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中國電科旗下三家基礎軟件企業:普華、人大金倉和金蝶天燕聯合做了一場關于國產基礎軟件發展歷程和趨勢的直播。來自三家企業的演講人,均為本行業的資深人士,分別從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和中間件三個領域為觀眾帶來一場頗具含金量的盛宴。直播觀眾上千人,過程中將近90%的觀眾為本次直播點贊。
普華演講嘉賓李祥凱先生,早在Linux技術進入中國初期,1999年就加入中科紅旗從事Linux的研發工作,是中國Linux最早的一批開發者。2014年加入普華擔任副總經理,帶領中科紅旗折戟后的核心團隊,繼續負責普華操作系統相關的產品研發、市場、政府關系等工作,是見證了整個國產操作系統發展歷史的資深人士。
此次直播,李祥凱先生結合國際主要廠商在操作系統方面的探索與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的簡史,從國產操作系統發展沿革、國產操作系統推廣過程面臨的問題以及在萬物互聯時代國產操作系統該面臨的挑戰等方面,探討了國產操作系統發展歷程及存在的問題;未來的發展趨勢及普華當前的能力和面向萬物互聯場景下操作系統的布局。
李祥凱先生在演講時指出,操作系統毋庸置疑是網信安全、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發展自主的芯片和操作系統技術,可以為我國信息產業的應用發展和科技創新帶來強有力的支撐。但成功的操作系統除了需要具備一些必要的因素,如過硬的技術能力、完善的生態體系,還需要有時機,要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往往成功的操作系統都是伴隨著產業革命而產生的,例如PC時代成就了微軟、移動時代成就了蘋果和安卓,萬物互聯的時代又會成就誰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物聯網技術、5G、云計算、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的風起云涌,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會走進我們工作和生活,無數的終端設備通過高速的5G通訊緊密聯系起來,各式各樣的應用需求也隨即產生,萬物智能互聯不再是硬件問題、而是軟件問題,圍繞相關軟件的創新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傳統的操作系統已經不能滿足多元化的應用需求,必然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這對一直背負著替代包袱的國產操作系統來說,也意味著新的挑戰與機遇。
傳統的泛系統化操作系統對萬物互聯新場景下的新特征及需求滿足困難,普華很早就發現了這種趨勢。不僅從十年前開始布局車控領域的操作系統市場,而且從2015年開始,一直致力于通過微內核技術統一操作系統技術架構,并攜手海爾U+共同成立“IoT基礎軟件聯合實驗室”,推動安全可靠的智能家電物聯網安全操作系統突破專利、安全、生態壁壘。目前普華采用L4標準開發了一套微內核架構,已經成功將Android系統遷移到微內核架構上。
目前普華在車控、萬物互聯、微內核、5G等應用場景下進行的提前布局已經初見成效。未來,普華作為中國電科旗下發展基礎軟件的重要平臺,會繼當起夯實國家信息安全基石的使命,繼續保持在通用操作系統領域的研發投入,同時也會加大力度積極探索操作系統應用的新場景和新形態。借助萬物互聯蓬勃發展的契機,抓住下一個風口實現國產操作系統的飛越。
關注微信公眾號【普華基礎軟件】或【PH_isoft】,回復“3.6直播回放”,可觀看直播視頻回放,并獲取演講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