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首次盈利,這季財報透露出的幾個關鍵信息

2020-11-17 Denny 電商在線
瀏覽

雙11結束第二天,拼多多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

其中GMV(平臺交易額)14576億,同比增長73%;營收142.1億元,同比增長89%;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7.31億,月活用戶達到6.43億。此外,Non-GAAP(非通用計準則)下,拼多多首次實現單季度利潤轉正,盈利4.66億元。

財報發布后,拼多多股價開盤后收漲20.41%,截止發稿,總市值達1811.89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

資本市場給出積極反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拼多多證明了自己的成長性以及賺錢能力;但同時,在用戶數已經接近淘寶天貓的這一季度,拼多多的GMV增速卻繼續下降。

從最開始的挑戰者,到如今成為巨頭的守成者。接下去,拼多多需要向投資者證明的是,自己正從一個野蠻生長,靠規模快速擴張的創業型電商,向健康的經營指標且穩定性增長的綜合性電商平臺切換。

未來如何加深內功,如何現有電商格局下尋找自己獨特的優勢,成為拼多多接下來最重要的命題。

01

首次盈利的關鍵

自2018年7月登陸美股上市,拼多多已經發布9個季報的財報,以往都是持續投入性虧損,而本季度單季的整體性盈利,從負到正,也是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的看點之一。

但拆解這季度財報,很難說拼多多開始盈利了。具體看,拼多多首次盈利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營收上漲,二是投資收益將虧損扭為正向。

事實上,GAAP(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還是虧的,數目不小,凈虧損7.85億元,但比去年同期的23億要收窄不少。一般情況下,Non-GAAP(非通用計準則)下,公司會將非經營相關的業務,投資收益等不確定的短期損益進行剔除,但也能自主增加相應數據的披露。GAAP(通用會計準則)下,公司必須要披露經營數據等指標,是能更好地呈現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

這季財報里,拼多多在Non-GAAP標準下,披露了幾個投資收益,財報中顯示,分別為:可轉換債權按面值攤銷的風險投資,長期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化等等,去年同期,這幾項的數字還是空白或者數目很小。

換句話說,拼多多目前的盈利并非靠自業務本身的驅動。不過公允來說,拼多多這季度的營收增長不錯,超過預期的122.05億元。

拆分來看,拼多多的收入分為交易服務收入和和廣告營銷收入,簡單來說就是傭金和廣告費。這季度,傭金收入跟隨GMV一樣,還是增長較少,只有13.32億;廣告費則達到了128.78億元,同比增長92%。

這說明,拼多多已經走出了起初0傭金、免推廣的初始創業時期,也開始把更多的重心放在了運營品牌上面,比如今年的蹭的幾次熱點,海藍之謎、特斯拉都是這個原因。加上拼多多在推進的新品牌計劃,都是他未來廣告費收入的來源。

從增長上來看,營收增速89%已經不錯,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22.84%還是落差很大,而真正決定是否盈利的成本支出上,拼多多也依然有待改善。

數據顯示,這個季度,拼多多大頭支出,市場營銷費用為100.71億。營銷費用率(市場營銷費用/總營收)高達70%,高于上季度的66.5%。這也導致,只算經營活動的話,拼多多仍然虧損高達122億。

但,“百億補貼”能停嗎?這對拼多多來說是一個兩難境地。

繼續下去,補貼換增長,盈利靠投資收益修飾的狀況仍然很難改變。停下來,一二線用戶的黏性進一步下降,年人均消費金額和GMV的增速也將進一步下降。這個季度,拼多多過去12個月的人均消費金額上漲為1993.1元,同比僅增長27%,GMV同比增長73%,增速已經創下新低。對比阿里在今年投資日上披露的數據,淘寶天貓年人均消費金額已經超過9000,量級相差仍然巨大。

總體來說,拼多多已經從一個燒錢大過賺錢的泥淖中走出,只是,當它作為一個千億美金市值的新巨頭,市場必然對它有更高更新的要求。

02

新巨頭的內功

按照如今7億多年活躍買家和6億多的月活用戶這個體量,拼多多自稱電商巨頭應該沒有什么疑問。

但一個問題是,作為新巨頭,拼多多已經走出了創業階段和野蠻增長,接下來如何實現有質量地增長?

從品類上看,拼多多的優勢在農產品和白牌產品上,但這些產品的利潤率都并不高,拼多多要提高GMV和廣告費收入,擴大品類扶持品牌電商的規模勢在必行。

拼多多以9塊9包郵的單品爆款起家,只要能達到低價就有生存的空間,但這對于一個求發展的商家來說,這并不具有長期吸引力,從單品到店鋪運營的邏輯也必須重新建立。

品類、品牌、店鋪運營是拼多多接下來不得不走的新路子,但在這條新路上,無論是天貓還是京東已經領先太多,360個新品牌在這次天貓雙11拿下細分類目第一,就是一個例證,而京東在3C數碼和家電等品類和品牌也構筑了自己的護城河。

另一方面,拼多多的基礎設施和履約能力仍然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物流上,一直被說成是拼多多嫡系的極兔,發展迅速,但極兔目前也是處于虧損換增長的階段,是否能真的成為物流領域的大黑馬仍待觀察。

此外,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研發成本為14.24億美元,占營收比例超過10%,而去年同期占比為12%,第一季度占比為17%。

同樣的理由,基礎設施建設上,京東物流、菜鳥物流,天貓和京東構筑的供應鏈能力都已經是具有壁壘作用,即便拼多多作為一個新巨頭開始追趕,但也只是追隨,并不能提供新的想象力和新的價值。

總結來說,當拼多多的年活躍買家數突破7億,它必須開始循著行業發展的脈絡去夯實一些基本功,但如果它只能在這條道路上亦步亦趨,沒有了新的增長點,那它給市場的想象力也基本走到了頭。

它必須尋找下一個新的故事,突破電商平臺的天花板,才有可能繼續維持它的高估值和想象力。

03

下一個增長點

阿里自B2B、淘寶天貓之后,又長出了螞蟻金服、菜鳥、阿里云等新的增長飛輪,京東也有京東數科、京東健康等,拼多多必須尋找一個自己的新領地。

“多多買菜”所指向的社區團購就是這樣一個新領地。

據多家媒體報道,拼多多黃崢、陳磊都多次表明公司投入社區團購的決心,其中《晚點latepost》更是爆料,“拼多多內部稱,無論任何部門的員工要轉崗去多多買菜,主管和 HR 都不允許阻攔,但要做好全年無休的準備。”

這次Q3財報會議上,“多多買菜”成為所有投資者最關心的話題,問答環節幾乎成了業務專項發布會。

社區團購的確和拼多多目前的特色優勢無縫鏈接:主力的消費人群來自拼多多所擅長的二線以下城市,生鮮和白牌日用品也是拼多多為數不多的優勢品類,社區團購對應的社交鏈也與拼多多的拼團玩法有吻合之處。

拼多多通過社區團購也能進一步拓展新的人群,提高用戶黏性,帶來復購,在本地服務市場開辟新的戰場,這都是拼多多全力投入多多買菜的理由。

拼多多戰略副總裁David Liu解釋:“買菜解決的是用戶每日生鮮的需求,用戶使用頻率高,參與度也較高,因此,雖然訂單的AOV(平均訂單價值)比較低,但可以通過很高的使用率彌補。”

目前,拼多多的社區團購已經覆蓋了包括南昌、武漢、濟南、成都等二線城市以及六安、馬鞍山、黃石、孝感等三四線以下城市,也入駐了社區團購發源地長沙。

拼多多勢頭很猛,戰斗精神仍然很足,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社區團購作為2020年最熱的賽道,目前已經集結了包括阿里、美團、滴滴等多個不同維度的大公司,誰能在激烈廝殺中拔得頭籌仍屬于未知。

拼多多有人群、品類和社交的優勢,但它對手手里的牌面似乎更大。

據《晚點》的報道,阿里采用的賽馬策略,盒馬、零售通、菜鳥驛站、餓了么同時上陣;滴滴則速度奇快,愿意花更多的錢換取領先優勢,在前端團長、末端物流上都用激進的補貼策略打壓對手;美團是最有優勢的選手,在市場運營、倉儲物流、供應鏈三方面,沒有明顯的短板。

找到一個新的增長賽道已屬不易,但戰斗剛開始就如此膠著,對拼多多這個新巨頭來說,把想象力變成現實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隨著用戶增長幾乎到頂,GMV增速乏力,未來,“多多買菜”能否掙得一席之地,決定著拼多多的未來是否有更高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