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已過山海關,阿里能給東北智能制造帶來些什么?

2019-07-18 [db:作者] [db:來源]
瀏覽

17日,億歐新制造頻道從阿里巴巴官方微信公眾號獲悉,7月16日,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同阿里巴巴集團在哈爾濱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未來,雙方將在數字農業、普惠金融、擴大內需、企業上云和數字政府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共建“數字龍江”。

關于本次合作,馬云表示,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要出山海關,首戰最東北,與黑龍江簽約項目近期要見效。阿里巴巴希望從思想觀念、市場推進、技術方面,真正激活東三省的機制,激發東三省年輕人的創新力,用數字經濟來推動市場改革。

8326cffc1e178a8269217bcc2a075688a977e843.jpeg

簽約現場,哈爾濱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簽署了戰略協議,雙方將在智慧城市建設、普惠金融、健康互聯網保險、對俄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開展合作。此外,黑龍江省農投集團、北大荒集團也分別與阿里巴巴簽約,將強化農業大數據、農業扶貧項目和“數字農場”的建設與發展。

寒地黑土,老大哥地位不再

山海關,雄關要隘,虎踞龍盤,南可眺渤海,北可望長城,自古為兵家的必爭之地。重工業為王的時代,憑借著豐富的煤炭和鋼鐵資源,東北可謂出盡了風頭,一度站在時代浪尖上。

1945年,東北的工業產值占據全國工業總產值的85%;1953年,中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156個重點項目中有1/3是在東北展開,這都證明著曾經的東北是中國國有企業最大的聚集地。

然而,昔年的龍頭大哥,卻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因增長乏力而黯然失色,脫離了全國發展的節奏,淪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梯隊。

2018年,GDP增速倒數前五的省份中東北三省均在其列。“今天的東北,重工業是燒烤,而輕工業為直播。”一句玩笑話,卻是對東北經濟尷尬狀況的折射。

2004年,國務院曾提出過一項國家級的區域經濟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點發展民營企業。但十多年過去了,2018年中國名營企業500強中,東北企業上榜的不超過10家。

4b90f603738da977a90dc6176d55dd1c8618e3f2.png

過去幾十年,東北人里也曾出現過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比如,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清華紫光股份第一任總裁張本正、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等,然而這些知名企業家大多走出了東北。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東北三省每年凈流出的人口約2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