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面對5G:既要有站在今天看明天的視野,更要有站在后天看明天的格局

2019-12-21 玥玥 C114中國通信網
瀏覽

在“2019通信產業大會暨第十四屆通信技術年會”上,華為中國區戰略Marketing部副部長蘇小堤表示:面對5G發展,我們既要有站在今天看明天的視野,更要有站在后天看明天的格局。

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報告指出,當前由人工智能加持的智能聯接開始對數字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并成為撬動國家數字化轉型的新拐點,當一個國家的GCI得分超過65分時,通過對智能聯接的持續投入,其GDP增長至少超過1%。其中,中國位于加速者區間,積極參與智能聯接生態建設,是世界上人工智能發展最領先的國家之一,結合5G優勢,將推動GCI指數,并最終體現為經濟增長。

華為發布的全球產業展望GIV@2025預測:2025年,全球將部署650萬5G基站,服務于28億用戶,58%的人口將享有5G服務。

“由此可見,與3G和4G相比,5G發展速度比預期更快。”蘇小堤指出:從萌芽到大規模發展普及(指超過5億用戶數量),3G用了9年時間,4G也耗時6年之久,而5G商用初期的商用規模更大、商用進展更快,截至2019年10月全球有26個國家開通了46張5G商用網絡,預計5G只用3年時間全球5G用戶數量就將超過5億。

“5G建設周期大概有十年,建網密度將是4G的1.3-1.5倍,總投資也比4G時期增長92%,5G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6萬億元,間接拉動經濟總產出24.8萬億元,創造300萬個就業崗位。中國5G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建設周期,但帶來的回報也值得期待。”蘇小堤認為:“未來三年將成為5G主要建設期,到2023年5G的全球市場滲透率將超過10%,而當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全球市場滲透率超過10%,將迎來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的經濟爆炸式增長,特別是將對智能制造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TOC是5G發展的起點,也是基礎,拓展互聯網行業的想象空間,創造新型業務,將激發互聯網5G創新應用;TO B則是5G的價值承載,5G作為行業中間件需要與其他水平技術融合,促進行業與5G跨界融合,要敬畏行業,同時關注商業模式的建立,讓產業鏈形成良性循環。因此,業界不僅要聚焦1-3年內以智慧教育、智能電網、遠程機械、城市安防等為代表的基于eMBB的應用場景,未來隨著R16標準的凍結,更要把目光放在將在未來3-5年產生商業價值的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機器人、智慧工業等應用場景。”蘇小堤說。

面對5G發展,蘇小堤認為:“我們既要有站在今天看明天的視野,更要有站在后天看明天的格局。站在今天看明天的時候更多看的是挑戰和阻礙,但是站在后天看明天的時候很多事情就顯得豁然開朗。站在今天看明天我們要求真務實,踏踏實實做好創新和拓展,不要好高騖遠;站在后天看明天可以看到更大概率事件的發生,就像4G成熟期回頭看4G初期,我們將獲得更大的信心。”

據蘇小堤介紹,華為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目前也已與全球運營商簽署了60余個5G商用合同,向世界各地發放40多萬個5G MassiveMIMOAAU。正所謂5G不等待,華為將全力為數字世界鋪上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