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蘿卜、妙生活接連折戟,生鮮電商迎來新一輪洗牌期

2019-12-05 歐陽倩 藍鯨TMT
瀏覽

近期,生鮮電商無疑是電商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

11月下旬,曾屢次被曝出資金緊張的生鮮電商平臺呆蘿卜終因燒錢過快而陷入資金泥潭。按照呆蘿卜CEO李陽的說法,呆蘿卜低估了生鮮燒錢的速度,由于“步子邁得太大”而失血過快,未來將縮減一些失血的業務線,讓運營回歸正軌。同時,目前呆蘿卜已經與一些有零售布局的大公司接洽,也受到供應商支持,未來不排除仍有獨立發展的可能。

不過,這無法停止來自外界的質疑聲,呆蘿卜當前的真實局面可能比李陽所說的更為糟糕。據悉,近日呆蘿卜總部遭供應商圍堵,其杭州中心已正式關閉,并拖欠數百位員工工資,金額或超3000萬元。

無獨有偶,另一社區生鮮電商平臺妙生活日前也被曝正大量關店,結束在這一垂直領域的探索。據媒體報道,妙生活已結清了所有貨款,并賠付了員工工資;與呆蘿卜相比,妙生活的離場顯得更為體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生鮮電商不斷“燒錢”的模式難以為繼,而在互聯網巨頭持續布局的推動下,行業已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期;隨著競爭的不斷升級,行業“馬太效應”也將越發明顯,對中小平臺而言,夯實供應鏈能力是突圍關鍵。

呆蘿卜因燒錢過快而折戟,遭供應商及員工討債

呆蘿卜成立于2015年10月,為線上預定、線下自提模式,采取門店合伙方式來拓展布點。根據呆蘿卜披露的信息,截止2019年9月,呆蘿卜進駐了安徽、江蘇、河北、湖北四省共19座城市;客單價在25-30元之間,訂單量在1000萬單每月。

此前,呆蘿卜的存在感并不強烈,其被曝出的消息大多與經營不利相關。早在今年7月,就曾有消息稱呆蘿卜在南京、合肥、馬鞍山等地大量關店;呆蘿卜當時回應稱不存在區域性閉店的情況,只是個別門店進行升級,屬于正常的業務調整。隨后,呆蘿卜對外釋放已完成6.3億元A輪融資的消息。但就在次月,其又陷入“閉店”傳言,呆蘿卜再次否認,并稱未來將會開設更多門店。

不過,自11月22日起,業內又傳出有關呆蘿卜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欠薪等信息。而這次,呆蘿卜終于承認了公司資金告急,并在月底關閉了杭州中心。據悉,呆蘿卜杭州中心的3百多名離職員工已組建維權群,分批進行勞動仲裁。

11月22日至26日,呆蘿卜接連發出公告,從承認資金緊張、公開致歉,到公布自救措施,再到對支持者表示感謝。在最新的公告中,呆蘿卜CEO李陽出面回應了外界對于公司資金問題的質疑,稱呆蘿卜累計獲得的7億元融資均真實到賬,且都投入到公司的發展使用,只是公司對增長預期太高、且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導致消耗過快。

據藍鯨TMT記者了解,合肥當地已有多家呆蘿卜門店關停。一位呆蘿卜用戶周倪(化名)告訴記者,11月22日其所在小區附近的呆蘿卜門店迅速漲價,菜品價格變得很高,11月23日該門店便關停了。

▲受訪者供圖

目前呆蘿卜App上的商品均顯示已下架,用戶無法下單,也無法注冊成為新的用戶。周倪表示,其在呆蘿卜辦理的會員卡余額已基本消費完,但有很多用戶數千元的余額至今也無法消費。

與用戶相比,呆蘿卜的供應商及員工面臨的損失更大。“我還有近十萬元的貨款沒有結清,呆蘿卜的資金缺口比想象中大得多,供應商、員工都在討債,口碑已經不行了。我得及時止損,所以停止(向呆蘿卜)供貨了。”自稱是呆蘿卜供應商的李華(化名)告訴記者。

即便如此,呆蘿卜仍在尋求解決方案,以盡快恢復運營。李陽稱,公司不考慮破產清算,接下來呆蘿卜將在管理和業務端進行改革,縮減一些失血的業務線,讓運營回歸正規。之后公司將會更關注單店增長,而不是整體GMV(成交總額)增長,瘦身會更傾向于諸如門店大小、業務線、品類等方面。

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呆蘿卜“線上訂線下取,今日訂明日取”的經營模式,不符合當今社會的快節奏潮流。這種模式是引發此次危機的因素之一,不僅不會助力呆蘿卜走出困境,還可能會把其拖入深淵。呆蘿卜的運營模式存在致命的問題,改變其運營模式可能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妙生活被曝黯然退場,用戶無法登錄

在呆蘿卜陷入困境的同一時間,另一家社區生鮮電商“妙生活”也被曝關掉所有門店,黯然退場。

記者發現,妙生活App在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已經無法找到,而在安卓應用商店內仍可下載。不過,在安卓手機打開這款APP后,定位在上海妙生活門店周邊,卻顯示“此區域目前無可服務的門店”。

同時,妙生活的官方微信小程序無法正常打開,點擊登錄后便提示“訪問服務出錯,請檢查您的網絡”;其官方微信公眾號的最近一次更新停留在2019年5月5日。記者致電妙生活官方預留的聯系電話,但始終無法接通。

天眼查信息顯示,妙生活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打水果等生鮮電商的O2O平臺,隸屬于上海妙達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林敏為前易迅網聯合創始人,在易迅網負責供應鏈;公司聯合創始人兼CEO鄒志俊曾在易迅網負責運營。

在融資歷史上,妙生活在成立至今的四年時間里,只獲得兩輪融資。其曾于2015年獲得鐘鼎創投500萬美元A輪融資后,并于2019年拿到今日資本2億元B輪融資。在燒錢如流水的生鮮電商領域中,妙生活的融資頻次及額度并不算出色。

鄒志俊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妙生活不簽對賭,不承諾業績,也不保證一定將門店開到多少家,但會盡全力跑。只是可惜,這場奔跑戛然而止。

據悉,在創立初期,妙生活采取了商區店(暗倉)和社區線下店結合的方式,但因缺乏配合導致訂單密度難以支撐,因此關掉商圈店,轉而主攻50平方米的社區店。2018年,妙生活開始轉型,不僅增加社區店面積及SKU,還自建配送團隊、增強到家份額等。從最終效果來看,這一轉型并不理想。

在妙生活黯然退場的消息傳出后,據媒體報道稱,妙生活的低調離場較為體面,其不光結清了所有供應商貨款,并賠付了員工工資。

生鮮電商迎來新一輪洗牌期,供應鏈能力成突圍關鍵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生鮮商品的線上滲透率僅為3%,遠低于其他快消產品30%的線上滲透率。因此,生鮮電商一度被視為電商領域的最后一片藍海。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2018年這一市場交易規模突破2000億元;預計未來3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仍會保持年均35%的增長率。在可觀的市場前景下,生鮮電商這一賽道涌入一批玩家,在近幾年的野蠻生長后,行業已經歷數次洗牌,出局者與入局者輪番登場。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記者表示,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包括多種商業模式,有以京東生鮮、天貓生鮮、拼多多為代表的傳統B2C自營模式、平臺模式,有以每日優鮮、京東到家、叮咚買菜為代表的“到家”社區模式,還有以盒馬鮮生、7Fresh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從行業角度看,當前生鮮電商領域的其他玩家并不都如此凄涼。與呆蘿卜、妙生活此刻境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團、餓了么等巨頭依舊在進一步擴大各自的疆土。其中,美團買菜于近日在深圳正式上線,首批共開出9家站點,成為繼北京、上海、武漢之后又一新市場。餓了么則在內部孵化一個名叫“餓鮮達”的新項目,正在北、上、深、蘇州、南京等城市試水。

這讓整個生鮮電商領域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此刻的行業格局無疑凸顯了生鮮電商的焦慮與狂歡,這不得不讓人重新審視這一細分賽道。

據Mob研究院2019年8月發布的《2019生鮮電商行業洞察》報告,在目前的生鮮電商行業,即便是巨頭也沒有實現穩定的盈利,預測未來幾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這與上述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不謀而合。該報告分析稱,生鮮電商市場在未來一至兩年將迎來新一輪洗牌期,供應鏈能力是企業突圍制勝的關鍵。隨著賽道玩家的增多以及巨頭布局的擴大,生鮮電商行業競爭將持續升級,同時也將推動原有的行業格局加速洗牌。

對于行業剩余玩家,莫岱青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生鮮電商要有資金保障,要運營能力過硬、供應鏈可控。”莫岱青指出,在核心品種上,需憑借足夠大的采購量可以和上游生產基地建立合理的供應鏈關系,來進一步降低成本;加上生鮮電商需要有保證的供應鏈渠道,發力高質量資源配置,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才能實現規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