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賺 3.34 億,游戲重回 C 位,騰訊卻不想做游戲公司

2020-08-13 玥玥 網易科技
瀏覽

8 月 12 日,互聯網大廠騰訊率先發布了 2020 年第二季度及半年度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2020 年 Q2 騰訊營收 1148.83 億同比增長 29%,凈利潤(Non-IFRS)301.53 億同比增長 28%,均超出市場預期。此外,上半年騰訊營收 2229.48 億,凈利潤(Non-IFRS)572.32 億。

其中騰訊第二季度網絡游戲收入增長 40% 至人民幣 382.88 億元;智能手機游戲收入總額及個人電腦客戶端游戲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359.88 億元及人民幣 109.12 億元。兩年來騰訊網絡游戲收入增速首次達到 40%,這似乎說明騰訊終于走出了版號停發陰影,在游戲業務上重回巔峰。

騰訊第二季度網絡廣告收入為 185.52 億元,同比增長 13%;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 152.62 億元,增長 27%。公司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第二季的收入同比增長 30% 至人民幣 298.62 億元。上述營收情況反映出,在后疫情時代騰訊 B+C 產品矩陣效果初現,營收凸顯多元化。今年 5 月,騰訊也下定決心,宣布投入 5000 億 all in 新基建,全面升級 “云基礎設施”、“技術實力”和 “科研能力”,發力產業互聯網。近期,騰訊市值還一舉突破 5 萬億港元,

在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方面,達到 12.06 億,同比增長 6.5%。今年以來,微信完成了社交到數字經濟產品的全面升級:小程序先后開通直播、小商店、服務搜索等功能,不斷探索商業化能力。

微信在商業化上不再克制,再加上騰訊收編閱文、搜狗以及促成虎牙斗魚合并等動作,顯示了騰訊正在嘗試打通內部生態,發力多元業務,摘下 “游戲公司”的標簽。

游戲增速達到 40%,重回 C 位

上個季度,受益于疫情期間的居家令,騰訊第一季度在游戲方面的業績十分搶眼,網絡游戲收入同比增長 31% 至人民幣 372.98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 34.5%,智能手機游戲業務同比增長超過 60%。

騰訊第二季度增值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35% 至人民幣 650.02 億元。,騰訊網絡游戲收入增速則達到 40%,在經歷了 2019 年初版號停發的低迷增速之后,加之疫情人們娛樂消遣需求加大,騰訊的游戲業務發展更加強勢。

網絡游戲收入為人民幣 382.88 億元,占總營收比重依然高達 33%。該項增長主要由包括《和平精英》及《王者榮耀》在內的國內游戲及海外市場的智能手機游戲的收入增加所推動,部分被個人電腦客戶端游戲(如《地下城與勇士》及《穿越火線》)收入減少所抵銷。而智能手機游戲收入總額(包括歸屬于騰訊社交網絡業務的智能手機游戲收入)及個人電腦客戶端游戲收入分別為人民幣 359.88 億元及人民幣 109.12 億元,同比也超過 30%。

在社交網絡收入增長方面,增速為 29% 至人民幣 267.14 億元。該項增長主要由數字內容服務包括 HUYA Inc.(“虎牙”,自二零二零年四月起作為附屬公司合并)直播服務的貢獻、音樂會員數增長以及游戲虛擬道具銷售收入增長所推動。

在游戲領域,騰訊通過加速產業鏈整合,提高核心競爭力。疫情下的 “宅經濟”也持續為游戲產業賦能,助推游戲市場活躍,以游戲為代表的數字內容也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今年 6 月底,騰訊游戲召開 2020 年度大會。IP 產業鏈模式的構建被視為騰訊游戲未來發展極為重要的戰略,將游戲形式與其他文化載體相結合,也在發布會上被多次提及。

近日,由騰訊影業聯合多方出品的電競 IP 網劇《穿越火線》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收獲了超 1.3 億次專輯播放量數據背后,除了有平臺制作團隊與游戲團隊的深度配合加持,還在于《穿越火線》IP 在過去多年中積累下的龐大玩家粉絲資源,“劇游聯動”最終促成爆發。

不僅僅是游戲,騰訊在整個內容產業上都在踐行以 IP 構建為核心的新文創戰略。在 4 月,閱文集團迎來了大變動,宣布其管理團隊調整,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副總裁侯曉楠分別出任 CEO 及總裁,試圖深化與閱文合作,以 IP 打造為核心,鞏固騰訊新文創戰略生態模式。

財報顯示,騰訊的收費增值服務賬戶數同比增長 20% 至 2.03 億,主要來自視頻及音樂內容服務會員數的增長。視頻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 18% 至 1.14 億,受益于自制國漫及電視劇,例如《斗羅大陸第三季》、《龍嶺迷窟》及《傳聞中的陳芊芊》。中國長視頻網站(包括騰訊視頻)的流量隨著人們逐漸復工,以及若干著名綜藝節目及電視劇延遲播放而環比下跌。受益于熱播劇集如《三十而已》的推動,騰訊視頻的流量在第二季結束后已見上升。騰訊音樂擴充了付費曲庫內容,音樂服務會員數同比增長 52% 至 4,700 萬。

目前,騰訊旗下內容產業已經逐漸布局了文學、動漫、音樂、影業、新聞資訊、長短視頻、電競、游戲等多內容產品形態。隨著騰訊完成內容產業鏈的整合,可以看到其以 “IP 構建”為核心的內容生產方式,不斷有新的嘗試。

5000 億 All in 新基建,微信也在求變

騰訊并不只想做一家游戲公司。

今年 5 月 , 騰訊宣布率先拿出 5000 億元用于新基建投資 , 全面升級 “基礎設施、技術創新、研究資源”三大能力 , 以投帶產促進數字經濟 “內循環”, 打造騰訊 TO B 生態。

該戰略提出的背景則是 2020 年 4 月 20 日 , 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 , 把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明確納入新型基礎設施范圍。

騰訊希望能夠順勢而為。

短短兩個月后,騰訊動作不斷,騰訊清遠云計算數據中心 7 月正式開服,成為國家新基建戰略背景下,騰訊云首個容納百萬服務器的數據中心集群,也是華南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新基建項目。清遠云計算中心主要服務范圍為粵港澳大灣區,可為騰訊云的政務、教育、醫療、游戲等多種業務提供支持。騰訊還表示,未來將在江蘇、河北落地大型數據中心,進一步滿足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對云計算資源的旺盛需求。

不僅是 “云計算”基礎設施能力提升,騰訊也在嘗試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探索,重手出擊 B 端業務。目前,騰訊云已與富士康、三一重工等多家制造業龍頭達成戰略合作,以“新基建”為契機,聯動行業上下游共筑數字生態共同體,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財報顯示,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30% 至人民幣 298.62 億元。該項增長主要反映因日均交易量和單筆交易金額增加帶動商業支付收入的增長,理財平臺收入的增長,以及因公有云消耗量增多(尤其是互聯網服務及民生服務)帶動云服務收入增長。

騰訊想要破圈,不止體現在與 B 端業務的服務上,還體現在 C 端產品中持續服務 B 端,試圖找到二者發展的結合點。除了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布局深入,在騰訊擅長的社交領域,微信也在 “謀變”,實現從社交產品向數字經濟產品的轉化。微信的動作不斷讓外界捕捉到了其商業變現加速的意圖。

疫情期間小程序成為重要運轉載體,疫后社會里無接觸經濟依然是發展趨勢,小程序不斷升級商業服務能力,推出小程序直播、微信小商店、小程序訂單管理、交易保障、微信物流助手等系列能力,電商交易生態日益成熟。同時,微信與企業微信互聯互通升級,試圖讓商家生態融入進微信的社交生態。同時,微信支付分正式開放查詢功能,已支持超千種信用服務。

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網絡廣告收入為 185.52 億元,同比增長 13%;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 152.62 億元,增長 27%。該項增長主要由于流量上升及價格較高的視頻廣告的占比上升推動移動廣告聯盟收入增長,亦受惠于微信朋友圈因廣告庫存及曝光量增長而帶動收入的增加。不過媒體廣告收入下降 25% 至人民幣 32.90 億元。該減少主要反映充滿挑戰的宏觀環境下品牌廣告需求疲弱,以及部分內容制作及上線時間延遲導致騰訊視頻的廣告收入下降。在 2015 年到 2019 期間年,騰訊社交廣告收入已經翻了將近 6 倍,從 93 億元增長至 529 億元。微信的持續改造反映出在商業化上的野心,騰訊第二季度廣告、支付等業務受到了直接的拉動作用。可以看出,騰訊在 B 端和 C 端持續發力,一向對 B 端并不擅長的騰訊,經歷疫情后似乎茅塞頓開。不過以新基建為口號的戰略,到底能夠在未來社會數字化建設中起到多大作用,騰訊能夠吃下多少蛋糕,仍然需要時間來驗證。

針對近日美國對微信所下的禁令,在 Q2 業績會上,騰訊表示美國收入在全球收入的比重不到 2%,美國業務在其廣告總收入的比重不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