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斌書記調研科大訊飛,蚌埠因材施教成果助力安徽打造智慧教育示范省

2020-06-22 余愷威 IT之家
瀏覽

國家“新基建”政策提出后,各地政府紛紛響應。作為“新基建”的重要一環,人工智能的發展備受關注。當前,安徽省已將人工智能擺在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其中,蚌埠區域因材施教項目成果顯現。

近日,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赴科大訊飛公司調研并主持召開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與推進中國聲谷建設座談會,在參觀智慧教育信息化成果時,李錦斌指出,要堅持軟硬件兩手抓、兩手硬,在技術驅動、應用驅動上下更大功夫,爭當引領科技和產業變革的領銜者。同時,建議將蚌埠打造為全國樣板,加快復制推廣。

作為人工智能國家隊,科大訊飛已率先投身“新基建”,堅守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標準,聚焦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辦公、智慧城市等主攻方向,推出“過得硬”拳頭產品;強化基礎支撐和平臺服務,發揮“高賦能”龍頭作用。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一行赴科大訊飛公司調研)

2019年,為推進智慧學校建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和管理模式,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蚌埠市委、市政府啟動全省第一個“一盤棋”市級統籌推進的智慧學校建設項目,打造安徽省智慧教育示范市。

2019年12月26日,科大訊飛獲得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中標項目總金額接近16億元。這是繼同年12月22日科大訊飛全資子公司中標青島西海岸新區“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示范區項目之后,科大訊飛教育業務規模化示范應用的又一里程碑,此次中標,是科大訊飛多年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結果。

作為提升全市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民生項目,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包括“智慧學校達標工程”和“因材施教提升工程”兩大工程。為充分發揮兩大工程成效,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聚焦技術應用,充分發揮信息化產品的最大價值,服務教學考評管全流程教育場景。

智慧教育研究院規劃基于蚌埠教育現狀的信息化發展方案,開展因材施教課題研究,打造有層次的教師培訓課程資源體系,不斷提升蚌埠市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并通過構建區域洞察體系,實現數據、資源、教學、管理的閉環,促進區域教育更科學、有質量的發展。

依托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優勢,科大訊飛在智慧教育方面積極推進新基建落地。疫情期間,為了實現“停課不停學”,蚌埠市依托信息技術搭建的“空中課堂平臺”,為全市中小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在線教學服務。

(蚌埠一中智慧課堂)

據統計,全市共開發錄制了125個課時的線上優質課程資源,這項工作在安徽省處于前列。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長王誠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之所以能高質高效地實現“停課不停學”,得益于科大訊飛提供技術支撐的智慧教育項目。”

在蚌埠市張公山第三小學,學校利用“人工智能+教育”對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進行全面支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停課不停學”階段,老師通過“暢言曉學”App等線上平臺實現家校聯通,五育并舉。科學老師推送疫情防控知識,指導孩子們正確對待疫情;道德與法治老師線上指導學生做家務,提升實踐能力;體育老師布置體能鍛煉任務,幫助孩子們提高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

目前,蚌埠市智慧學校建設項目正在穩步有序推進,截至6月中旬,已有500余所學校完成了智慧課堂建設并投入使用,根據“精準跟蹤施工進度、適度超前培訓計劃、分層分類制定方案、教研人員先行先導”的原則,蚌埠市組織開展了培訓120余場,覆蓋5800余名教師(鄉村教師1336人),全面推進項目進入應用期。

智慧學校建設不僅是硬件上的突破,更是通過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助力實現減負增效,推動區域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未來,蚌埠市將切實推進國家政策落地,在取得階段性成功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教訓,加強探索,擴大智慧學校建設的廣度、深度,不斷推動蚌埠智慧教育發展開創新局面、進入新時代。

深耕教育15年,科大訊飛智慧教育產品已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35000余所學校,服務師生超過1億人,讓中國教育發生著切切實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