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2G/3G減頻退網白皮書》發布

2020-08-06 老馬 物聯網智庫
瀏覽

導 讀

全球范圍內,2G/3G減頻退網早已開展,各國運營商也根據自身對通信網絡的需求給出了各自的時間表。而在近日舉行的RAN#88e全體會議上,3GPP也正式宣布負責GERAN和UTRAN無線與協議工作的RAN6工作組正式關閉。值此關鍵時間節點,物聯網智庫攜手紫光展銳推出行業首份《2G/3G減頻退網白皮書》,掃描文章開頭/文章末尾的二維碼,均可下載報告全文。

在近日舉行的RAN#88e全體會議上,3GPP宣布負責GERAN和UTRAN無線與協議工作的RAN6工作組正式關閉。RAN6工作組此前一直負責研究2G和3G無線功能,負責定義涉及GSM/EDGE無線接入網絡 (GERAN)和UMTS無線接入網絡(UTRAN)的規范及接口等。

全球范圍內,2G/3G減頻退網早已展開,各國運營商也根據自身對通信網絡的需求給出了各自的時間表。國內運營商2G/3G減頻退網進程不一,相對于聯通、電信早已停止了2G用戶的發展,移動才剛明確停止新增2G物聯網用戶。考慮到移動2G網絡和用戶的龐大規模,以及退網三步走的過程(第一步停止發展2G用戶,第二步把存量客戶轉到其他網絡上,第三步把剩余的客戶清理干凈,2G清頻退網,設備下電入庫),移動2G退網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2G/3G減頻退網的條件已經成熟

1.新舊動能轉化的契機

與4G/5G相比,2G/3G在資源占用、技術指標、運維成本等方面的不足越來越明顯。

(1)優質資源利用不充分

比較典型的是,2G/3G占據著優質的無線電頻譜資源。無線電頻譜作為稀缺的非可再生資源,需要充分發揮其作用,而2G/3G占據著優質的頻譜資源。以2G為例,其占用的頻譜主要分布在900MHz與1800MHz這兩個黃金頻段,而2G當前的話務量、用戶數量遠遠低于4G,若能將這些黃金頻段騰退出來用于4G,則可以實現資源充分利用。

(2)技術能力不足

除了速率、容量、安全等方面的提升外,2G/3G在頻譜效率、能效等方面已遠遠不能達到業界要求。例如,4G在頻譜效率和能效方面比2G/3G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5G的目標是頻譜效率比4G提升3-5倍、能效比4G提升100倍。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2G/3G已成為“舊產能”,無法大規模支撐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

(3)運維成本高

以2G為例,上世紀90年代中國開始建設2G網絡,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在這20多年時間里,此前的2G系統、設備供應商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些退出這一市場,有些甚至破產,而隨著設備的折舊,2G網絡運維成本就越來越高。

2.政策逐漸明朗

2019年10月,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提出:“我國移動通信的網絡面臨著2G、3G退網的條件已經逐漸成熟”。2020年5月,工信部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這是工信部首次以公開發文形式正式提出2G/3G遷移轉網,明確在保障存量物聯網終端網絡服務水平的同時,引導新增物聯網終端不再使用2G/3G網絡,推動存量2G/3G物聯網業務向NB-IoT/4G(Cat.1)/5G網絡遷移。

對于2G/3G減頻退網,工信部強調三方面的要素:

首先,2G/3G退網是移動通信更新換代的趨勢。2G/3G的退網是移動通信更新換代的必然選擇,全球已有100多家運營商實現2G/3G退網;在網絡層面,頻譜、鐵塔、站址、電源等資源都會釋放出來;在終端層面,2G/3G退網后將減少終端制式、降低終端成本。

其次,退網但服務不能退。運營商要從用戶的角度考慮,退網但服務不能退,若有更好的替代,要提供較好的服務方案來替代原有的服務方案,為用戶愿意退、樂意退創造好的條件。

再次,需要提前做好退網規劃。這項工作需要早謀劃、早告知,讓用戶和運營企業自己有充分的時間和心理準備來推動退網的進程;鼓勵運營企業積極引導用戶遷移轉網,將有限的頻率資源和網絡資源用到5G、4G中。

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