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上市一周年,王興變了嗎?

01
王興在微博上擁有600萬粉絲,飯否里是20萬。
從2016年開始,他每年只更新一次微博。今年的微博更新出現在7月29日凌晨1點零5分:“九年多過去了。慶祝美團外賣突破一天3000萬單。”

但在他的自留地“飯否”里,卻依然保持著每天更新N條的近話癆狀態。從2007年5月到今天,王興在飯否里總計已經發布了15281條動態——平均每天起碼要說個3句半。
與微博不同的是,在飯否,他很少提到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即便是在上市當天那樣的大日子,話題也云淡風輕、天馬行空得很,表達的依舊是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和好奇。
不過外界依然還是想從飯否里窺探出些蛛絲馬跡,從他的碎片思考中拼湊出點什么,比如他的商業觀察,他的新近關注點,以及嗅嗅美團這家市值已超過500億美元的小巨頭的風吹草動。甚至《商業周刊/中文版》在去年這個時候,專門邀請大數據挖掘公司對其過去11年的飯否數據進行了分析。
王興幾乎在以一己之力,維持著外界對飯否這個已成小眾社交平臺的關注度。
或者說,外界關注飯否只是為了看王興,更恰當。
2019年9月20日是美團上市一周年,此前,美團在Q2季度剛剛第一次實現整體盈利。和它前后上市的包括趣頭條、蔚來汽車、小米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在這個略不樂觀的市場周期紛紛出現了股價大幅下跌,美團倒是表現有點逆勢,甚至股價比上市時的69港元還漲了些——9月19日收盤價75.3港元。
但直到周年的前一天,王興依然沒在飯否流露任何關于美團的情緒。上市周年當天凌晨他只寫了一句:“第一次注意到有些飛機的小桌板是帶磁性的,好處就是刀叉不容易掉到地上去。”
比起上市前在外部競爭壓力下,動不動發些“一路一樹”體的苦悶,美團上市后這一年里的王興,更少直接管理公司具體業務,發布的動態也更多展現了自己文藝又從容的一面,且對世界的好奇心依舊不減,關注內容包羅萬象得像個百科雜貨鋪,甚至偶爾流露出一種自得其樂的少年氣。
若是不知情者乍一看,認為博主是個在求學階段的年輕人似乎也不奇怪。
這一年王興更高頻熱衷談書畫電影音樂,比如:
“每當看到秋天色彩斑駁的樹林,我都特別容易想起《西伯利亞理發師》這部電影”;
“又在聽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二圓舞曲》”;
“我只去過布拉格一次,但斯美塔那的曲子《伏爾塔瓦河》已在我耳邊流淌千百遍”;
“這個展覽很棒,百來件真跡,既有畢加索12歲時畫的令人驚嘆的素描,也有他91歲時的自畫像。畢加索天才的一生很好的詮釋了‘既往不戀,縱情向前’”;
“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我心理壓力很大。2014年8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百周年之際,我開始讀那本關于一戰的書《八月炮火》;明天,11月11日,就是英聯邦國家的一戰結束紀念日。今年是一戰結束一百周年。四年多,一次世界大戰都打完了,這本書我還沒讀完
-_-!”;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小說一開頭有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不記得李安的電影里有沒有表現):小伙子因為在萬里之外的伊拉克戰場浴血奮戰而被當做英雄送回國在感恩節的橄欖球大賽上亮相。他就出生在達拉斯以西八十英里的地方,但是他從小到大別說進過城里這個德州體育場,他連見都沒見過”;
“在時間軸上彈鋼琴”……
他善于把文藝和經濟或商業做輕聯想:
“日劇《東京愛情故事》誕生于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的頂點”;
“這張華為鎖屏照片讓我聯想到《靜靜的頓河》”……
有時候說些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不是在講冷笑話的話,比如:
“晚餐吃了很大的一塊牛排,咀嚼時想起了杰克倫敦的《一塊牛排》”……
偶爾化身美食評論員:
“牛排一定要趁熱吃”;
“喜茶的‘多肉葡萄’非常棒”;
“吃火鍋是門手藝,是門學問,一塊毛肚燙得恰到好處和煮老了那口感真是差別大了去了”……
有時候發些好像從年輕人QQ空間平移來的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碎碎念:
“1848”;
“時間的形狀”;
“錨”;
“微光”;
“第三波”;
“難以名狀”;
“我你他”……
時不時也表現出諷刺調侃的一面:
“‘像阿里巴巴這樣的獨角獸企業’,和說這種話的人得換一種聊法。”
文學,音樂,繪畫,美食,王興的興趣點龐雜得似乎并沒有什么專注度,關于美團核心業務的事情,卻談得屈指可數。要說王興這一年在飯否上發的為數不多和美團業務相關的內容,大多集中在出行領域,比如:
“一出差就摩拜用得多了”;
“今晚騎了美團單車:)”……
而對福特、寶馬、豐田、大眾等品牌的提及,則讓汽車幾乎成了過去這一年他飯否里最高頻出現的行業。
王興對出行行業確實關注已久,這一點在過去的一個月剛剛被進一步證實:2019年8月16日,理想汽車發布公告,稱已完成5.3億美元的融資,其中由王興個人領投近3億美元。
以投資的方式,王興進入了他此前從未涉足過的汽車領域。
02
這自然算是個大事件,不論對于王興本人、美團,還是國內出行領域來說。
美團上市后,眾多國內科技媒體將趁于平穩、沒什么波瀾的美團陸續從選題list中剔除,而8月的這筆投資,顯然是個驚爆點,尤其是在今年經濟環境整體不穩、汽車行業下行的背景下,造車新勢力已經鮮有大筆融資,王興卻選擇了在這一時間節點下注。
押注出行,或許這也是他“擲一個要旋轉好幾年的骰子”(語源自飯否):一面是王興本人真金白銀地投資出行,一面是美團重新支起打車平臺,并進一步整合此前收購的摩拜單車。
雖然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在美團上市前曾公開表示,不會加大在網約車上的投入。然而美團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其網約車司機相關成本已經從2017年的2.9億飆升到了2018年的44.6億。
呵,商業。
2019年開始,美團將暫停了一年多的打車業務重新撿起,并改變戰略,做起滴滴沒能做的事情:從過去自營模式,變為與高德類似的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務商的聚合平臺,也就是說,美團做起了出行市場的“淘寶”。入駐的“商家”則包括首汽約車、曹操出行、神州專車等,提供的服務包括出租車、經濟、舒適、商務、豪華等五種打車方式。
2019年5月19日,美團正式對外宣布,在杭州、重慶、成都、西安、昆明等15個重點城市上線美團打車業務,隨后其聚合模式覆蓋了近40個城市。對于美團來說,這樣的模式只提供呼叫入口,而不參與車輛與司機的調度運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而美團打車App將相關功能并入美團App,則進一步強化了后者作為超級App的流量入口,這一布局,幾乎等于在微信九宮格門口奪食。
四個輪子的生意之外,兩個輪的生意還要繼續打理。自從去年花了27億美元全資收購摩拜后,美團對其業務的調整幾乎就沒停過。
畢竟,2018年里,摩拜為美團貢獻了15.07億元收入——同時帶來的虧損則是45.5億元。美團顯然不想讓它一直虧下去,雖然過去4年時間里,美團合計已虧損掉了1508億元(調整會計準則后的數字為227億元)。
2019年1月,王慧文發內部信宣布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LBS平臺單車事業部,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
在上市前,王興曾在采訪中稱,他仔細觀察所有垂直領域后發現,這些領域總會在某個用戶群體形成交集——就餐、點餐、看電影、旅游、租車的用戶,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
言外之意,商業術語叫“我們可以在各品類間交叉營銷”,俗語叫:你看,來都來了,順便就在這里叫個車吧。
03
去年,王興在飯否里轉述了一句話,聽起來有段子似的精彩:“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但可能是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
精彩里透著涼風。畢竟從去年開始,資本市場已經不太樂觀。
就像好學生在考試前總是情不自禁先自表幾句準備得不充分一樣,上市當天,王興也在內部信中先打了個預防針,說上市后需要更多耐心,要長期有耐心,“對未來越有信心,對現在越有耐心。上市并不意味著耐心的結束,而是真正考驗耐心的開始……資本市場會有起伏,大家不需要太多關心短期的股價漲跌,而要時時刻刻致力于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長期來看,我們所創造的價值最終會體現在我們的股價上。”
從飯否里的云淡風清看,王興關于耐心的flag在過去一年里算是立住了。
資本市場也給予了激勵式回報——在資本市場整體蕭條的背景下,美團股價甚至還有所看漲。
等于說一年后的期中考,美團成績還過得去。
王興的耐心曾經廣受稱贊。比如美團投資人、今日資本集團創始人徐新就認為,王興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一旦他迷上了什么,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因為他有耐心走到最后”。
紅杉資本沈南鵬也在美團上市當天的公開信中毫不吝嗇對王興的夸獎:“王興是將思辨精神運用到企業管理之中最好的企業家之一,這或許是美團不斷越過山丘,獲得更大成功的原因。”
一手帶起“阿里鐵軍”、現任高瓴資本運營合伙人的干嘉偉,在當年王興幾次邀請后,篤定未來中國互聯網“拎出十個人,必有王興”。
04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階段的創業者,往往沒有太多閑情逸致思考離商業本身較遠的事物,而一旦事業駛上正軌,商業帝國形態已塑,將具體業務的衣缽傳承給后來人,就有了更多放飛自我的空間。
比如玩朋克、唱搖滾、打太極的馬云,披著“垂簾聽政”外衣一頭扎進人類學研究的梁建章,又比如天天思考世界的“話癆”王興。
中國當代商業史上,或許還沒有第二個大boss,像王興一樣在網絡上有如此旺盛的表達欲望,且這樣真實任性地刻錄每天頭腦中的意識流,規律得像虔誠教徒。
王興一面觀望著已知未知的世界,一面小心翼翼地為看上去越來越無邊界的美團量定著邊界。40歲的王興,對世界和人的探索欲依舊旺盛,會學習“出圈”這樣的新概念,會感慨“快手確實能感動人”,會好奇“深圳老了之后會是什么樣”這樣的問題。
正如幾年前他在采訪中說的那樣:“好奇,我對什么東西都很好奇。”
上市一周年的美團,與友商在酒旅、出行等垂直領域博弈仍然還在進行,炮彈是投在商業世界的骰子。
王興仍然還在他的時間軸上彈琴,他似乎做好了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一種以不變應萬變的準備。2018年9月21日,美團上市的第二天凌晨3點36分,王興更新了一條飯否:“我不祝你一帆風順,我祝你乘風破浪。”
(來源:首席人物觀 林雨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