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2020-01-02 王樂樂 Ai芯天下
瀏覽

在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的今天,全球仍有近40億人尚未接入互聯網,這也是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業機會。隨著5G技術的成熟迭代,太空互聯網布局拉開序幕。

太空互聯網的構成要素

太空互聯網本身解決的問題,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去解決地面網絡服務的問題,所以整個網絡服務所提供的是通用的網絡服務,而不是像原來的衛星互聯網那樣。

衛星互聯網更多解決的是在沙漠、高山等地方,進行網絡覆蓋。太空互聯網則是在整個地面網絡的升級,可以解決地面網絡重新覆蓋的問題。

通過衛星平臺的通訊載荷,把基站搬到了天上。地面信關站向衛星發射信號,接收后,衛星再把信號投射到地面終端。

由此形成的三位一體的通訊網絡,將帶來兩大利好:

1.通過星座組網的方式,實現全球網絡覆蓋,解決邊緣區域網絡信號弱甚至無服務的情況;

2.讓網絡的基礎建設和國家的基礎投入大幅度降低。

若要解決這40億人口的上網問題,太空互聯網的市場紅利期將會爆發。對于我國公司而言,傳統的二維解決方案除非不計成本,否則將會是無底洞。

僅我國修建4G網絡的投入就高達2萬億人民幣,涉及400萬座的4G基站。而美國的同行們經過測算,用太空互聯網的方式,有機會把整體投入降低至1%。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5G衛星和互聯網的關系

如果5G給地球上提供了一個地球的高速公路,通信衛星實際上就是在天上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更多元的接入方式。

如果把5G的基站比作地球地面上的鐵路,通過信關站把光纖網絡轉發到衛星上,再通過衛星發射到用戶終端,接入到每一個人的網絡,每個人的用戶終端其實相當于我們在天空、在太空建立了一個新的更加快速的高速公路。

40億人沒有接入互聯網,5G帶來的機遇催生了非常大的商業機會。

全球航天產業的規模將近4000億美元,也就是人民幣超過2.5萬億。商業航天當中,產業規模是整個航天產業的80%。其中衛星產業占比80%,剩下的20%是火箭產業,衛星通信服務占比整個衛星服務收入的90%。

到2020年全球將會有一半的飛機接入到互聯網,可以快速響應互聯網的應用,這個應用將會催生1300億美金的巨大市場。

我國在4G方面的投資是2萬億人民幣,建設了400萬個4G基站。如果使用太空互聯網的方式做連接,我們認為只需要投資幾百億人民幣,足以建設覆蓋全國的4G網絡,對于解決未來5G通信,太空互聯網也能有非常好的發展空間。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全球太空互聯網的市場布局

Starlink:全球布局太空互聯網表現最突出當屬SpaceX旗下的Starlink,現有估值200億美金。

SpaceX發射的Starlink衛星群將提供類似的服務,其服務首先覆蓋北美,最后覆蓋全球。OneWeb提出的低軌衛星互聯網星座計劃,第一階段是在2021年完成648顆衛星的部署,最終實現1980多顆衛星的全球覆蓋,從而構建高速低延時的網絡連接。

OneWeb:另一家商業衛星公司OneWeb發射了6顆衛星,在數量上不及Starlink,但其發展速度還是遙遙領先于我國。到目前為止,OneWeb累計融資達34億美金,估值在80億美金左右。

Kuiper:正在進入互聯網衛星市場的競爭,Kuiper項目是亞馬遜正在建設的高速衛星互聯網產品,通過部署數千顆低地球軌道的衛星,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服務。尤其是在那些互聯網服務覆蓋欠缺,或是在那些根本沒有互聯網接入服務地區,消費者將因此能夠獲得互聯網接入服務。

Loon:谷歌公司也在尋求通過其熱氣球項目Loon,向難以到達的地區提供類似的連接服務。所謂Loon項目,即通過使用一種類似于熱氣球的空中網絡基站,來為指定地區的人提供快速而穩定的WiFi網絡連接。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銀河航天研發不容小覷

銀河航天的首例衛星被銀河航天稱之為“5G衛星”,其容量達到10Gbps,單星質量達200公斤,運行軌道高度為1200千米,單星可覆蓋3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約50個上海市的面積。

得益于航天通信材料的進步,使得低軌衛星的通信容量從幾十兆提升至10個G。這枚衛星也是目前全球最高傳輸速率的衛星。

另外,銀河航天研制了國際上首顆Q/V頻段低軌5G小衛星和首套低軌信關站。之所以選擇Q/V頻段,是期望獲得更寬的通信頻段,形成更強大的信息傳輸能力。在衛星研制的過程中,技術團隊通過加工和改進Q/V天線和轉發器等部件,解決了一大難題。

銀河航天提供的互聯網服務不是衛星直連手機的模式。終端用戶需要連接5G網絡設備的終端,而這臺終端也是由銀河研制,類似于路由器,可置于戶外的鐵塔,保證用戶接入網絡。

按照銀河航天的規劃,5G衛星提供的全球網絡覆蓋需要3年,第一批星座的在軌數量為144顆衛星,12個軌道面,最多采用一箭8星的發射方式來完成。在此之后,銀河航天會增加服務密度,從144顆衛星升級到800多顆衛星,再升級到2800多顆衛星。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衛星通信市場或迎來爆發

今年9月份,銀河航天完成最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50億元。成為國內商業航天賽道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之一。

從細分賽道來看,衛星發射領域更受投資機構青睞,融資金額和融資輪次較為靠前。另外,創始人或機構背景很大程度影響商業航天企業的融資能力。

艾瑞咨詢還稱,2018年1月,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投入使用,再次提高了我國衛星通信市場的增速。2022年虹云星座、鴻雁星座、銀河航天星座完成階段性部署或完成整個星座建設,屆時我國衛星通信市場將會迎來爆發增長。

目前國內已經有11.3萬個5G基站,但這些5G基站只能覆蓋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大部分地區。而太空互聯網有望無縫覆蓋全球所有的角落。

太空互聯網將會帶來萬億元人民幣的全球市場。全球航天產業的規模將近4000億美元,也即是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除去20%的火箭產業,衛星產業在全球航天產業中占比超過80%。

至于我國市場,航天可能是我國最后一個開放的大規模工業體系,未來將會催生3000億元人民幣的商業機會。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我國加入這場太空互聯網競爭

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首次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自此,商業航天政策門檻逐漸被打破,商業航天全產業鏈逐漸發展。

航天科技集團推出的鴻雁全球衛星星座通信系統由300多顆低軌衛星和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組成,可在確保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實現“溝通連接萬物、全球永不失聯”。2018年12月29日,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重慶”號成功發射升空。

航天科工集團則在2018年12月22日成功發射虹云工程首星。虹云工程計劃發射156顆小衛星,在距離地面1000公里的軌道上組網運行,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互聯網絡,預計將在2022年左右完成星座部署,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寬帶移動通信服務。

Ai芯天下丨國際丨太空互聯網的萬億市場,誰能代表我國走向國際舞臺?

結尾:

在全球商業通信衛星發展迅速的今天,提前占領衛星頻率軌道至關重要,可以預計的是,低頻段資源需求必將持續增長,變得日益緊張,我國商業航天公司只有盡早布局高頻段通信才有在國際賽場上換道超車的可能。

太空互聯網不僅在航空領域的市場應用前景巨大,還是全球5G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更好的對全球進行通信網絡覆蓋與升級,讓全球整個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成本大幅降低,未來的5G時代更有無數多的應用場景與需求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