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電商吉及鮮CEO對內宣布融資失敗

2019-12-09 嫣然 晚點LatePost
瀏覽

又一家生鮮電商公司陷入危機。

《晚點LatePost》獨家獲悉,12月6日下午,生鮮電商吉及鮮召開了全員會。在會上,CEO臺璐陽宣布公司融資失敗,規模盈利不達預期,公司要大規模裁員、關倉。留下的員工工資減半,離開的員工工資發到12月20日。

據吉及鮮相關人士透露,實際的調整情況是,總部200人減成100人以下,倉內200人以下,高峰時期這家公司共1900人;40多個前置倉將保留三分之一。

吉及鮮于2018年10月注冊成立,是一家主攻武漢市場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曾是這個行業的明星公司。創始人、CEO臺璐陽畢業于哈佛商學院,曾就職于貝恩資本、永輝超市。創始高管團隊多來自京東、永輝等知名公司。

一位行業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上半年,吉及鮮曾是前置倉生鮮電商賽道單量規模第五,次于每日優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和呆蘿卜。6、7月吉及鮮開始快速起量,前置倉開到了40多個。目前,其日單量1萬單左右,日營收30多萬人民幣。

大規模裁員、收縮,對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來說事發突然。但對于惡劣資本環境下,缺乏風險管理意識、盲目擴張的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來說,幾乎是必然的。融資失敗只是這一切的觸發點。

這是2019年下半年開始,生鮮電商公司資金鏈斷裂事件中的一個。2019年曾被業界稱為“前置倉元年”,上半年創業公司增長快、市場火熱,盒馬等巨頭玩家也開設前置倉點位。而到了下半年,市場情況直轉而下。

從6月融完A輪、11月就爆雷的呆蘿卜,再到清算完畢的妙生活,現又再添大規模裁員和關倉的吉及鮮。這都是在提醒行業:獲客成本高、損耗大、履約成本高等生鮮行業的固有問題,很難通過燒錢補貼的互聯網方式重構供需。

此時,距離吉及鮮上一輪融資只有6個月。從2018年10月成立,到2019年6月為止,吉及鮮已完成天使、Pre-A、A、B四輪融資,投資方分別是源碼資本、IDG、經緯資本和襄禾資本。最后一輪估值為8000萬美元。

CEO內部會日第二天,其公眾號宣布配送將從最快30分鐘即時達改為次日達,上下午兩次配送。臺璐陽對《晚點LatePost》記者表示,希望保證行業口碑,結清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做小范圍的業務轉型嘗試。

為了保留創始團隊的聲音,《晚點LatePost》將CEO講話內容呈現出來:

以下為CEO臺璐陽內部講話:

我想大家應該猜到為什么今天會開這個會,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說,所以我一五一十把情況告訴大家。

過去三個月我們見了近100多位投資人,但是到目前,我們還是沒有完成這輪融資。

我還是很感謝大家,6、7月份我們經歷了增長高峰,大家斗志都非常高昂。但是從9月份開始,下半年資本市場非常寒冷,融資不到去年20%,所以資本市場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盈利的要求。

所以從10月份開始,我們停掉了很多補貼,在做盈利模型。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然沒有跑到整個公司規模化盈利,所以這一點讓我們融資不是特別順利,再加上呆蘿卜的事情,資本市場基本不再看生鮮的投資了。

這個對我們而言,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年底前基本所有投資機構停止了對生鮮的投資。所以也就導致我們這輪融資沒有完成。

我非常愧疚的是說,其實大家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最大責任還是在我個人。我沒能在我們最順利的時候把融資節奏帶好,而是選擇盲目擴張,所以在這里我要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

在座很多小伙伴,都是從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和我一起打拼到今天的,我們每天都在加班。也有很多小伙伴是剛加入,帶著希望來這里,我沒能給大家一個更好的結果。

錯不在大家,錯在我,沒有把這個團隊領導好,帶它走向下一個階段。

對公司而言,我們現在很難再支撐一個大的運營團隊繼續往后走。

所以我很遺憾地告訴大家,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得離開這里。但公司能做的,是我盡可能地保證能夠給到大家一個補償。因為這不是大家的問題。公司我們能夠保證把大家的工資發到12月20號。

我們要足夠的錢結清供應商的貨款,然后我們要把相對虧損比較重的倉關掉。但是我希望還是能夠留下一個很小的團隊。

因為我堅信我們做的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情,我們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我堅信用戶需要好的商品,需要好的到家的服務體驗,只是說這個路徑比我們想象得難得多得多。

我仍然希望能夠保留一個小的團隊,能夠在這個模式下面進一步地做嘗試。當然留下的人可能沒有辦法支付像以前那樣的薪水。包括留下的部門負責人,薪水都要減半以上。

但是我們仍然相信這件事情,或者說我個人愿意相信這件事情。

所以我希望我們這個小團隊能夠真的做一些突破,我希望有一天如果我們能再成功的話,有機會邀請大家回來,如果大家還愿意的話。所以我希望保留大家的工號。希望明年我能跟大家說,再回來加入團隊。

所以,感謝大家,最后跟大家說一聲對不起。

生鮮賽道的打法和前景正在變化

這是一場結束時沒有掌聲的發言。臺璐陽數度停下、沉默,最后在談到保留員工工號時,開始哽咽。據《晚點LatePost》了解,吉及鮮一共融資4輪:2018年的天使輪來自源碼資本,2019年4月Pre-A400萬美金融資來自IDG,5月A輪1000萬美金融資來自經緯資本,2019年6月B輪2000萬美金融資來自襄禾資本。

Pre-A時其估值是2.4億人民幣,最后一輪8000萬美金。從6、7月的風頭正盛到急轉直下、急劇收縮,不過幾個月時間。這是今年暴雷的多家前置倉生鮮電商的共性。

今年6月,呆蘿卜宣布完成由晨興資本、高瓴資本領投的累計6.34億人民幣A輪投資,11月便陷入關店和資金鏈斷裂危機。呆蘿卜創始人兼CEO李陽公開回應資金的去向時,曾表示:“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于消耗過快,這是我們用錯的地方。”

吉及鮮所面臨的問題,也是這個模式面臨共同的問題。“UE(單位經濟模型)算不過來,規模效應不明顯,必然持續燒錢、虧損。”一位投資人告訴記者。

這個賽道的打法和前景正在發生變化,比如不能只僅僅重視增速,而要綜合看現金流改善和UE改善。生鮮電商兩個模式,以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前置倉到家模式,以生鮮傳奇、誼品生鮮為代表的到店模式,前置倉生鮮電商模式,本質是生鮮零售加電商的合集。

“生鮮電商,本質是零售,當電商做,這個命題不對。”一位巨頭生鮮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兩者的核心區別在,電商追求GMV,零售追求的是成本營運和供應鏈。

當一系列創業公司暴雷、收縮發生后,資本市場對生鮮項目的態度已經趨于保守。這為其他公司也敲響了從流量思維轉為成本控制思維的警鐘。業內人士告訴《晚點LatePost》記者,吉及鮮模式與叮咚買菜一致,后者作為賽道第一,同樣面臨規模盈利的新要求,其融資資金較為充足,暫時問題還未大范圍顯現。

但在上海,叮咚買菜正面臨和美團以及盒馬,在無錫面臨本地生鮮電商平臺小兔買菜的正面競爭,正在準備收縮并逐步退出無錫杭州等華東地區。

除了VC、創業者對賽道和模式的復盤,還應該關注的,是創始團隊對公司危機的處理——行業往上走的時候,任何口號都可以振奮人心,但在危機時刻,一個公司、創始人的價值觀才會完全顯露。

核心人士透露,吉及鮮背負供應商貨款過千萬人民幣,接近賬上現金。12月9日上午十點,吉及鮮已召開供應商大會,討論貨款問題。同時,數百名員工前往勞動仲裁局,要求吉及鮮給與“N+1”的勞務賠償。

吉及鮮供應商大會上,臺璐陽表示,會首先結清供應商的貨款。到賬期馬上結,不到賬期想結的也會結清。不過要求截止今天提供發票,7日內結清貨款,否則按照賬期算。

臺璐陽對《晚點LatePost》記者表示,保證結清供應商貨款、發放員工工資,第一要保證行業口碑不能丟。

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吉及鮮目前危機處理有幾個討論方案,一是在春節附近破產清算;二是尋求老股東注資,但呆蘿卜事件讓股東更為謹慎,老股東觀望;三是保留小團隊探索新業務,不過在此基礎上,團隊要解決緊缺的資金和復雜的供應商貸款、員工工資問題。

臺璐陽對記者回應,關于第一點,公司一定會想辦法堅持;關于第三點,目前業務正在轉型,小規模地在一些倉進行盈利模型嘗試。

吉及鮮從成立到今天,不過一年時間。在市場不好的環境下,創業公司的生命周期被大大縮短。不管是呆蘿卜、妙生活還是吉及鮮,它們的結局正提醒著我們:創業是一場痛苦的長跑,而失敗才是常態。

(來源:晚點LatePost 作者:房宮一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