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危險信號:黃錚離任CEO背后意味著什么?

7月1日拼多多宣布組織架構升級——公司創始人黃崢卸任公司CEO,由公司原CTO陳磊接任CEO一職,黃崢繼續擔任董事長。黃崢在拼多多的持股比例也發生了變化——對比2020年4月24日拼多多公布的年報文件,和2020年7月1日拼多多更新在美國SEC文件可見,黃崢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從43.3%降至最新的29.4%,黃崢擁有的投票權也從88.4%降至80.7%。
隨著黃崢持股比例下降了13.9%,按照拼多多的最新市值,黃錚身家約為327億美金,比之前減少了100多億美金。一周前,福布斯實時富豪排行榜顯示,年僅40歲的黃崢,身家達到了45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10億),首次超越馬云,成為中國第二大富豪,這一新聞迅速成為各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一新聞熱度尚未褪去,又爆出黃錚卸任CEO的消息,令行業和投資者都深感意外。
《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黃錚這一決定出人意料,引發了人們拼多多新時代的大量質疑。
《日經亞洲評論》認為,拼多多大力推行的補貼策略已經得到了回報。自今年3月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已上漲逾一倍,其月度用戶數量和銷量均出現飆升,然而,拼多多自上市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盈利,并定期向資本市場融資,這表明拼多多需要制定另外的長期計劃。
拼多多今年第一季度在包括補貼在內的銷售和營銷費用上花費了人民幣73億元(合10.3億美元),超過了其65億元的營收。這使得該公司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中凈虧損飆升至人民幣41億元,上年同期為虧損人民幣19億元。
今年3月,拼多多通過私募配股從包括騰訊控股(TencentHoldings)在內的投資者那里籌集了11億美元。僅僅六個月前,該公司剛發行了10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再往前7個月,2019年2月,拼多多發行了10億美元的后續債券。拼多多第一次公開募股是2018年7月,融資16億美元。
"我不相信拼多多的業務模式是穩定或可持續的,我認為該公司的股價被高估了,"香港Adamas資產管理公司的高管BrockSilvers說,“京東和阿里巴巴似乎是更好的長期投資。”Silvers提到京東和阿里巴巴這兩個拼多多的主要競爭對手,認為這兩家不再需要依靠補貼來吸引顧客。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董事總經理ShaunRein也在擔心拼多多的可持續性,“一線城市的消費者告訴我們,他們擔心拼多多平臺上出售劣質和假冒產品,”他說。“三線城市的消費者,隨著他們變得更富有、更精明,也開始擔憂這個問題。”
拼多多的管理層重組“對公司的長期生存能力發出了許多危險信號,”Rein說。“為什么這么年輕的創始人,在公司才剛剛起步的情況下,就離開了(首席執行官的職位)?”
作為改革的一部分,黃錚的持股從43.3%降至29.4%。但他仍牢牢控制著公司,持有80.7%的投票權。黃錚在一份聲明中:“我將退出公司的日常運營管理,與相關團隊和董事會共同制定公司的長期戰略,研究公司架構。”
花旗集團分析師AliciaYap表示,盡管黃錚辭職的決定令人意外,但她能夠理解,黃錚需要把時間花在制定長期戰略上,“黃錚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與品牌方、商家、農民和政府主管部門建立關系,以支持拼多多未來的發展,”
黃崢選擇在拼多多飛速發展之時卸任CEO,留給外界諸多問號和各種揣測,投資者更是關注,今后拼多多是否還能維持過去的發展速度,這需要黃錚和新管理層盡快給出答案。
(來源:獵云網 尹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