕生。
很顯然,深陷資金流風波的淘集集難以支付拖欠的商家款項。在商戶集體維權后,萬般無奈的淘集集拿出了一份《債務重組協議》(以下簡稱協議)。協議顯示,淘集集目前的資金已經難以支付拖欠的款項。而針對被拖欠的款項,主要分兩步償還:第一部分,計劃重組后1個月內向商家償付債務金額的20%;第二部分,新公司估值達到20億美元或上市后再支付剩余80%的債務。
也就是說,商家只有等到新公司上市或估值達到20億,才能收回全部款項。在眼下這個節骨眼,這似乎變得遙遙無期。而據鋅財經了解,相當一部分商戶選擇不簽署協議。
燒錢圈地
拼多多三年完成上市的神話,刺激了無數人對五環外市場趨之若鶩,其中就包括了淘集集。
淘集集APP于2018年8月正式上線,通過邀請商家入駐,在線上銷售日用百貨、美妝個護、服飾鞋包、家居家紡、食品水果等產品。在拼多多用9塊9包郵完成對下沉市場的包圍后,這個主打比拼多多更下沉市場的社交電商平臺,更是一度把大衣的價格降到了8塊8。
58同城發布的《2019下沉市場用戶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75.67%的下沉市場用戶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同時熟人社交效果顯著,親朋好友是用戶最值得信賴的關系。
而成立之初的淘集集,憑借和拼多多幾乎100%相似度的低價+熟人關系的營銷模式,成功吸引五環外用戶,并且借助微信生態,完成了裂變,一路高歌猛進。其中最經典的,就是打出的“一元集市+賺賺+限時秒殺+砍價免費拿+廠家特賣”的組合拳。
一元集市指將不超過100元的商品以一元的價格售賣,但是用戶在下單成功之后,必須分享給好友,且好友也購買1元商品,商品才能發貨;
砍價免費拿指用戶將選中的商品分享給好友,一旦有足夠的好友幫助砍價,用戶就可以免費獲得該商品。這一招,幾乎和拼多多的砍價幾乎換湯不換藥;
除此之外,淘集集還推出了“限時秒殺”和“廠家特賣”常見的低價促銷方式;
而最后的“賺賺功能”,則是將熟人關系的裂變發揮到了極致。用戶在下單后分享給好友,就能獲得補貼。而被邀請的好友,也能從中獲取返利。
除了線上的低價促銷,淘集集更出動了最原始的地推團隊,搶占線下流量。
據鋅財經了解,截止到2018年11月,淘集集的地推團隊率先出現在滄州、晉中、朔州、蕪湖、大同、湘陰六大城市,以車身視頻廣告的形勢,進行地毯式的推廣。淘集集官方數據顯示,預計到2019年年底會有5000到10000輛車入駐低線城市,平均每天每輛車能覆蓋的用戶達到1000人。
低價+分享,線上+線下,淘集集的組合拳很快在下沉市場打開了局面。
2018年10月,易觀智庫發布的《2018年10月最新App TOP1000排行榜》顯示,上線三個月的淘集集的以120。61%的月活增幅蟬聯第一,MAU(月活數)更是達到了1132萬,而在兩個月之前,這一數字僅僅才有95.8萬。
淘集集的開局,走的很順。
社交電商之殤
淘集集一路高歌猛進,朝著社交電商背后的萬億市場前行。
《中國社交電商行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的5年,我國社交電商的復合增長率為60%,2018年社交電商市場規模超1.2萬億。且2019年,社交電商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萬億,達到20605.8億元,同比增長63.2%。
盯著社交電商這塊蛋糕的,除了老牌王者拼多多,還有新貴云集,以及好衣庫、貝店、閑來優品、愛庫存、鯨靈等諸多新入局者。群戰之下,淘集集面臨的競爭不可謂不大。因為高度的用戶重合率,淘集集不可避免地和拼多多發生了種種摩擦。
據鋅財經了解,早在19年5月,上線僅9個月的淘集集,月活用戶成功突破4000萬。而拼多多達到這個數據卻用了21個月。同樣專注下沉市場,二者用戶重合度高達55.0%。
同行即冤家。
2018年11月10日,恰逢電商平臺一年一度的雙11盛典。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就在朋友圈喊話拼多多,稱拼多多“停止表演,不要脅迫商家二選一,扼殺淘集集”。張正平發文稱,“拼多多為了搞促銷活動,勒令商家必須在拼多多和淘集集之間二選一。同時,要求商家必須在48小時內下架淘集集商鋪,否則將面臨拼多多三級處罰。”淘集集逐步擴大的同時,也一直在遭遇拼多多的虎視眈眈。
除去同行勁敵,行業本身也因為獲客難、用戶粘性不強,而存在盈利風險。
社交電商云集財報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總收入為30.64億元人民幣(4.46億美元),同比下滑5.8%;且盈利由盈轉虧,凈虧損為8450萬元人民幣(123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凈利潤8744萬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96%。財報公布的三個交易日里,云集的股價分別下跌了11.42%、13.74%以及7.41%。
據鋅財經了解,淘集集目前已經虧損近12億元,2019年上半年凈虧六個億,凈資產負6億元,且以每月超2億元的趨勢延續虧損。淘集集創始人張正平在發給商家的致歉信中就寫到,虧損原因系獲客成本高昂,目前淘集集超過1.3億注冊用戶,淘集集表示虧損大多集中于此。
而長期以來,憑借低價優勢淘集集成功打入下沉市場,但由低價模式引發的問題也屢屢屢被提及。
低價往往意味著用戶決策周期短,很容易造成消費浪費。再加上價格低的原因,用戶對商品的期待值普遍不高,長此以往,用戶對平臺就容易形成只銷售劣質產品的印象。根據各大平臺對淘集集的投訴案例,用戶對淘集集的態度普遍比較消極。根據媒體的報道,僅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淘集集的投訴就達到了1072條。
這一切,都讓淘集集的下沉之路顯得難以為繼,也令資本猶豫不決。
張正平在道歉信中就談到,“2019年6月人生走了趟過山車。6月份啟動B輪融資,投后8億美金融2億美金,很快拿到多個口頭offer。”而融資遲遲不兌付,現金流下降,最終引發供應商集中上門要求兌付款項。
一片雪花落下是沒事,一大片雪花落下就是雪崩。圈地圈的太大,失去資金流的淘集集,最終大廈傾倒。
接盤俠難覓
雖然道歉信稱,目前已和國內某大型機構達成重組并購協議,并且將并購款全部用于歸還欠款。但是鋅財經了解到,市面上主要的投資方,包括阿里、美團、字節跳動等,目前沒有一家敢投資。
知名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告訴媒體,阿里已經有聚劃算這個親兒子,不會再找繼子了。而美團、字節跳動等業務跟淘集集缺乏協同價值,也不太可能成為接盤方。
一位接近淘集集的內部人士向媒體表示,在暴雷之前,淘集集最值錢的地方是商家生態和運營體系。然而對目前負債累累的淘集集來說,除非還錢,否則根本無法變現。
繞來繞去,淘集集的接盤問題似乎已經成了無解。
淘集集的暴雷,再一次撕開了社交電商盈利難,用戶留存低的問題。據鋅財經了解,淘集集目前的市值僅剩14.85億美元,與20億美元還相聚甚遠。五千名商家的款項兌付問題究竟該何去何從,一切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來源:鋅財經 陳凱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