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Siri,你有沒有在監聽我?

2019-08-01 向陽 時代周報
瀏覽

用過蘋果手機的人,想必都“Hey Siri”過。但從今天開始,你可能不敢動不動就“調戲”它了。因為在你有意或不經意間跟Siri對話時,它卻會將你們的對話進行錄音,并且上傳至蘋果,再由蘋果分發給Siri的外包公司進行分析。

可以說是,我把你當朋友,你卻“竊聽”我。

近日,蘋果語音助手Siri被外媒曝光出泄露用戶隱私的問題。

蘋果外包公司員工向英國《衛報》爆料稱,Siri會對人們的隱私活動進行錄音——包括但不限于性接觸、醫患交談、毒品交易等,并將音頻偷偷發送給評估師進行評估。

歷來宣稱極其重視隱私的蘋果打臉了,犯了跟它經常Diss的谷歌同樣的錯誤。

Hey Siri,你在竊聽我嗎?

蘋果也“竊聽”用戶隱私。眾多蘋果用戶或許不愿相信,但這是事實。

英國《衛報》消息稱,蘋果的確雇用承包商,讓他們收聽Siri的對話錄音。此次爆料蘋果Siri錄音用戶談話的,正是外包公司員工。

據其透露,他們所聽到的錄音內容涉及眾多隱私。有數不清的毒品交易、醫患交談、商務談判的音頻。

1564578537695275.jpeg

不僅錄音中的談話內容和其他聲音清晰可聽,還附帶有用戶數據,包括錄音發生的位置、聯系方式和APP應用數據,甚至也有可能會帶有名字。

但是承包商的本職工作,應該是蘋果Siri的回答是否“像人”,并不包括識別錄音中的用戶信息。即便如此,這些信息仍舊堂而皇之地呈現在第三方公司面前。

此外,爆料人還提到,這些敏感信息并沒有具體的程序來處理,或者說沒有具體的流程來保護這些極為敏感的個人信息。外包公司只是鼓勵員工盡快分析是否出現了技術問題,達成所謂的KPI,無需匯報錄音內容。

換言之,Siri用戶的隱秘信息,并沒有得到嚴格的保護。工作人員如何收聽這些錄音、使用這些信息,也沒有具體的限制。

并且,無論是向外分發還是自己存檔,蘋果都沒有很明確告知用戶。

蒙在鼓里的用戶,并不知曉自己在上廁所的聲音,或是與人進行商業談判的對話,都對人半公開的展示出來。

或有數百萬用戶遭Siri竊聽

對于上述指控,蘋果也在第一時間回應到,用戶被錄音的比例僅占Siri的1%,并且每段錄音僅持續了幾秒。回傳的錄音與用戶的Apple ID沒有關聯,錄音會在安全的環境下分析,所有審核人員都有義務遵守Apple嚴格的保密要求。蘋果還表示,錄音發給國際承包商進行人工分析的目的是改善Siri的服務質量。

蘋果試圖以“數據脫敏”和“改善服務”的理由換得外界諒解。

不過,根據蘋果官方披露的數據,有超過5億的設備使用Siri服務,即便只有1%的用戶數據被分享出去,涉及人數依然十分龐大。照此計算,也有幾百萬用戶被竊聽過。

1564578590412029.jpeg

而且從蘋果的回應來看,只是解釋了Siri在特殊情況下會錄音,并且會線上回傳給蘋果服務器,不會與Apple ID直接關聯。但蘋果沒有回答的問題是,對于這些極為敏感的個人錄音,是否會有嚴格的程序進行處理,或者如何進行二次保護。

這些問題,恰恰是蘋果用戶所關注的。

蘋果的回應中,試圖強調外包公司的分析環境和員工都很安全,并且這些錄音中不帶有用戶信息。而爆料人的說法恰恰與之相反。

他表示,外包公司的權限審查并沒有那么嚴格,“在那里工作的人沒有經過太多審查,可自由查看和收聽錄音數據,類型相當廣泛。識別用戶私人信息并不困難,特別是在意外觸發時會聽到地址、姓名等敏感信息時”。

拉拉鏈的聲音都會意外觸發Siri

按照Siri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竊聽情況,或許已存在許久。主要原因在于,長久以來,Siri一直都不太聰明的樣子——它實在太過容易被錯誤啟動。

審核Siri對話的承包商就直言:蘋果手表等設備“意外觸發的規律性非常高”,經常被一個抬起手腕的動作意外啟動。

通常來說,激活Siri你需要說“嘿Siri”,但是很多情況下相近的聲音也會被Siri聽成激活信號,從而自發激活了。

據環球網,2018年英國國防大臣加文?威廉森在議會講話時,因為提到了“敘利亞(Syria)”不小心激活了Siri。

爆料者也稱蘋果手表上誤觸發Siri的情況高的驚人,一些片段可以有30秒之久,雖然很短,但是足以讓你聽個八九不離十。

“有時候你可以識別出這是一個醫生和病人在討論病史。有時候你能聽到伴隨著汽車引擎的聲音,可能是在進行毒品交易……這些你都可以聽到。還有些情況比如……人們在發生性行為時,不小心觸發了HomePod和蘋果手表。”

哪怕是拉拉鏈的聲音,“也會經常被Siri當成激活信號。”爆料人如此說道。

無處不在的隱形竊聽器

Apple Siri不是唯一有竊聽行為的語音助手。

2018年,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被曝出有時會錄制私人談話。2019年7月份,比利時新聞網站VRT報道了谷歌涉嫌通過旗下語音助手,監聽用戶私人談話內容的消息。這一新聞得到了谷歌官方的證實。谷歌回應稱正在調查,后續將采取行動來防止不正當行為再次發生。

之后,Google搜索產品經理David Monsees在博文中回應稱,這些錄音是“大約是所有音頻片段的0.2%”,并且是承包商違反保密機制而泄露出去的。

原本,這些對話原本是要交由谷歌和亞馬遜等公司使用,以改善智能語音助手的用戶體驗。并且,這些錄音都是匿名處理,并不會與具體賬號掛鉤。如果用戶擔心隱私泄露,則可以自行刪除舊有的谷歌助理上的語音記錄。

巧合的是,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在過去幾年也一直將蘋果定位為用戶隱私的捍衛者,因而也時常抨擊谷歌、Facebook等企業的隱私漏洞。

2019年1月,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消費電子展上,蘋果公司購買了一個廣告牌,寫下這樣一段話:“你的iPhone上發生了什么,就會一直留在你的iPhone上”。

2018年,《今日新聞》專訪庫克時,他就曾對那些聲稱使用更多用戶數據帶來更好產品的公司十分不滿,“一些公司會試圖獲取你信任的話術是:‘我必須把你所有的數據都用來改善我的服務’。嗯,不要相信他們。”

在Facebook陷入劍橋分析數據丑聞之時,庫克發表公開言論,抨擊Facebook的商業模式,認為其依賴于用戶的詳細資料,用以進行廣告投放。

順便還給自己打廣告:“我們不會賣你的個人信息。”“隱私對我們而言是一項人權。這是一種公民自由。”扎克伯格聞聽此言十分生氣,下令其高管團隊只能使用安卓手機。

watch在英語中,除了手表,也有“看”的意思

如今,Siri泄露隱私,蘋果則稱這些數據“用于幫助Siri和聽寫......更好地了解你,并識別你所說的話”,似乎與庫克曾經抨擊的公司如出一轍。

對于蘋果公司來說,Siri的意義或許還不只是一個語音助手,而是有著更大的野心。2019年7月,美國投資機構Mangrove Capital Partners發布了2019年《語音技術報告》,預測蘋果公司可能會在2020年的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推出Siri操作系統,以求進一步發展Siri的生態系統。

Siri或許將滲入蘋果產品用戶的整個工作與生活,屆時,人們離不開的,究竟是一個操作系統,還是一個無處不在的隱形竊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