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泰“新零售”再加速:從前臺數字化到后臺數字化

聯商網消息:“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自2016年馬云在阿里云棲大會上第一次正式提出“新零售”這一概念以來,“新零售”猶如巨浪一般席卷了眾多行業。如今,新零售的特征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即技術進步與消費升級“雙輪”驅動。而消費升級,消費者中心時代的到來成為新零售出現和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
2017年,銀泰在百貨業中率先轉身,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快速進行數字化改造,成為國內首家具備大規模新零售能力的百貨公司。而在完成人、貨、場的前臺數字化后,銀泰又在2019年再次刷新新零售速度,加深“內功修煉”,將商場數字化進程延伸至后臺服務領域。
行業首例,為何又是銀泰?
8月8日是銀泰推出的會員日。經歷兩年數字化的銀泰,在今年的88會員日上又推出了一項新服務 “24小時發貨”。
銀泰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銀泰百貨倡導“以客為先”的服務數字化升級項目。在此之前銀泰曾推出“九項承諾”以及定時達等服務。
在百貨行業,即便一些開通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商場,也從未在發貨時間上做出過類似的服務,因為看似簡單的發貨背后需要復雜全鏈路數字化作為支撐。
那么,銀泰是如何做到24小時發貨的?
其一,在貨品端,銀泰打破了百貨行業“不碰貨”的傳統,實現銀泰專柜貨、線上線下一盤貨,保證有貨可發;
其二,在倉配方面,銀泰對商場中傳統的存貨空間進行改建,參考菜鳥倉配模板,建立了百貨業首個門店倉;同時,銀泰也建立百貨商場的首個數字化庫存管理體系。
其三,在物流端,由順豐在商場中駐點,同時門店倉中有銀泰配備專人統一發貨,提升發貨效率。
新零售加速度:“-1”到“0”、“0”到“1”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曾經說過,阿里在新零售探索這條路上,盒馬是平地起高樓,而銀泰是舊城改造。
2017年是銀泰“舊城改造”的開端,銀泰CEO陳曉東曾將這一過程稱之為從“-1”到“0”的階段。確實,從傳統百貨到互聯網商場,首先要做的便是顛覆自己。
在銀泰百貨數字化改造兩年間,最為業內津津樂道的便是其對“人、貨、場”的數字化改造,重構人貨場鏈路。而數字化改造也為銀泰帶來銷售額大幅度提升:僅以杭州銀泰百貨武林店為例,在其美妝品類中,單柜業績在全國商場中排名第一的品牌專柜從2017年前的10個增加到2018年的21個;901個單品達到百萬級別銷售額。
提起新零售發展,陳曉東曾提過一個有趣的理論:漫長的冬天會孕育出一些新的東西。河邊柳樹初成長時,寒意正濃。等看到滿眼綠色,不知不覺所有的事情已經發生變化了。
在新零售之初,銀泰曾敏銳地“先人一步”,率先完成了對“前場”的數字化。在《聯商網》看來,此次推出 “24小時發貨延遲賠付”,實則是銀泰的又一次“沿河看柳”的訊號——發力“后場”數字化。
過去,百貨不碰貨,所有的線上單都由導購從專柜發貨,結果便是出現沒貨可發或是發貨效率低的現象。在去年的云棲大會銀泰峰會上,銀泰CTO鄢學鵾也提到這個問題:“最近和一個品牌商合作發現一個問題,貨很好,庫存也夠,但發貨來不及。只有通過互聯網把整個流程優化,讓效率更高。比如說面單從手寫變成電子面單,配送從各個不同的渠道進行全方位的配送。把收銀、會員、交易、專柜、商品、服務、倉儲、配送一體化努力,只有把這些做好了,才能讓好貨讓消費者享受得到。”
為了解決這一痛點,今年3月8日,銀泰在學習阿里&菜鳥的倉配模式基礎上,結合銀泰特有業務需求和百貨特色,打造具有銀泰特色的門店倉。
延遲賠付業務負責人汶煊告訴《聯商網》,建立門店倉主要有三大原因:
1、門店專柜發貨的能力遇到瓶頸,在線上訂單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品牌也想提高發貨能力;
2、另一個原因是希望通過門店倉解放導購,讓導購更好地服務客戶。同時,也希望導購不將精力花費在發貨上,而且發貨對于導購來說也并不專業,打包發貨這些工作應該交給更專業的人在專業的場地里做。
3、線下百貨店在庫存上存在差異,通過建立門店倉來進行庫存管理,100%精確庫存,這也是庫存管理的重要手段。
事實上,《聯商網》了解到門店倉的面積并不大,僅300平方米左右。這是因為與傳統電商大倉不同,銀泰門店倉解決爆款單品的快速發貨。汶煊表示:“門店倉中基本上都是頭部品牌的爆款單品,這些單品線上發貨量大,在進入門店倉后,實時管理庫存,進入可控狀態。”比如,某品牌近期有銷售計劃,貨就直接進門店倉,活動結束后,其他有活動的品牌商品進倉。
門店倉的建立以及庫存數字化,正是銀泰敢于承諾 “24小時發貨 延遲賠付”的底氣。
過去兩年間,“前場”的數字化讓銀泰獲得了全新的“增量”空間,而如今,這增量又推動著銀泰的新零售再次提速,進一步完善“后場”數字化。
據悉,今年銀泰百貨要在全國十個重要門店建10個門店倉,8月8日前,杭州武林銀泰、杭州西湖銀泰、杭州慶春銀泰、西安開元鐘樓店,率先建倉開跑。與此同時,銀泰還在8月8日上線了一套全新顧客服務體系,通過這套顧客服務系統,實現15分鐘快速響應、24小時完結。
銀泰的模板價值
此前,中國百貨商業協會與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公布的調研結果顯示,在90家中國百貨企業中,銷售同比增幅超過20%的只有9家,而銀泰百貨年度同店銷售額增幅增長37%。
可以說,系統化的數字化改造是銀泰業績逆勢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從“前場”數字化到“后場”數字化,銀泰在刷新自身“新零售速度”的同時,似乎也在用成績告訴行業:新零售到底能給百貨業帶來什么?百貨業數字化的下一步是什么?
縱觀銀泰兩年的新零售之路,無論是重構人貨場鏈路,亦或是如今發力“后場”數字化,在不斷刷新自身新零售速度的同時,何嘗不是在書寫全新的行業規則,倒逼行業的服務意識以及變革意志。
2014年阿里投資銀泰時,曾強調雙方將構建一套打通線上線下商業的基礎設施,并對全社會開放,為線下商業集團、零售品牌及零售商服務。陳曉東也曾表示,銀泰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家以大數據為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銀泰百貨的生命力,不僅僅在于借助數字化力量重構了自身,獲得了重生,而更在于這種融合形態已變成一種新的基礎設施力量。
鄢學鵾曾表示,互聯網進入行業后,頭部效應明顯,“玩家會越來越少,規模越來越大”。若是延續傳統百貨的邏輯,衰退不是周期性的,而是永久性的,守舊的百貨公司將不再有機會入圍牌桌。
(來源:聯商網 王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