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薛高創始人林盛:如何從“網紅”到“品牌”

2019-12-13 嫣然 微信公眾號“參加學院”
瀏覽

2018年3月成立的鐘薛高是眼下國內最炙手可熱的網紅雪糕品牌之一,它身上有太多可以談論的話題。

2018年“雙11”,僅一款單品——66元一支的“厄瓜多爾粉鉆”雪糕,就占據了天貓冰品類目10%的銷售額,2萬支在15小時內被搶光;2019年“雙11”期間,它聯合瀘州老窖、榮威、奈雪的茶、小仙燉、三只松鼠、飛亞達等6個品牌推出了好幾款令人腦洞大開的跨界產品,引發熱議;2019年5月,鐘薛高送了8款產品參加被稱為食品界“奧斯卡”的布魯塞爾國際頂級美味大獎,收獲了7枚獎牌,這是中國大陸冰淇淋品牌首獲該獎……

2019年11月29日,鐘薛高創始人林盛應邀來到無界消費創新營二期畢業模塊,圍繞鐘薛高的產品觀、品牌觀等作了十分深入的分享。我們節選整理了部分內容,相信讀后會讓你對這個“網紅品牌”有不一樣的認識。

今天任何人問我,鐘薛高要做什么,我的回答都是“好好做一片好雪糕”。我不想說,鐘薛高要做“中國雪糕領導品牌”,也不想說我們是在做“人類甜蜜的事業”,我跟團隊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不要夸大自己做的事情,我們無法解決用戶任何的人生困擾和苦惱,唯一能做的是給他短暫的愉悅,我認為這就做到了品牌的本分。

過去三十年甚至更久,第一代品牌經常做了1,包裝成10,再通過媒介營銷放大到100。這個鏈路在今天依然有效,但消費者正在變化。與70后、85前不同,90后、95后的年輕人是沒有經歷過物質匱乏的一代年輕人,他們會認為自己身邊一切的好都是理所應當的,他們的審美底線和需求底線整體在抬高,他們更看重自我感受,認為你是什么就是什么,你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

所以鐘薛高的核心理念是,我們裝不了一個特別好的人,就做一個有缺點的自己,我們拒絕一切高大上的概念。未來,不再追求完美人設這一觀點也許會被越來越多的品牌理解和接受。

01大產品觀:眼耳鼻舌身意

談到產品,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建立一種“大產品觀”。很多時候,我在談的都是狹義上的產品,比如就一瓶水談論一瓶水,但這不夠。

以“三只松鼠”為例,它當年曾在客戶體驗層面做了許多獨一無二的創新。比如,用戶買了堅果很難打開,他們就贈送開堅果的鉗子;他們觀察到用戶在吃瓜子吃松子時容易搞一地皮,又贈送了垃圾袋;用戶吃完堅果后常常會把手和嘴巴弄臟,他們又送了濕紙巾。堅果當然是“三只松鼠”的產品,但鉗子、垃圾袋、紙巾同樣是“三只松鼠”的產品。

過去三十年,很多企業可以一招鮮吃遍天,比如成本降到足夠低、產品足夠便宜、在央視打廣告、渠道做得好,都可以打遍全國。就像雖然娃哈哈在營養快線之后就很少再有能被記住的產品,但因為渠道強大仍然活得不錯,這一核心優勢構成了足夠深的壁壘。

但現在談產品一定是“大產品”的概念,做產品需要的往往是綜合優勢,我們要想自己賣給用戶的到底是什么。如果鐘薛高只將自己定義為賣雪糕的,我們肯定完了,因為本質上所有人都可以做雪糕。

從大產品觀的角度看,用戶聽到你、看到你、聞到你、吃到你、體驗到你,直到最后想起你,整體構成了對產品的感知。如果你能在眼、耳、鼻、舌、身等感性層面讓消費者直截了當地感知到鐘薛高好,反復數次后,品牌就會在消費者心里種下“意”。

以鐘薛高為例。

比如名字

在“鐘薛高”這個名字誕生之后的10個月,我們在公司內部下了“封口令”,不允許任何人對外解釋這三個字的意思,我們想讓消費者自己去猜、去玩、去發酵。后來果然很熱鬧,有人猜是不是三個老板分別姓鐘、薛、高,有人猜是不是來自廣東話“我鐘意的雪糕”,等等。

其實我們真正想表達的是“中國的雪糕”,但中國的“中”字無法注冊,我們用了諧音的“鐘”;“雪糕”是品類名,也無法注冊,也用了諧音,我們請人用各地方言讀,都差不多是“雪糕”的發音,名字由此而來。

比如外觀

取好名字之后,我們設計了一個獨特的瓦片狀外觀,全世界獨一份,注冊了專利。傳統品牌冰淇淋的模具成本一套大概在3萬~8萬元,鐘薛糕的模具90萬元一套,當時模具廠很痛苦,前面開廢了7套模具,但做成之后也因之在行業內聲名鵲起。

很多時候,高成本本身就是護城河,很多投入是無用之用、無功之功,但投入在未必能帶來直接產出的地方,反而能構筑一個“盾”,而不會在辛辛苦苦找到“矛”扎出點聲響之后,反而被抄了后路。

比如可降解棒簽

傳統雪糕用的棒簽多數是壓縮木,鐘薛高用的是全球唯一的秸稈可降解棒簽。棒簽上還寫有各種不同的話,甚至有人開始收集。

比如零添加

我們努力做到了雪糕零添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沒有香精和色素,而是核心產品里基本沒有穩定劑、乳化劑和膠體。比如,傳統冰淇淋化的速度很慢,化完之后是軟軟的果凍狀,但鐘薛高化完之后就兩種狀態,要么化成一灘干干凈凈的液體,要么雪糕化完之后看起來“栩栩如生”,但一抽就瞬間塌掉,因為蛋白質等干物質含量特別高。這就使它與其他雪糕產品有了區隔。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里,我們沒有做過真正的跨界,而一旦決定跨界,就要對產品“下重手”,一定要給用戶提供眼前一亮的東西。

我們一次找了6家知名品牌進行合作:瀘州老窖、三只松鼠、飛亞達表、榮威汽車、奈雪的茶、小仙燉。

比如銷售體驗

去年11月,我們想回饋有過2次以上購買的客戶,恰逢高郵湖開漁,我們就給每位客戶送了一條凍在冰磚里的魚,在他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寄給了他們。后面幾天,我們公司的電話、客服、旺旺直接爆掉,無數客戶來問究竟是怎么回事。這是我們回饋用戶的一種做法,用戶自發傳播的效果非常好。這其實也是鐘薛高的產品。

當我們就狹義的產品本身說產品的時候,很容易陷入死胡同。比如一旦產品賣得不好,就會把錯歸咎于產品本身,甚至為此不斷去更換產品。但實際上我們要思考的是,消費者更在意的到底是一個100分的產品,還是一個80分的感知?

消費升級本質上是一個底線不斷抬高的過程,從大產品觀的角度看,對用戶慷慨一些,用戶也必將給你回報。

如果我們僅僅將雪糕本身視為產品,就會將”好吃”作為核心定位,不影響這一定位的元素我們都不會在乎。比如有人也許會想,消費者吃的是冰淇淋,又不是棒簽,為什么要選高成本的秸稈可降解棒簽,而不選一個便宜點的呢?這種狹隘的產品思維很容易把我們帶入死胡同,如果用大產品思維看問題,我們的角度就變了,就會變成“為什么不”呢?我們為什么不讓用戶更喜歡我們一點?他們喜歡你,除了因為你好吃,還因為你環保,還因為你比別人更有愛心、更公益、更干凈。

02六大跨界引爆品牌

盯產品歸盯產品,心里一定要想著品牌。今年雙11 我們一口氣推出了6款跨界產品,主要是從品牌的角度出發,想試試看從傳統一對一跨界變成“跨界矩陣”,在投入產出比、影響力等方面會不會表現得更好,最后我們在網上獲得了4億多的閱讀量和點擊量。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里,我們沒有做過真正的跨界,而一旦決定跨界,就要對產品“下重手”,一定要給用戶提供眼前一亮的東西。

我們一次找了6家知名品牌進行合作:瀘州老窖、三只松鼠、飛亞達表、榮威汽車、奈雪的茶、小仙燉。

比如,我們跟瀘州老窖合作的斷片雪糕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酒心冰淇淋。傳統酒味冰淇淋都是在奶漿里混入一點點酒或者酒精,奶味里有酒,酒味里有奶,是一種復合味道。但這次跨界,我們直接把高度白酒變成了“心”,吃了之后不能開車,能被查出酒駕。

再如,我們跟三只松鼠合作大魷魚雪糕。一開始對方提出要做堅果雪糕,但我們認為太普通,剛好三只松鼠今年要推小海鮮零食,我們就提出了魷魚雪糕的想法。我們拿海鮮熬湯,加進奶料里,再加入烤魷魚顆粒,最終形成了這種黑暗料理式的產品。

在公司內部測評時,一半的人完全不接受,但一半的勇敢者嘗過之后覺得還不錯。這種產品好玩的地方,一是足夠獵奇,二是消費者期望很低,做到70分就能讓人覺得驚艷。最重要的是,這種鮮香型的魷魚海鮮雪糕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除了斷片雪糕一直保留之外,其他幾款跨界產品都是一天就售罄下架了。2019年5月,鐘薛高送了8款產品去布魯塞爾參加國際頂級美味大獎,收獲了7枚布魯塞爾頂級風味獎,這也是中國大陸的冰淇淋第一次在行業奧斯卡級別的大賽上獲獎。

總之,在眼、耳、鼻、舌、身、意等各個方面,每多構筑一層優勢,競品模仿的難度、跟進的速度都會更慢一點,用戶的黏性就會更強一點,你的壁壘就會更強一點,品牌的時間優勢就會越大。畢竟,沒有時間是一定沒有品牌的。我們現在只能說鐘薛高是“網紅”,還沒有足夠的底氣說自己是“品牌”。

03不太一樣的品牌觀

就我個人而言,品牌與規模大小、銷售多少無關,判斷品牌只有一個標準,即一個品牌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之后,是僅僅會被圍觀、評論,還是會讓人產生悵然若失的內心波動。后者的代表如星巴克、麥當勞、蘋果、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它們與消費者之間已經建立了情感的聯系。

品牌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它只有不變的方向而沒有不變的方法,品牌永遠常用常新,沒有任何理論可以管一輩子。以下是我們對品牌的一些看法。

打動客戶:產品突破、內容突破、外圍造勢

品牌的“從0到1”就是一個打動客戶的過程,核心就是三條,只是知易行難。

一是產品突破,即你有沒有本事把產品做得不一樣、實現差異化。這里的產品仍是“大產品”的概念;

二是內容突破,即你的產品突破是否可以帶來豐富的話題和素材,用于用戶的傳播和討論;

三是外圍造勢,即你有沒有資源、資金找KOL、找明星做活動。

任何一個品牌只要能做到這三點中的兩點,就可以先殺出重圍,也就是變成一個“網紅”。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警惕不要為了差異而差異,小心自以為是的差異,僅僅建立在視覺、感官、概念上的差異不會長久,我們需要建立的是基于大產品觀的綜合優勢

柔性品牌策略:標簽化而非臉譜化

鐘薛糕提倡的是品牌標簽化,而不是品牌臉譜化。

鐘薛高沒有一上來就做給品牌做定位,沒有像傳統做法一樣給自己確定一個人設,然后不斷去證明,我們對自己的唯一界定是做雪糕的,或者是做無添加的雪糕,再多一句話都不說。

我們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地方表現出不同的自己,今天可能跟故宮做一個婉約風的合作,明天可能就跟哈雷做一個機車風的合作。從創立到今天,我們沒有做過一模一樣的快閃活動,沒有提過一模一樣的對外訴求。用戶本身是標簽化而不是臉譜化的,鐘薛高同樣是一個有著各種各樣愛好、各種各樣缺點的不完美的人。我們今天打滾、耍賴,明天我們也許很乖、很勇敢。

過去的定位是一種剛性的框定,告訴你我是誰、我在哪兒、我的人設是什么、我來證明給你看;柔性品牌策略是,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柔軟的球,我不定義我是誰,我活給你(用戶)看,你(用戶)來定義我是誰。

目前用戶已經在給鐘薛高打各種各樣的標簽,但還不夠多。如果未來我們身上有1000萬、2000萬個標簽,我們可以把其中高度重合的幾個詞提煉出來作為鐘薛高的定位

克制溝通:互動取代填鴨

溝通的克制也是這一代品牌跟上一代品牌最大的區別。95后、00后的年輕人希望對品牌有參與感,希望有話語權,希望有影響品牌的能力。就像之前的明星,粉絲要追你,現在的明星,粉絲是供養你,二者的最大區別就在于參與感。

用戶對于品牌要求有越來越高的參與感,去做填鴨是沒有用的。鐘薛高出生到現在,被問過無數的問題,從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到為什么雪糕是弧形,再到為什么保質期這么短,等等。我們留了很多問題讓用戶自己去挖掘、讓他們自己去聊。盡管我們要花非常多的心思在產品和體驗上,但不一定都要說出來。你可以做10說5,把3~4藏起來,不要剝奪消費者探尋的樂趣。

(來源:微信公眾號“參加學院” 分享:林盛,整理:參加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