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聯通休眠5G基站,5G到底多費電?

據《每日經濟新聞》8月3日報道,為了降低電費成本,洛陽聯通夜間部分時段休眠部分中興 5G 基站。
5G基站的能耗問題由來已久,甚至有人擔憂「電費可能將成為壓垮電信運營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5G到底有多耗電呢?
圖片來自OFweek維科網
按運營商官方的統計,5G基站最大功耗約為4G的3-4倍。這個結論如何得來?根據中國鐵塔的一份分析材料,目前幾家主流的5G設備廠商的5G基站單系統的典型功耗分別為:華為3500W,中興3255W、大唐4940W,而4G的單系統功耗僅為1300W,如此算來,5G基站的功耗是4G基站的約2.5-3.8倍。
報道中提到的5G基站為中興5G基站,按上述中國鐵塔的分析材料,中興的3255W還是三者中最低的,即使是最低的,也因為電費成本原因而被迫采用部分時段休眠的方式來應對,可見5G基站的能耗之高。
如何應對5G基站的高能耗?
據了解,5G基站之所以能耗大,在于基站射頻單元設備AAU(即所謂「5G天線」)的高能耗。一般一個5G基站要配備三個AAU,據稱,之前有人計算過三個AAU所需電費為4.5元/小時,那么完整運行一天就需要108元。
而根據三大運營商的公布數據,截至今年3月初,國內開通的基站已超15萬個,到今年年底,計劃將累計開通超過55萬個5G基站。再加上「第四大運營商」廣電,國內四家運營商的5G基站建設規模將達到約60萬個。
按60萬基站這數字來計算的話,一天的電費就需要6480萬元,完整運行一年則需要236.52億元,令人咋舌。
那么,面對如此高昂的電費,運營商如何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呢?洛陽聯通的「休眠」招就是一種有效的應對方式了。據介紹洛陽聯通和中興結合基站設備載荷與耗電量對比數據,根據當地現有5G用戶分布和終端使用狀況,分別對已經入網的3種不同AAU,分不同時段定時開啟空載狀態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在這種運行模式下,AAU以極低的基本能耗運行,進入休眠狀態后用戶無法正常接入使用網絡),從而實現智能化基站設備能耗管控的目的,保證網絡資源高效運轉。
具體而言,就是只要基站附近沒有活躍的5G用戶,5G基站就智能進入休眠模式。而當5G網絡的AAU檢測到部分應該發送下行信號或者上行信號的時刻,卻沒有數據發送的時候,則關閉PA(用來放大信號的設備),從而節省PA靜態功耗。當AAU檢測到有信號發送,PA立刻恢復為正常狀態。在這種模式下,5G基站處于靈活工作的狀態。據行業相關人士表示,這種方式下,5G基站的休眠不會影響用戶的使用。5G基站只在無人使用或業務量低于某個值的狀態進行休眠,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隨時喚醒基站,恢復正常使用。
除了中興,其他設備商也在不斷探索可行的節能方案。比如華為研發的最新式的5G削峰填谷基站,據說每年僅一個基站就可以節省電費1.38萬元。這個方案的精髓在于利用用電區間的不同為5G基站供電,也就是「低谷時段充電,高峰時段放電」。
政府也在努力支持
2020年6月29日,貴州省發改委印發《降低我省5G基站用電成本政策措施》(黔發改價格〔2020〕593號),希望通過多種舉措并行,降低5G基站用電成本,確保5G基站2020-2022年運行電價將至每千瓦時0.35元。
該《措施》明確對5G基站試行峰谷分時段電價政策,按照對應電壓等級目錄電價,以及上、下浮動40%確定。支持5G基站用電電量打捆通過售電公司統一代理交易等方式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努力爭取將用電成本每千瓦時降低2分以上。該《措施》還要求貴州省發改委和貴州省財政廳等部門統籌省級預算內項目建設資金等相關專項資金,按先建后補、分年定額補助原則,實施以獎代補,支持5G基站建設;同時,規范5G基站轉供電環節的用電價格,轉供電按5G基站分表公平分攤向電網繳納總表電費,拒絕以電費名義收取總表電費以外的人工費、修理費、折舊費等其他費用,該《措施》還要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違法違規加收電費行為監督查處。此外,《措施》還明確電網企業需要加強5G基站電力資源保障,簡化其用電流程、資料,要為5G基站用電報裝建立綠色通道;推進轉改直,做到能直供盡直供。
據筆者了解,除貴州外,廣東、遼寧、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區也已出臺類似政策,支持5G基站在「休眠模式」之外,更大程度地降低用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