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的背后,離不開這波科技能量

2020-04-03 趙一軒 IT之家
瀏覽

對于絕大多數國人來說,這個2020年注定是個難忘的年份。

一方面,各行各業都在略顯嚴肅的氛圍里努力復工復產;但在另一方面,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生活也在一點一點地產生全新的變化:

從居家生活,到醫療保健,再到職場辦公和購物消費,屬于我們現代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在一只“看不見的手”的推動下,逐步向著“更流暢,更便捷”的方向產生進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看不見的手”并不是經濟學名詞,而是貨真價實的IT技術概念:

算力。

想必大家都不難理解這個名詞的含義。但是,隱藏在這兩個字背后的實際價值,恐怕要遠遠超過大多數大家的預期:

毫不夸張地說,充足的算力,是中國成為“基建狂魔”乃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可或缺的前提條件之一,沒有充足的算力,就沒有我們的現代化生活。

“更流暢,更便捷”的生活體驗,可靠且充裕的算力無疑是不可或缺的推動力之一;那么,算力究竟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全新的變革值得我們期待呢?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Part A

在正式開篇之前,遵循慣例,讓我們先來明確一下算力的定義:

直白一點,算力,顧名思義,就是設備的計算能力。

從我們每天一睜眼就要拿起來的手機,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生產力工具”PC,都是再常見不過的算力提供設備。除此之外,諸如工作站、小型機、服務器乃至超級計算機等,這些專業設備的核心價值也在于提供充足穩定的算力。

所以說,“沒有足夠的算力就沒有現代化生活”這句話,至少在技術層面上說得通。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算力競爭屬于IT產業當中的高端局,但并不意味著這個領域只是一群國外老對手間的互相追趕;恰恰相反,這位來自華為的選手在去年表現出的實力,就已經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沒錯,Ta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鯤鵬,也就是算力Pengpeng。

雖然對于大多數朋友來說,算力Pengpeng依舊屬于新面孔,但實際上,僅在過去的一年,這個實力不俗的小家伙就憑借不遜于業界前輩的計算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大顯身手。

讓我們來看一個直觀的例子吧:

對于現如今的許多上班族而言,除了加班之外,最讓人怨聲載道的,絕對是不靠譜的公共交通系統,但凡是體驗過上下班高峰期公共汽車通勤的同學,肯定都清楚它的可靠性有多離譜:之所以部分企業會有“每月遲到次數”這個考勤指標,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照顧眾多擠公交的上班族。

不過,抱怨歸抱怨,就在人人都吐槽“我太難了”的時候,我們身邊的公共交通系統,也確實在悄無聲息間發生了變化:

走出家門來到車站,拿起手機打開地圖App,最近一班公交車距離到站的時間和站數,一目了然。

順利上車之后,開始漫長的上班通勤;不過,今天的紅綠燈似乎特別配合,一路上等待的時間要遠遠低于預期。沒過多久,公交車就準時停在了公司樓下,拿起還冒著熱氣的豆漿和雞蛋灌餅,在手機App上按下簽到,新的一天順利開始了。

這番場景,在一線以及準一線城市中,已經是屢見不鮮。而在這種令人“笑容逐漸出現”的體驗背后,是以鯤鵬為代表的高性能處理器,正在默默地為我們貢獻著算力:

而這一切僅僅是個開始。隨著城市生活數字化進程的推進,配備了鯤鵬處理器的TaiShan服務器,以及配套的FusionInsight大數據平臺,將在未來不斷向二三線城市繼續滲透,屬于現代化大都市的交通出行體驗,終將來到我們每一個人身邊。

那么,對現代化企業來說,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

人才?設備?市場?環境?沒錯,這些要素對于維持企業發展確實都很重要的,但要說“不可或缺”,我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會認同這個答案:

電力。

一旦斷電,許多事情都變得寸步難行。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如今的電力已經是“插上插頭打開開關”就能源源不斷得到供應的基本資源,但越是便捷的體驗,隱藏在背后的技術,復雜程度往往越是容易超出我們的想象。

電力系統便是如此。單以“傳輸”和“調度”來說,整套系統就屬于貨真價實的國家級工程。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規模以及調度水準與中國相同的電網系統都是寥寥無幾。所以,盡管起步不是最早的,但中國電力系統的發展效率與技術水平,提交了較好的成績單。

而在這份成績單當中,憑借優秀的性能,鯤鵬同樣貢獻了一份卓越的算力:

正式開工之后,算力Pengpeng還可以繼續發揮實力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啦。

許多年之前,一位名字聽上去很好吃的大哲學家,留下過一句載入課本的名言:

“知識就是力量。”

時過境遷,如今這句名言又出現了一個增補版本:

“知識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財富。”

言外之意,就是說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掌握了信息數據就意味著掌握了力量,轉化為財富更是不在話下。

當然,僅僅堆積了一大票數據,并不意味著就已經勝券在握;能夠有條不紊地歸納整理這些數據并靈活分析發揮作用,才是信息化社會的標準游戲規則。

很明顯,數據處理當然離不開強大的算力:

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除了數據驅動的金融業,在生產力驅動的制造業,算力Pengpeng同樣發揮過不容小覷的作用:

例如,上汽大眾就選擇了配備有鯤鵬處理器的華為TaiShan服務器,憑借出色的性能、一流的安全性外加開放的生態,順利完成了高性能計算中心(HPC)的搭建,為“數字化轉型”這個讓所有傳統企業躍躍欲試卻又不得要領的挑戰,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一線車企都主動選擇了算力Pengpeng,如此一來,這個算力新秀在企業經營領域的價值,應該已經沒有什么爭議了吧。

春暖花開的季節,雖然暫時不能出游,但打開手機App看看明天是陰是晴,已經是很多人出門前的習慣,甚至是標準日常行為。

不過,盡管看上去屬于“人類的本質就是復讀機”的再次體現,但對于細心的同學來說,想必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20年前,我們在電視機上看到的天氣預報,靠譜范圍基本只局限在明天。

20年后,我們在手機應用上看到的天氣預報,至少能掌握未來一周的天氣情況。

這一目了然的差距,歸根結底六個字——“算力改變一切”。

要想做出精確的天氣預報,專業模型與大數據幾乎是必不可少。從四面八方匯總而來的復雜信息中歸納整理出關鍵數據,再通過公式與模型進行測算,最終得出符合邏輯的預期結果。沒錯,雖然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兩個數字外加一兩個天氣符號,但天氣預報這項工作的挑戰性,就是如此可觀。

正因如此,能夠以新晉選手的姿態接下天氣預報這份艱巨的任務,算力Pengpeng的表現確實值得我們喝彩:

宅在家里太久,少了許多夜生活的我們,甚至會開始仰望夜空,思考對未知的探索:

“究竟要到什么時候,才能征服這些遙遠的星辰?”

答案或許要比想象中更晚,即便“抵達”也許遙遙無期,至少在“觀測”方面,我們一直在進步。

例如,我們的眼睛最遠可以觀測到220萬光年之外的星系,但利用口徑500米的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我們的視野已經拓展到了137億光年之外的太空。

認知的疆域,正在被我們自己不斷開拓。而在這個過程中,鯤鵬同樣貢獻了一份可貴的算力: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幸運的是,有了鯤鵬的幫助,我們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超越田園牧歌的千萬星辰,為我們的未來遠征,指定明確無誤的目標。

Part B

應用廣泛的算力Pengpeng,硬件實力究竟如何呢?

鯤鵬處理器是兼容ARM架構的通用算力處理器,主要用于數據中心(以PC或服務器的最終形態出現),而手機則是采用ARM芯片。

2018年,全球ARM芯片出貨超過230億片,主要用于端和邊;2018年數據中心通用CPU出貨不到3000萬片,是數百倍的差距。2019年第四季度,ARM總計出貨64億個ARM芯片,針對低功耗嵌入式市場的產品占比66%;2019年四季度全球PC的出貨量僅約為7060萬臺,差距巨大;

5G商用帶來的邊緣計算需求、AI在傳統產業的應用以及云的分化和演進等,正在影響全球服務器市場,并顯現出了技術應用創新帶來的增長動力。端和邊算力的巨大優勢或將持續牽引生態的發展,進而驅動中心側計算架構的創新,鯤鵬處理器具有強大的市場空間。

簡單來說,這款處理器扮演的角色并不僅僅是“服務器當中的核心芯片”那么簡單,而是整個算力網絡當中的重要節點。從點到線,再到交織連成網絡將終端的算力匯聚在一起,這才是鯤鵬對IT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真正的影響力遠景。

只有到達這個程度,我們理想中的“數字化生存”才會真正得以實現。

對于企業來說,無所不及的海量數據,為自家的經營目標,勾畫出了精確到每位跨國消費者的商業藍圖——愛好,習慣以及消費傾向,統統可以精確到個人,量身定制的專屬服務變成了理所當然不會被拒絕的選擇。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每天睜眼之前,個人定制的數據服務就通過智能家居來到了我們面前——從鬧鐘響起拉開窗簾,到調整沐浴水溫和新風系統,再到整理報告新聞日程和通勤計劃,屬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數據以及支撐在背后的算力系統照顧下,變得無比清爽妥帖。或許將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將不再是什么貶義詞,而是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無論如何,在過去的2019年,規模級數不斷提升逐漸來到量變邊緣的算力概念,已經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越來越直觀的影響;那么,在已經到來的2020年,以鯤鵬為代表的算力甲方,又會在“算力賦能”的浪潮中帶來怎樣嘆為觀止的新奇跡?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