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年后全國快遞一日達,國務院描繪 2035 中國交通圖景

車東西 2 月 25 日消息,據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于近日印發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簡稱《綱要》),這為國內交通運輸未來 15 年的發展定下了方向和目標。智能網聯汽車作為交通運輸的關鍵一環,《綱要》中對其也有相應指示。
按照《綱要》的規劃,到 2035 年,基本建成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北斗時空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感知全覆蓋。同時,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這個過程中一些工作,例如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車聯網的部署和應用,載運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搭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臺等將得到進一步推動。
另外,物流園區、港口、機場、貨運場站應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將得到鼓勵。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也將繼續得到推廣應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近日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
《綱要》提出,到 2035 年,我國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綱要》對國內交通運輸網建設在 2035 年要達成的主要指標、指標目標值做了明確規定。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2035 年主要指標表
1、基本建成便捷順暢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到 2035 年,享受快速交通服務的人口比重將大幅提升,除部分邊遠地區外,基本實現全國縣級行政中心 15 分鐘上國道、30 分鐘上高速公路、60 分鐘上鐵路,市地級行政中心 45 分鐘上高速鐵路、60 分鐘到機場。
中心城區綜合客運樞紐之間公共交通轉換時間不超過 1 小時。
交通基礎設施無障礙化率大幅提升,旅客出行全鏈條便捷程度顯著提高,基本實現 “全國 123 出行交通圈”(都市區 1 小時通勤、城市群 2 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 3 小時覆蓋)。
2、基本建成經濟高效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設施利用更加高效,多式聯運占比、換裝效率顯著提高,運輸結構更加優化,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交通樞紐基本具備寄遞功能,實現與寄遞樞紐的無縫銜接,基本實現 “全球 123 快貨物流圈”(國內 1 天送達、周邊國家 2 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 3 天送達)。
3、基本建成綠色集約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綜合運輸通道資源利用的集約化、綜合化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過程、全周期綠色化。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不斷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 2020 年顯著下降,交通污染防治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基本建成智能先進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基本實現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基礎設施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基本建成泛在先進的交通信息基礎設施,實現北斗時空信息服務、交通運輸感知全覆蓋。智能列車、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智能船舶及郵政快遞設施的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5、基本建成安全可靠的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交通基礎設施耐久性和有效性顯著增強,設施安全隱患防治能力大幅提升。交通網絡韌性和應對各類重大風險能力顯著提升,重要物資運輸高效可靠。基本建成路海空天立體協同的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體系。交通安全水平達到世界前列,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總體安全。
為實現接下來交通運輸網建設的發展目標,《綱要》從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保障措施一共四個方面又分別做了具體規定。
1、優化國家綜合立體交通布局
(1)構建完善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綱要》提出,到 2035 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達到 70 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里程)。其中鐵路 20 萬公里左右,公路 46 萬公里左右,高等級航道 2.5 萬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 27 個,內河主要港口 36 個,民用運輸機場 400 個左右,郵政快遞樞紐 80 個左右。
(2)加快建設高效率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架構
《綱要》將重點交通區域按照交通運輸需求量級劃分為 3 類。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4 個地區作為極,長江中游、山東半島、海峽西岸、中原地區、哈長、遼中南、北部灣和關中平原 8 個地區作為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蘭西、寧夏沿黃、拉薩和喀什 9 個地區作為組團。
按照極、組群、組團之間交通聯系強度,打造由主軸、走廊、通道組成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實體線網里程 29 萬公里左右,其中國家高速鐵路 5.6 萬公里、普速鐵路 7.1 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 6.1 萬公里、普通國道 7.2 萬公里;國家高等級航道 2.5 萬公里。
▲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布局示意圖
(3)建設多層級一體化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
建設綜合交通樞紐集群、樞紐城市及樞紐港站 “三位一體”的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系統。建設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4 大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加快建設 20 個左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以及 80 個左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推進一批國際性樞紐港站、全國性樞紐港站建設。
(4)完善面向全球的運輸網絡
圍繞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著力形成功能完備、立體互聯、陸海空統籌的運輸網絡。具體內容包括發展多元化國際運輸通道,重點打造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緬等 7 條陸路國際運輸通道等。
2、推進綜合交通統籌融合發展
(1)推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融合發展
統籌綜合交通通道規劃建設,推進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規劃建設,與此同時推動城市內外交通的有效銜接。
(2)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
具體要求包括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運輸服務網融合發展、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信息網融合發展和推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能源網融合發展。
《綱要》提出要加強交通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統籌布局、協同建設,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強化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加強載運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關標準跨行業協同。
與此同時,《綱要》也提出推進交通基礎設施與能源設施統籌布局規劃建設,表示要充分考慮煤炭、油氣、電力等各種能源輸送特點,強化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減少能源資源消耗。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與智能電網融合,適應新能源發展要求。
(3)推進區域交通運輸協調發展
《綱要》要求推進重點區域交通運輸統籌發展。例如,建設 “軌道上的京津冀”和 “軌道上的長三角”。
此外《綱要》還提出,要推進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交通運輸協調發展,推進城市群內部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都市圈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推進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
(4)推進交通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具體包括推進實現交通與郵政快遞的融合發展、交通與現代物流的融合發展、交通與旅游的融合發展,以及交通與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
3、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
針對這一點,《綱要》從推進安全發展、推進智慧發展、推進綠色發展和人文建設以及提升治理能力四個方面展開了詳細的論述。
在推進智慧發展方面,《綱要》特別提出要加快智慧發展水平和既有設施智能化。
具體內容包括加快提升交通運輸科技創新能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網聯化。
推動衛星通信技術、新一代通信技術、高分遙感衛星、人工智能等行業應用,打造全覆蓋、可替代、保安全的行業北斗高精度基礎服務網,推動行業北斗終端規模化應用。構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臺,加快各領域建筑信息模型技術自主創新應用。
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統,與交通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部署關鍵部位主動預警設施,提升多維監測、精準管控、協同服務能力。
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鼓勵物流園區、港口、機場、貨運場站廣泛應用物聯網、自動化等技術,推廣應用自動化立體倉庫、引導運輸車、智能輸送分揀和裝卸設備。
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完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同時,完善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制,建設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平臺。
在推動既有設施智能化方面,《綱要》提出要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出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