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 “被 5G”了?別生氣

近日,國內三大運營商分別披露了其上半年的運營數據:截至 6 月 30 日,我國在網 5G 用戶已經突破 1 億大關。
同時,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已超 8623 萬部。截至 6 月底,國內聯網 5G 手機的數量是 6600 萬部。
嗯…… 在網 5G 用戶 1 億;聯網 5G 手機 6600 萬。這兩個數字放在一起,有點兒意思了。
顯然,相比 5G 手機的市場銷量,5G 套餐用戶的飆升速度有些飄。更關鍵的一點是,很多 5G 套餐的用戶們,知道自己是 “5G”嗎?
5G 套餐很誘人?“辦了新的套餐后,在 APP 上查詢賬單才知道套內流量被轉為 5G 了。”一位手機用戶告訴懂懂筆記,自己在辦理新的通信套餐業務時,套內流量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升級為 5G 流量,而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5G 網絡用戶。
或許,要不是檢查自己每月套餐流量的明細,更多人還不會發覺自己已經 “被 5G”了。
“(運營商坐席)幾乎每三天就給我打一通電話,都是推廣 5G 套餐。”
廣州美食博主姚宇苦笑道,由于經常外出拍攝美食作品并上傳視頻平臺,自己的手機對于流量需求比較大。因此,外出拍攝時他經常會買流量疊加包。
多數情況下,他購買的都是 3 元 1GB / 天的疊加包,偶爾會買 10 元 5GB/7 天的疊加包。“是挺麻煩的,恰好接到電話(坐席)推銷 5G 套餐,我就咨詢了一下。”
盡管是一名美食博主,但他對數碼和互聯網也很了解,對于目前的 4G 網速也感覺足夠使用。因此,四月初更換手機時,他依舊了選擇性價比更高的 4G 手機。
“雖然 5G 手機也不貴,但我短期內不打算入手 5G,咨詢 5G 套餐也只是了解了解。”然而,客服的一番解釋卻讓姚宇明白了——更換 5G 套餐不必更換手機。
客服人員告訴他,即便是 4G 手機也可以使用新套餐內的 5G 流量,只不過網絡上下行速度與 4G 網絡相當。這一番話話讓姚宇有些心動,他看中的不是 5G 網速,而是套餐的流量,“畢竟,5G 新套餐每月只貴出二十元,但流量卻多了 10GB。”
于是,他接受了客服推薦的 5G 新套餐,同時對方還承諾,每月會多送他 5GB 的 5G 流量。
出于謹慎,他在新的套餐生效之后還特意登錄了運營商的 APP,仔細查詢了流量套餐的內容。
“我看了一下,4G 手機上網使用的還真是 5G 套內的流量。”在姚宇看來,這樣成為一名 5G 網絡的用戶,的確很實惠。
和姚宇一樣用 4G 手機跑 5G 套餐流量的,還有深圳的一位上班族陳瑜(化名)。
“我經常出差,酒店網絡也不是都穩定,所以經常會用 4G 辦公。”陳瑜告訴懂懂筆記,為了避免超出自己的套餐流量(導致被額外計費),她六月份開始頻繁出差后,計劃升級一下套內流量更多的新套餐。
然而在致電運營商客服咨詢時發現,套餐內流量多且性價比更高的,幾乎都是 5G 套餐。有的套餐價格與當前使用的 4G 套餐基本持平,但套餐內流量卻多了 10GB。
“雖然優惠期只有半年,但半年之后費用只比 4G 多十幾元,何樂而不為?”經過一番計算,她發現要辦理的 5G 套餐比經常購買流量疊加包更劃算,而且信號、服務也比廉價物聯網卡更穩定。
為了大力推廣 5G 通訊套餐,三大運營商降低了 5G 資費,而且套餐資費也遠比發布當初便宜了許多。目前 5G 網絡向下兼容 4G,充沛的套內流量,也成為吸引 4G 手機用戶主動轉用 5G 套餐的原因之一。
但除此之外,可能還有部分 4G 用戶 “被 5G”的。他們是入套了嗎?
重賞之下有 “勇夫”“與其說(推 5G 套餐)有 KPI 壓力,不如說是獎勵很可觀。”
李琦(化名)是惠州大亞灣某運營商網點的業務員。他告訴懂懂筆記,自從去年中開始三大運營商聯合發布 5G 業務,很多一線業務員便背負起推廣用戶辦理 5G 套餐的 “重擔”。
尤其是今年三月份,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動 5G 加快發展的通知,各大運營商營業網點、一線業務員推廣 5G 套餐的考核壓力更大了,“我們網點,同時也把推薦辦理 5G 業務的獎勵提高了不少。”
據李琦透露,目前很多營業網點每月都有固定的 5G 業務績效要求。這些 KPI 指標,最終都會攤到營業網點所有的員工、業務員頭上,完成不了指標,意味著業務員的績效提成、獎金將要泡湯。
轉化盡可能多的用戶辦理 5G 套餐,成了他的日常首要工作。而在績效指標之外,達標的獎勵同樣可觀,“完成指標后,每位用戶辦理 5G 套餐,相關業務員都可以拿到幾十元獎勵,5G 手機合約套餐的獎勵更高。”
尤其是獎勵豐厚的 5G 手機合約套餐。一旦用戶辦理,并保證在網時間超過 24 個月,業務員通常會拿到近千元的績效獎勵,“無論是新入網的用戶還是辦理寬帶的用戶,我們都會先推 5G 合約套餐。”
至于網點會有怎樣的收益,李琦則表示不便透露。
正是因為考核加獎勵的促進,用戶只要前往網點辦理業務,遇到的每一位員工、業務接待人員都會不遺余力的游說、推薦辦理最新 5G 套餐。不過,至少這是明面上的 “明白賬”,辦了就是辦了。
但是有些莫名其妙 “被 5G”的用戶,就屬于入套了。
李琦透露稱,有的代理網點為了業績甚至違規改變一些業務套餐的內容,將普通業務與 5G 套餐捆綁:例如辦理寬帶的同時贈送的手機號也辦成了 5G 套餐,新用戶入網選項 “優先選擇”5G 流量套餐。
“為了能完成績效,增加收入,大家都在想辦法。”由于 5G 網絡向下兼容 4G,有時在推薦用戶辦理新的業務套餐時,業務人員會不經用戶同意將 4G 套餐 “轉為”5G 套餐。
尤其部分上年紀的用戶,基本不會登陸 APP 查詢套餐賬單,只要能正常上網、刷刷短視頻,他們根本不會在意用的是 5G 或 4G 流量,“反正用的只是 4G 手機,套餐價格也都差不多。”
無論通過怎樣的方式,只要用戶轉用 5G 套餐,網點、業務員都可計入績效得到相應獎勵,“績效壓力大、業務獎勵高,最近幾月大家推薦用戶辦理 5G 套餐的積極性確實很高。”
據李琦透露,今年的五月份他的績效獎勵相比三、四月份提高了近兩成。“網點周邊有幾個新盤陸續入伙,報裝寬帶用戶會增加不少,接下來辦理 5G 套餐業務的業績有希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的公開資料顯示,今年二月份,中國移動 5G 套餐用戶滲透率為 1.63%,中國電信為 3.25%。到了五月份,兩家運營商 5G 套餐用戶的滲透率,分別達到了 5.87%、8.81%。滲透率增速如此迅猛,自然離不開網點員工 “猛推”業務的功勞,至于有多少用戶 “被 5G”,就無人知曉了。
“合伙人”力推 5G 套餐在這股滲透率增長中,有一種將用戶轉化為 5G 套餐的 “業務員”的有趣方式,更加耐人尋味。
“兩個月前吧,有一位朋友拉我去做什么 5G 合作人,說是能掙外快。”
讀者小李在和懂懂筆記交流時表示,當時網上出現了大量打著電信運營商名義招收 “5G 合伙人”的廣告,還有一位好友邀請他 “入群”,加入 5G 合伙人的兼職隊伍。
經過業內人士的分析,懂懂筆記了解到所謂 “5G 合伙人”,指的是已經使用運營商 5G 手機套餐的用戶,只要每邀請一位新用戶加入(轉用)5G 套餐,即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傭金獎勵。
“說是獎勵傭金幾百元甚至上千元不等,邀請用戶多還有持續的分潤。”讀者小李表示,5G 合伙人主要推薦用戶辦手機合約套餐,即承諾在網的時間兩年(贈 5G 手機)的套餐。
據邀請他 “入伙”的朋友介紹,只要成功邀請一位用戶辦理某運營商 99 元套餐,即可得 400 元傭金獎勵,推薦用戶辦 239 元套餐可得傭金 1000 元。而用戶入門的門檻很低,只要辦了合約套餐即送送 5G 手機。那么,如此高的傭金獎勵,運營商、代理商真的賺錢嗎?
“我稍微算了下,99 元套餐在網兩年,用戶一共花費是 2376 元。”小李表示,運營商 “贈送”的 5G 手機市場價格大約是 1800 元以內的低端機,除去支付給 “5G 合伙人”400 元左右的傭金,運營商幾乎沒賺多少。
如果推薦的是月租更高的合約套餐,那么所賺取的收益也會更高。但朋友也告訴他,若想得到更高的傭金,自己必須首先是高套餐用戶,“若我是最低套餐的用戶,即便推薦了其它高級套餐傭金也只有 400 元。”
小李的這位網友正是為了賺回 5G 合約套餐的費用,在 “傭金”的誘惑下開始發展身邊的好友轉用 5G 合約套餐。由于不喜歡這種 “拉人頭”的方式,他最終拒絕了朋友的 “合伙人”邀請。
那么,這種 5G 合伙人的機制到底是否有保障機制?推廣活動是否合規呢?
相關通訊業內人士告訴懂懂筆記,其實 5G 合伙人 “拉人頭”的機制,早在去年底就已經出現了。
“只是今年上半年 5G 推廣的任務重了,所以獎勵力度大,宣傳面也更廣。”該人士表示,用戶若想賺取高額傭金,自己首先必須要辦理 5G 合約套餐,其次再去 “拉人頭”辦 5G 套餐。
據該人士了解,的確有一些用戶參加了 “合伙人”活動,也得到了相應的套餐推廣傭金,“但這樣的活動恐怕并非是運營商發起的。”
“應該基本上都是通訊代理商、渠道商在做,但你要說運營商不知情,也不太可能。”該人士透露,“拉人頭”辦理套餐的機制是否涉嫌違規,目前尚無定論,但起碼是得到了相關運營商的默許,否則早已被取締了。
而且,在合伙制下,即便運營商、代理商辦理 5G 套餐的收益微薄,但也聚合了大量的 5G 用戶,為用戶后續的消費轉化打下了基礎。這種方式能幫助運營商搶占 5G 市場份額,更抵消了攜號轉網的潛在威脅。
【結束語】5G 是一條高速公路,但是公路上目前由于缺乏 “殺手級”應用,近半年里行業一直陷入 “運營商急用戶不急”的狀態當中。為了增加滲透率率,盡快收回投入的成本,運營商急于轉化 5G 用戶的心態可想而知。
但在 “強弩硬上弓”的推廣理念之下,5G 業務的推廣顯得雜亂不堪,有許多網點、一線業務員為了達成考核,在推廣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甚至讓用戶、消費者反感。
5G 的發展趨勢無可阻擋,但用戶的消費選擇需要的是良性引導,而非那些盲目 “強推”和 “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