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布局到終端,再談 K12 線上教育的英特爾

2020-07-15 余愷威 IT之家
瀏覽

身為一個九零后的我,經歷了一段老師、家長對電子產品厭惡的時代。如今,物是人非,人們早已習慣智能化的生活,用戶的觀念也早已改變。

北京金融街潤澤學校,開了一門允許學生帶著手機的特殊的課,這門課沒有事先規定的內容,學生在上課期間,可能會突然討論到某一問題。于是手機的作用就成為了線下版的知乎,在保障學生能夠查詢到自己想要知道的內容,支撐起了一片自由交流,各抒己見的天空。

穿越幾千年的歷史,孔子游離各國,即使顛簸流離,也未停止對隨從弟子教育。如今終端與教育資源的打通,縱使相隔千里依然學生可以受教。新冠疫情打亂了K12師生的教學節奏,在"停課不停學"的大方向下,全國數億師生進入"在線教育"時間。

今年4月之后,疫情的嚴重性有所減緩,中國迎來全面的復蘇階段。復工復學之后,有專家認為線上教育能夠得到良好的體驗,線上學習需求并不會降低。同時在今年的兩會中,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議,要建設“互聯網+基礎教育”課程資源體系,國家應建立課程資源的專業標準和準入機制。組織教材編寫專家團隊參與開發與教材配套的互聯網教育資源,包括備課資源、作業資源、評價資源和評價、管理工具;各級政府應通過購買服務提供大量的公共教育課程資源。

整個體系的建設,需要由硬件、軟件領域中的不同行業來幫助建設完善細節。再看新的線上教學模式,能夠明白其目的是為了高效利用各項優秀的教學資源與教學水品,惠及到各個地區。其思路則是前有優秀的硬件做載體,后要有足夠全面的平臺匯集不同的優秀資源做支撐。

搶先布局教育產業

早在2003年,英特爾就與中國教育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將致力于推動和促進中國教育信息化進展。2018年,英特爾通過整合主流教育機構資源、學習應用軟件開發商、操作系統、設備制造商等行業各方合作伙伴打造了K12學生專屬的英特爾學生電腦生態產業鏈。

對于英特爾來說,推動智慧教育落地的合適方法是結合場景應用,與合作商從提高效率著手來推動一系列教育產品。比如為了有效的解決各地區學校師資不足的問題,鴻合推出了采用英特爾端到端解決方案的“雙師課堂”,使學生能夠跨地域限制獲得優質的教育;為了了解班級信息狀況,希沃發布了以邊緣計算為技術核心的智慧課堂教學應用“希沃班云服務器”,通過遠程控制,老師可以便捷及時的展示班級風采,營造班級氛圍,同時支持親信留言功能,家長可以隨時向孩子發送留言,也可以通過云班牌移動端獲知孩子在校情況。

迄今為止,英特爾在教育領域,已經和騰訊、海爾、戴爾、聯想、惠普、同方、宏碁、臺電等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關系。臺電認為,硬件不能脫離軟件去定義。“作為未來適合學生的硬件設備,它應該是一個好硬件、一個好軟件、一個好生態。硬件上在穩定基礎上追求性能提升。軟件上"windows+"呼之欲出。windows+APP、windows+學習系統、windows+云管控、windows+互動。生態上,打造學習開發者平臺、學習生態圈。”

信息技術的不斷改善,促使用戶的需求變化。出于便捷、健康等因素的考慮,企業還是堅信于個人電腦優于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是在線教育出口的最佳選擇。所以能夠看到,在聽課不停學的疫情期間,個人電腦在2020年Q1銷售量有了明顯的增長,總體增幅近50%。硬件設備銷量的快速增長,則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在線教育加速滲透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基礎。

洞悉線上教育終端硬件的關鍵

打造生態圈是英特爾長期的戰略目標,對于英特爾來說優勢互補是賦能數字化教育的最佳選擇,而數字化技術則是改變教育設施和手段的關鍵。但數字化改革的前提是必須服務于教育、教師、教學,最終能夠幫助學生從容應對未來世界,并服務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學習成長。“數字化促使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革新,最終以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高效學習為目標,構建新型學習模式。”

所以基于學生用戶,英特爾提出未來教育應用端在控制方面要有時長使用的可控性、內容的監督性;心身健康上可以保護孩子視力、屏蔽不良信息;學習內容資源上,做到覆蓋面全,可利用的資源多。為此,英特爾規劃了教育終端的方向,以學生電腦為學習終端的平臺為目標,提出了對教育硬件的要求:

首先要基于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來打造專屬的學習電腦以及背后以套完善的協同和管理系統。其中包括每臺專屬學生電腦需要有特定學生賬號,并且產生日常學習數據、行為和習慣,推送個性化的教學內容。

其次支持校內外、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場景。在雙系統學生電腦上,英特爾從平臺、硬件、操作系統UI、學習交互體驗、學習內容個性化推薦制等方面定義產品,同時從平臺硬件與操作系統以及上層應用的融合方面做了深度優化。

最后,針對學習電腦,英特爾希望將重點放在遠程網課、家校一體、線上線下融合的用戶體驗。所以,從平臺、硬件、AI算力、網絡、音視頻、多媒體支持等角度來定義產品的規范性,同時從平臺硬件驅動、AI算力、系統啟動速度等角度做專項優化,以此來保證在線學習環境的流暢度、專注度、健康度。

線上教育的認知與肯定

疫情之前,在線教育就曾被不同院校所肯定。但是以數字化進行的教育形式,在短期之內還無法脫離傳統教育模式的框架,因為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學習方式及能力,所以教育離不開人與人間的信息傳遞以及反饋,來及時解決學生所面臨的一切問題。

從傳統過渡到數字化,教育事業不容試錯,承擔者需要擔負起任重而道遠的擔子。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有的K12在線教育的計劃,導致各地方院校不得采用線上授課的模式。廣鐵一中外國語小學執行校長梅杰認為:“短期來看,疫情期間老師的信息化素養均有一定提升。長期來看,廣泛的、優質的教師資源以及教育資源的在線分享會形成一個常態,從而引導教學模式從當前的單一授課模式往合作授課模式轉變,而且可能會打破班級分工,可能采取大單元的,跨班級、走班化的靈活的方式來進行教學。”

正如梅杰校長所言,在線教育能夠打破傳統教育的不足,但是從招生、線上線下的授課模式到教務的管理、學員的管理,每個環節都需要從技術開發、搭建服務器開始,后期還會涉及到運維、功能升級的問題。對于擁有數字化技術經驗的英特爾來說,他們看到了當代在線教育的不足之處,積極與To B企業聯合開發其各項環節。但同時還看到了中國家長的焦慮,與To C一起改變在線教育的大環境。

“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有助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化、公平化,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英特爾王稚聰表示:“英特爾始終致力于以用戶為中心持續推動PC創新,我們希望通過學生電腦及云化技術手段的協同,推動教育和科技更高效地融合,促進校內與校外完整學習過程的銜接,助力中國K12教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結束語:

教育在中國家庭里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數字化則是重新塑造教育環境的關鍵。億歐網所發布在線教育的研究報告中提到,智能終端將會承擔更多“家庭教師”的角色,因為疫情之后,在線教育將會成為K12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教育場景內的在線教育應用的重要性將逐漸顯現。而改革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手段用于增加師生互動、增強授課效果,則會促進教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這或許會將我國教育信息化提升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