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聯合喜馬拉雅發布《高質量家庭陪伴指南》 解鎖養娃新方式

2019-09-12 王樂樂 IT之家
瀏覽

“當當網家長用戶每年購買童書等親子類圖書6.5億冊; 喜馬拉雅親子學習內容,年付費收聽數9.75億……”這些數據,出自新學期伊始,當當網聯合喜馬拉雅共同發布的《高質量家庭陪伴指南》報告。養娃不易,家長們既要陪伴還必須自我升級,親子教育流行什么樣的養娃方式?哪些趨勢讓老父母們操碎了心?當當和喜馬拉雅的這份開學季報告,為你揭示答案。

寶媽是家庭教育的頂梁柱 北廣蘇浙家教力MAX!

好的家庭教育拼什么?讓媽媽們親口告訴你!當當網親子家教類圖書的購買,女性占比為69%;喜馬拉雅開學季親子和外語付費專輯的購買用戶,女性達71%; 兩大平臺的數據顯示:無論選課還是買書,男女用戶占比均為3:7。媽媽們是家庭教育和消費的主要決策者。別再說女性只會在某寶上買買買了,在孩子的教育上,她們可謂大權總攬,實力擔當!

中國家長哪省強?北廣蘇浙的家長,家教力MAX!全國最愛讀書的廣東再次奪魁,北京的寶爸寶媽緊隨其后。當當網開學季親子家教圖書消費最高的TOP5地區為:廣東,北京,江蘇,山東,浙江;喜馬拉雅開學季親子付費專輯消費最高的TOP5地區為: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除了上海和山東,其它四省市完全重合。看來家長們不僅科學“啃書”,還“豎耳傾聽”,紙書和聽書是很多人親子家教互補的方式。

二三四線城市的教育下沉,增速遠超一線城市

手機、電腦等互聯網工具的普及,讓三四線城市的用戶得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獲取知識。信息爆炸時代的到來,三四線甚至更小城市用戶的學習熱情和需求越來越高漲。當當數據顯示:二線到五線城市親子家教類圖書的同比增速均高于一線城市,教育資源下沉,北廣蘇浙的家長們買買買,但更多中國的二線到五線城市,親子家教圖書的同比增速跑步前進,五線城市甚至高達63%。

下沉市場帶來的紅利在喜馬拉雅平臺也有數據應驗:二三線城市分別高達36.74%和22.82%的增速,是親子內容消費的主力軍。教育無界,不管是紙書還是手機app,家長們傾注在下一代的學習期望一點都不比一線城市低。

開學季最會買的媽媽們在這里!

當當開學季期間,親子家教消費最高的是廣東省的趙女士,平時喜歡運動,讀書,烘焙的她是一個一年級小女孩兒的媽媽。8月25日至9月3號,她的購書量是平時的5.3倍,趙女士關注孩子在生活習慣,思維訓練,人際關系和興趣方面的培養,購買了包括《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語文》《捕捉兒童敏感期》最具代表性的圖書。

開學季的爆款有哪些?當當家長再次將育兒圣經《正面管教》送上榜單,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暢銷百萬冊,當媽們用money妥妥的將它推上親子家教TOP3;而當當的課外教輔書TOP3中,有兩本書是孩子思維訓練的指導讀物,可見家長對孩子邏輯思維的養成十分重視。喜馬拉雅開學季暢銷榜單上,新概念英語,蔡康永的情商課和文言文精講在列,實用性和有干貨的內容是許多人學習的需求。

分齡陪伴:家長們既愛聽,也愛看

以0-6歲,7-12歲,13-18歲三個年齡段為區間,家長們對孩子在不同階段的身心成長各有側重。當當家長側重0-6歲孩子個體獨立意識培養。《忍住!別插手!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教會家長學會放手,對孩子進行自我管理,把對孩子的練習都融入在日常的生活中,讓孩子透徹理解并學以致用,更多地親子陪伴增進感情。不同于上一輩的父母對孩子性教育避而不談,當當的80、90后的家長們對兒童早期的性教育更早就開始介入,《從尿布到約會:家長指南之養育性健康的兒童》是0-6歲期間的爸爸媽媽最愛讀的書。從嬰兒期到初中,這本0-14歲孩子的性教育圣經,解答孩子在可能遭遇各種困難的成長過程,傳遞孩子正確的性價值觀,給家長提供明確的幫助。

7歲的孩子適逢進入小學就讀,離開父母的庇護進入新的環境,這段時期爸爸媽媽陪同孩子進一步升級。7-12歲的當當家長們與孩子一起成長,《歡迎來到一年級:幼小銜接家長手冊》給他們具體的解答,規劃學習的起跑點,課堂之外,激活孩子互動靈感和合作勇氣的《游戲力》,讓許多家長放下手機,享受與孩子的親密時光。

到了中學階段,13-18歲的孩子崇尚自我和個性。當當平臺上的爸爸媽媽關注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能否更好的適應社會,《解碼青春期》讓他們用正確姿勢陪伴叛逆的孩子度過最具挑戰性的時期,這一時期孩子怎樣有效解決沖突,學會與人相處,為更好地步入社會提前鋪墊,是他們最關心的話題。而喜馬拉雅的用戶不僅愛聽《混子曰:少年中國史》,另外一只耳朵也不忘學習,《不一樣的新概念英語Ⅰ冊》是他們手機上的最愛聽的課程。

新一代的家長們應對哪些教育趨勢?

老父老母們既要忙著陪伴孩子學習,也不忘給自己充電,哪些數據能夠反映當下的親子家教大趨勢呢?當當和喜馬拉雅同時有了這幾點發現:

學前教育靠累積 “雞娃”低齡化

當當網的家長紙書消費碼洋占比情況顯示為:0-2歲的父母占比4.23%;3-6歲的當爸當媽們占比最高,為40.39%;7-10歲年齡段的家長次之,占比為37.23%,11-14歲的父母開始對孩子適度“放手”,消費占比為15.09%,處在孕期的準父母占比最低,為3.05% 。喜馬拉雅兒童用戶年齡占比顯示,3-6歲的家長親子共聽、親子共讀收聽占比高達43.84%,

3-6歲的寶寶占比不僅在當當和喜馬拉雅提供的分齡數據表現最突出,也在當當網的寶寶平均紙書閱讀量增速最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有圖有真相,當當網的紙書閱讀大數據進一步顯示,在KET/PET英語考試類教輔的小讀者,年齡同比下降1.8歲,這樣的變化多少也反映家長的焦慮:越是低齡的孩子家長越不希望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都在背地里“雞娃”呢!

教育改革的利器,催生大語文高增速

去年年初,全國十余個省份同事啟動新高考改革,將語文提高到180分,閱讀理解、寫作的廣度難度增加,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提升,而數學和英文的難度在降低,這樣的改革信號,讓許多家長意識到,過去“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時代開始有了一定改觀,機構改革者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更落地的措施。從長遠看,這樣的目的是在幫助孩子積淀人生的底層能力,增加傳統文化的學習成為必然的要求,同時,新高考改革也賦予了語文學科更大的難度和廣度。學好語文能拉分,成了刺激家長和學生神經的新動力。

當當開學季期間,教輔類圖書銷售品種數超過20萬種,大語文類圖書的銷售額漲幅是整個教輔類圖書的5倍。喜馬拉雅語文教輔類音頻課程銷售額增速超557%,在新的教育改革驅動下,語文學科不再靠單純的灌輸式培育,加強閱讀量,從基礎教育開始沉淀積累,是許多家長們的共識。

爹媽先做好“自我教育” 再與孩子平等溝通

已為人父母的80后90后,育兒觀念與他們自己的父母有天壤之別。從小受說教式灌輸式教育長大的他們,在互聯網技術革命和多元化觀念的影響下成長,對自己的認識更加清晰。升級為家長后,養育后代更加注重心理層面培養,對孩子的溝通方式也更傾向于朋友式的相處。

開學季期間,當當親子家教類圖書同比增長50%,以“平等溝通”為關鍵詞的圖書每賣出2本就有1本離不開這個主題,家長們更樂意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耐心傾聽,這屆父母的自我教育遠超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