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不愿醒來的社交夢,陳航能實現嗎?

開學季的熱度還未消散,互聯網巨頭們便紛紛打起了校園社交這門生意的主意。
9月初,京東數科開發的“梨喔喔”上線。半個月后,字節跳動完成了對“Biu校園”的收購。9月24日,阿里巴巴也推出“real如我”。
校園社交賽道自人人網被賣掉之后,已許久未見這般熱鬧了。其中,最受關注的又是阿里,一直被詬病沒有社交基因的阿里,在經歷了來往的失敗和釘釘的崛起之后,是否又能夠如愿在校園社交賽道上領跑?
校園到職場,“無招”的野心
釘釘的崛起,帶來了互聯網辦公的新時代,無數中小企業搭上了智能化升級的便車。同時也帶動了辦公社交的興起,微信和QQ迅速反應過來,推出了辦公社交QQ和企業微信。通過另辟蹊徑,找到差異化市場產品的方式,現任阿里釘釘CEO的陳航(花名:無招),和釘釘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9月24日,由釘釘團隊打造的全新產品“Real如我”再次走入大眾視野。從簡介來看,Real如我的宗旨是“Real life.Real you!在Real如我里分享和發現身邊的真人、真事、真感情。”
目前能夠看到的功能有地理圍欄、點亮人臉、智能相機和角色聊天。同時,據多家媒體表示,Real如我是一款針對校園社交的產品,目前處于內測階段。
無招其實早已經盯上校園這塊蛋糕。今年3月3日,在阿里杭州總部舉辦的“未來校園”教育峰會上,無招親自站臺發布“釘釘未來校園”解決方案。
同時,他還宣布啟動“千校計劃”,通過整合釘釘軟件硬件及生態伙伴資源,在國內協助1000所學校共建“未來校園”示范區,孵化10000名數字化管理師,從而助力中小學校園教育數字化轉型。
如同復制職場社交的成功一樣,無招將Real如我視作切入校園社交的一次試水。不過,Real如我能否像釘釘一樣取得成功,還是像來往一樣最終失敗,目前尚難以下最終斷定。
但相比釘釘,無招想要實現占領校園社交的野心,恐怕會更難。事實上,國內社交賽道一直以來都處于競爭尤為激烈的兵家之地,但校園社交卻許久未見聲響。有人說,“人人網之后,校園社交一個能打的都沒有。”可即便是人人網,也沒能成為中國的Facebook。后來的超級課程表,也最終失敗。
很長一段時間,BAT三家以及字節跳動、美團等新興巨頭,都對看上去龐大的校園社交市場避之不及。
歸根結底,校園社交場景局限性較大,關系轉化和引流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今校園社交的受眾已經不再是當年人人網所面對的那群“80后”,而是從小浸潤在互聯網環境里的“95后”與“00后”了。
大環境之下,弱社交化不再是主流,高質量興趣社群也在不斷涌現。鋅刻度曾隨即采訪了不少“00后”,他們在學習、交友、娛樂過程中的社交需求較大,但已經不再局限于QQ、微信、微博等社交軟件,而是傾向于Soul、比心、耳覓等擁有潮、酷特性的新興社交軟件。
所以,盡管現在阿里、京東、字節跳動又不約而同入局校園社交市場,前景如何,還需要一段時間的走勢觀察。
Real如我目前正在內測
來往高開低走的教訓
不管如何,加上現在的Real如我,以及釘釘,可以看出從校園到職場,無招試圖占領用戶人生重要場景的野心——據說,作為阿里的元老,“十八羅漢”時期的實習生,無招之所以花名叫“無招”,簡單二字透露出的是自信和偏執。
自信之前也遭遇過失敗,2013年,無招開始主導阿里旗下的移動即時通信來往項目。彼時,除了大量的資金投入,還有由集團內部抽調的精英構成,以及史玉柱、任志強、趙薇、李連杰等互聯網大佬和明星的賣力吆喝。
有人說,來往的出現是為了革微信的命。
彼時,微信是中國科技圈中燃得最旺的一把火。月活用戶達到2.72億,能夠實現微信支付、玩小游戲、定位、在貼紙商店下載表情……
微信的商業化程度也在這一年突飛猛進。除游戲外,微信還從貼紙商店里嗅到了商機,與第三方的合作促成了雙贏局面。陳坤和南派三叔也推出了付費訂閱賬號,挖掘公眾賬號潛力,展現出了無限的想象空間。
來勢洶洶的微信很快就讓其他互聯網企業意識到了危機,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來往應時而生,網易也和中國電信合作推出了易信。
馬云動用了自己寬廣的人脈,也下令讓每個員工都招攬來100個外部好友。如此賣力的推廣下,2013年10月21一天時間,來往新增了524萬用戶。上線一個月,下載量增長率達到了154.55%。
可最終,工作人員短期內迅速的擴張、無法長期奏效的拉人戰術以及尚未從根本上與微信區分開來的同質化問題,共同導致了來往最終的“涼涼”。
目前來看,Real如我應該是吸取了來往太過于高調的教訓——目前只是在阿里內部小范圍體驗和推廣,甚至需要邀請碼才能體驗使用,目前并未有大量邀請碼流出,導致諸多媒體人士也在各種圈子“求碼”而不得。
而且,從阿里官方、高層到公關,無一人為其站臺。阿里一位內部人士甚至對鋅刻度表示:“也是看到了媒體消息才知道有這個軟件。”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來往也難逃涼涼
來自釘釘的成功經驗
除了吸取來往的失敗教訓,釘釘的成功經驗,也不時被無招提及,人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成功經驗,也會被用在Real如我身上——從這個角度來看,外界對Real如我的命運,會多出一些信心。
來往項目關停后,阿里的社交夢卻并沒有停下,時任阿里CEO的陸兆禧出局,但無招帶著團隊回到湖畔花園,帶領7人團隊開始做起了釘釘。
失敗讓無招備受打擊,卻也讓他同樣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他們這幫人不懂社交、通訊和用戶型產品。
無招發現,在阿里內做產品很容易發生太過著急的情況,而這與阿里本身強勢的電商優勢有很大關系。在巨型平臺和資源的依托之下,阿里后來創業的電商類產品都能夠迅速成長,所以給他們一種戰無不勝的錯覺。
可事實上,電商的優勢并不是在任何一個領域的創業都能起到作用。而來往,無疑就是敲響警鐘的一次重要節點。
一開始,釘釘只有一個內部代號,叫工作圈。在調研階段,釘釘所有員工都扎根到了中小企業當中,觀察企業和里面的員工。很快,他們找到了企業共同的痛點,錯位化競爭,決定將釘釘的定位設為只解決中小企業的真實需求。
盡管沒有來往發布時,那般驚天動地的拉人大戰,也沒有10億推廣費用,但在聚焦產品核心功能之后,釘釘的成功便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就在一個月前的釘釘未來組織大會上,無招宣布了釘釘的最新成績。“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破兩億,企業組織數破1000萬。剛剛宣布大家看我沒有笑,其實我在心里偷著樂。”
其實,釘釘的成功經驗,其實最終都可以歸為幾個字——錯位化競爭。更重要的是,在時間上領先了微信一步。在釘釘推出1年多后的2016年4月,微信才推出了“企業微信1.0”版。
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人人網之外,校園社交沒有成功的產品。但一方面,Real如我從校園社交市場入手,可以說是跟微信、QQ打了一個錯位競爭;另一方面,時間上也并未落后于其他競爭對手。
總結:銜接和留存,仍是校園社交的痛點
除了Real如我之外,京東數科開發的“梨喔喔”,字節跳動收購的“Biu校園”也都展現了對校園社交的野心。找到突出的特色,是這次必須解決的問題。
據鋅刻度了解,當前Real如我呈現出的幾個功能當中,點亮人臉、智能相機和角色聊天算是能夠凸顯而出的特色。對比目前市面上95后、00后鐘愛的社交軟件,我們能夠發現擁有個性化競爭點的社交軟件總是能夠迅速脫穎而出。
因此將釘釘已經成熟應用的人臉識別技術嫁接到Real如我的點亮人臉、智能相機功能中,便能形成獨具特色的一大賣點。
除此之外,無招還需要把人人網也未能解決的社交裂變問題解決掉。盡管校園市場廣闊,但校園里的人終將會走向社會,同一撥人對于校園社交的需求便會出現斷層。
做個大膽的猜想,也許釘釘之后,無招選擇切入校園社交領域的原因,正是為了抓住從校園到職場的這一撥人,可如何銜接和留存,仍然需要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