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智鏈攜手華為云 :能源供應鏈“上云”,省下真金白銀

2020-01-14 歐陽倩 IT之家
瀏覽

日前,在江蘇南京華能紫金睿谷內,多晶硅片、光伏正銀、電解銅、鋁桿、煤炭等歸屬于不同能源細分領域的物資出現在同一個平臺上——江蘇華能智慧能源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智鏈”)的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上述物資的購貨單位眾多,有大唐山東電力燃料有限公司這樣的發電企業,也有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這樣的新能源企業。是什么吸引力將眾多能源物資聚在同一個平臺上?商界又能在該平臺上嘗到哪些“甜頭”?

能源供應鏈上“云”實現“四流合一”

華能集團是規模龐大的國有發電集團,作為其下屬企業,華能智鏈是不是憑借母公司的影響力將眾多能源物資和能源公司聚集起來的?面對這樣的問題,華能智鏈總經理胡俊表示,“我們的主要業務是做供應鏈管理,客戶全部面向市場,其中40%左右來自華能集團內部,60%左右來自集團外部。”

電力物資供應鏈涉及環節眾多,如招標采購、金融保險、物流運輸等等,且每一個環節出差錯都會造成重大損失。華能智鏈用電子商務、數據、物聯網、區塊鏈新科技做業務,把整個能源供應鏈搬到“云”上,構建集中采購平臺、電商銷售平臺、智慧物流平臺、金融科技平臺及大數據云平臺等體系,實現商流、物流、資金流及信息流的“四流合一”,打造電力物資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

來自華為云的專屬服務

華能智鏈結合華為云區塊鏈服務,開發了電力行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基于區塊鏈技術建立起來的供應鏈信用機制則被稱之為“能信”。在此基礎上,雙方還聯合開發了一種分層加密的功能,使供應鏈信用變得更透明,業務也更簡單。“能信”不僅提升了供應鏈信用度,還能為“鏈”上企業省錢。“比如說,一個發電廠在進口煤炭業務中使用了‘能信’,獲得供應商讓利,一噸煤就少花了兩塊錢,供應商融資成本可降低4%左右,還能提前近一個月回籠資金,綜合物流降本增效空間約10%。”胡俊結合真實業務的詳實數據分析道。

據悉,華為云的區塊鏈服務(Blockchain Service)是面向企業及開發者的高性能、高可用和高安全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服務,可以幫助企業和開發人員在華為云上快速、低成本的創建、部署和管理區塊鏈應用。具有開放易用、高性價比、靈活高效、安全隱私保障等優勢。另外,為了保證整個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安全,華為云還給華能智鏈定制化了專屬云服務,既確保了業務的安全合規,又能提高服務性能。“這些服務讓我們的平臺更安全、高效,也是我們選擇華為云的原因。”華能智鏈技術總監李俊華語氣堅定。

高科技精準匹配助能源行業降本增效

在華能智鏈看來,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在供應鏈上,降本增效的主要節點也在供應鏈上。“我們沒有一支自己的車隊或船隊,卻能在平臺上實現找車、配貨、調度、追蹤、控貨等環節的全流程優化服務,我們打造出了貨車界的‘滴滴打車’,進而降低貨物的物流成本。”李俊華介紹道。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電力物資供應鏈實現運費降低、倉儲過程實現即時配送,不僅可以縮短等待時間,還可以精準匹配供應鏈金融服務,降低整個供應鏈過程的成本。

不光在傳統能源領域,據介紹,華能智鏈的業務覆蓋了整個能源產業鏈,從燃煤發電到新能源發電,從發電到輸變電工程,再到儲能系統。“比如電力公司的鐵塔,風電的塔筒,變壓站的變壓器,鋼結構的基建材,我們都有。”李俊華介紹道。

華能正在江蘇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這也為華能智鏈創造了加速發展的良機。從數字化轉型的角度看,海上風電的整個供應鏈管理可以提質增效的空間很大。華能智鏈相關人士表示,“海上風電建設對物資、設備、技術、人員、倉儲的要求都非常高,每一個環節滯后都會造成整個工期延誤。我們的供應鏈體系,可以監控整個流程,零配件、塔筒、電機什么時候發貨,什么時候到現場,是否需要墊資,什么時候派技術人員去安裝,什么時候調動安裝船開始作業,把這些環節優化組合、實現全面管理,才能更好地降本增效,提高海上風電的競爭力。”可見,華能智鏈對管控江蘇海上風電供應鏈頗有籌謀。

華能智鏈在電力行業供應鏈管理及金融服務的革新,正化為省下來的真金白銀,落入能源企業的錢袋子。聽起來難理解的供應鏈上“云”也變成看得見、摸得著,讓能源企業伸出大拇指點贊的真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