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乘車碼上線重慶地鐵,為重慶交通再加速

2020-01-02 李思綺 IT之家
瀏覽

從爬坡上坎的“山城”到水、陸、空三駕齊驅的“8D魔幻城市”,重慶,這座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一直因其高低起伏的獨特地形而別具魅力,體驗重慶的特色交通亦成為打卡這座網紅城市的必選之項。

12月30日,據了解,此前已上線長江索道和城市公交的“乘車碼”小程序,正式接入重慶地鐵,全線所有站點均可刷碼進出。乘車碼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出行小程序,只需要一部手機,市民和游客即可實現“碼上游重慶”,地鐵、公交、索道均可刷碼乘坐,這座交通大城的出行效率將再次提升。

而同樣攀升迅速的,還有“山城”不俗的GDP表現。據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數據顯示,重慶的GDP總量已達16073.56億元,增速8.80%,排名全國前五,緊隨四大一線城市之后。而今年前三季度廣州的GDP總量為17868.99億元,增速6.95%。重慶與廣州的距離正在漸漸縮小。

從早期的“入蜀門戶”到如今的“新一線網紅城市”,重慶在成長、在蛻變、在騰飛。這其中有歷史政策的紅利,有國家經濟發展的助推,更得益于城市本身的基因、智慧與遠見。

“直轄”前后,抓住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

70年前,重慶的GDP僅為13.89億元,距離2018年GDP突破2萬億元的大關,相差了整整1466倍。

改革開放以后,對重慶來說最重要的年份有兩個,一個是198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在重慶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報告》,自此,重慶作為中央選定的第一個試點大城市,被推上了全國城市經濟改革的前沿;另一個年份是1992年,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進一步對外開放重慶等6個長江沿岸城市及三峽庫區,此舉為日后重慶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97年,重慶迎來歷史上的重大轉折,從副省級市晉升為直轄市,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后的第四個直轄市。在直轄后的22年里,重慶由一座在對外開放舞臺上微弱發聲、甚至缺席的西南腹地城市,迅速晉升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重地,也成為西部地區經濟體量第一的城市。目前,已有近300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重慶。在2018年美國科爾尼發布的《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重慶位列全球最具影響力城市114位,其作為內陸開放高地的目標、輻射全球的影響力已隱約可見。

江河路險,“快”交通見證城市發展

政策的利好為重慶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優良的土壤,而交通建設的突飛猛進則成為助推這座山城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這座原本有著悠閑基因的“慢城市”,在交通的變革之下,漸漸開啟了“快節奏”。

根據重慶交委的資料,1949年,重慶只有836.5公里的公路,且多是標準很低的泥石路,動輒翻山越嶺好幾天的“出行難”嚴重制約著人與物的流動。

為了解決山高坡堵的難題,滿足市民上下山及過江的出行需求,1987年,重慶長江索道開始運營,全場1166米,運行4分鐘,日運客約1.05萬人次,不僅減輕了輪渡的壓力,也提升了通行速度。1996年,長達112米的重慶皇冠大扶梯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亞洲第二長的一級提升坡地大扶梯,最大載客能力為1.3萬人次/小時,從此市民上山下坡找到了“推手”。地鐵交通建設上,2004年,重慶地鐵2號線開通運營觀光,這是中國第一條跨座式單軌,也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大大緩解了路面車輛的擁堵壓力,重慶由此進入“軌道時代”。

出行工具選擇多了,效率就擺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重慶最早的公交車,是售票員賣票、人工報站;直到上世紀90年代出現無人售票公交車,投幣上車成為主流;2000年前后,交通卡誕生,告別找換零錢的復雜程序,只需刷卡即可乘車;而如今,重慶市區內地鐵、公交都上線了騰訊乘車碼,通過微信刷碼即可搭乘,甚至連“刷臉支付”的新興科技也正在這座城市悄然普及。

數字化技術的優勢日漸凸顯,重慶更在其中嗅到了城市智慧交通發展的新契機。早在2015年4月,重慶就以西部地區首個簽約城市,與支付領域巨頭之一騰訊簽署了戰略協議,共同圍繞“互聯網+”進行產業升級探索;今年8月,坐落于兩江新區的騰訊西南總部大廈正式啟用,騰訊的數字技術力量逐漸滲透到政務、交通、旅游、醫療等領域。其中,交通作為與百姓生活最密切相關的產業,讓重慶市民率先嘗到了甜頭。

據了解,早在2017年12月,重慶就將騰訊乘車碼率先引入“長江索道”,這是全國首個啟用乘車碼的旅游景區,這一新型的移動支付方式也為前來網紅景點“打卡”的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行體驗;一年后,重慶8000余輛公交也上線了微信刷碼乘車服務,“無現金”的智慧出行成為重慶市民的日常;而近日,重慶地鐵也接入了騰訊乘車碼,市民智慧出行版圖再度擴大。在騰訊科技力量的助推下,以交通為入口,移動支付在重慶不斷應用普及,這不僅提升了人們的出行效率,更為重慶的“快”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打卡勝地,網紅經濟助力重慶再突圍

如果說重慶“魔幻交通”的最初使命是“讓天塹變通途”,那成為風靡全國的網紅打卡勝地則是這一使命為山城帶來的最大驚喜。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重慶全市接待境內外游客達5.97億人次,同比增長10.13%。而今年國慶長假3800萬的游客數量,甚至還比整個重慶的常住人口多出700萬。“旅游要成為重慶市的支柱產業”,重慶市委書記在一次規格空前的旅游大會上提到,而極具城市特色的網紅交通工具則當之無愧成為這場全民打卡行動的主角之一。

大派是一名90后的職業背包客加兼職攝影師,“入行”三年,大學時給自己定的“行走中國計劃”,他已經完成了一大半。自小在一線大城市長大的他,偏愛的大多是那些未經過度開發而保有神秘色彩的地方,顯然,重慶這個GDP大戶一開始并不能入他的眼。直到網上到處是穿樓而過的輕軌和劃過天際的索道,他決定去看看。

“沒來這里之前,你很難想象一個城市的交通竟然也能這么迷人”,在和記者交談時,大派眉眼間依然難掩興奮之色,“讓居民樓和輕軌抱在一起,李子壩站的這個設計簡直太絕了”。除過必不可少的打卡點李子壩,大派其他的行程也安排的滿滿當當: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條空中走廊”和“山城空中公共汽車”的長江索道、《瘋狂的石頭》中入鏡的空中天橋、長達112米的皇冠大扶梯……2天時間打卡這么多地方,大派表示并不辛苦:“我都用乘車碼,刷一下手機就成,1秒不到,而且地鐵、公交、索道都能用”。

如今,刷手機游重慶,無需零錢、無需提前充值、也不用排隊買票辦卡,大大增強了在重慶出行的科技感和便捷度,鼓勵更多像大派的外來游客乘坐綠色、環保的地鐵,也提升了重慶在外地游客心中的城市形象。

每一個城市都是一個經濟體,有著很強的本地屬性,而交通特色正是主導城市經濟形態發展的重要一環。因眾多交通打卡點而紅起來的山城,對“乘車碼”這樣的暖心科技尤為歡迎,而這并非偶然現象。

乘車碼是2017年首先在廣州上線的“新事物”,短短兩年間,北京、深圳、上海、昆明、廈門等120余座城市均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BRT、地鐵、公交、索道、輪渡等隨處可見乘車碼身影,其用戶數更是在2年里突破1億大關。龐大的用戶數足以說明市場與乘客對“刷碼乘車”這一移動支付出行方式的充分認可,而由此帶來的出行效率的提升和人員流動的提速,在助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也凸顯出日漸強大的作用。

眼下,重慶的歷史使命已經由一個區域性中心城市轉變成國家級中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城市,它魔幻、立體、有視覺沖擊。隨著交通的發達,出行的便捷,這座在群山和兩江之上建造的偉大城市變得越來越現代化、國際范兒。遠有舊金山,近有香港,都是有名的山地城市,也是知名的國際大都市,今日之山水重慶,也有足夠的實力和理由朝著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邁進。

“賽博朋克之城”已然崛起,它是歷史契機、城市基因、自身拼搏的綜合效益,它獨一無二,又耐人尋味。網紅重慶的未來城市藍圖已徐徐展開,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