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企業市場,360 大安全大在哪里?

2019-08-21 玥玥 極客公園
瀏覽

「一個漏洞賣了5500 萬美元,以色列人和我說,賣得不貴。」在北京懷柔的雁棲湖會展中心,面對著上百名記者,周鴻祎講起了一件事。2018 年10 月2 日,阿拉伯世界著名記者賈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走進沙特阿拉伯駐伊斯坦布爾使館之后,再也沒有出來。

在卡舒吉走入使館的時候,來自沙特的特別小組,早已在守株待兔,事后披露,他們是通過對卡舒吉的iPhone 手機漏洞的破解,掌握了他的信息。這個漏洞,是沙特人從以色列一家研究漏洞攻防技術的公司那里買到的,據稱以色列人最初開價2 億美元,最后還價到了5500 萬美元。在ISC 2019(互聯網安全大會)的首日,老周和遠道而來的以色列專家聊到這個事情,對方表示這個價格賣得并不貴,周鴻祎也表示贊同,在他看來,這樣等級的漏洞,完全可以作為國家級網絡戰的武器了。

老周開玩笑,360 公司是中國挖漏洞最多的公司,作為董事長的他卻不清楚挖的漏洞能賣多少錢,沒賣過,也沒聽說中國的政府或者企業買過。不過,在中國網絡安全的企業家中,周鴻祎卻是對網絡戰最敏感的人之一。今年的ISC 大會,不像是一家企業的活動,反而硝煙味十足,來自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著網絡戰的話題進行闡釋甚至激烈辯論——這像極了當今世界網絡戰的形式,表面風平浪靜,實際暗潮洶涌。

從物理戰到網絡戰

在一戰戰場上,交戰雙方設法保護己方的無線電通信,不被對方竊取和干擾,隨著科技的發展,這個范疇不斷被拓展,上世紀90 年代,互聯網和數據庫的廣泛應用,為現代化的網絡戰孕育了戰場,而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融合,讓網絡攻擊的威力被放大,針對現實中關鍵性基礎設施的潛伏與攻擊也頻繁發生。

在今年 6 月,紐約時報稱俄羅斯電網被植入后門,同一時間南美四國大規模停電,6 月 20 日,美國網軍對伊朗發動準軍事行動,通過網絡攻擊破壞了伊朗的導彈控制系統,隨后伊朗威脅攻擊美國紐約電網。網絡攻擊此起彼伏,但和常規軍事行動不同的是,網絡戰隱蔽性強,無接觸,對弱者來說,甚至被誰打了都不知道。

(2019 網絡安全事件回顧| 圖片來源:360)

離伊朗不遠的以色列,在網絡戰領域有著世界頂級的水平。以色列國會現任外交與國防委員會主席艾維·狄希特告訴中國的記者,早在20 年前,以色列就開始了在網絡安全方面的布局,以色列國防軍的 8200 部隊(以色列網軍)的退役軍人,是允許將自己在軍隊研發和創新的一部分技術和產品帶入民用市場。以色列前國家信息安全局局長、前國家網絡安全委員會主任埃雷茲·科雷爾過去五年走訪過幾十家網絡安全領域的初創企業,其中不少創意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樣的初創企業,在以色列有超過500 家。2010 年,美國NSA(美國國家安全局)、CIA 和以色列情報機構利用「震網」病毒癱瘓了伊朗納坦茲的核設施,最終使伊朗的布什爾核電站推遲啟動,一舉震驚了世界。

2017 年,NSA 泄露的漏洞「EternalBlue」(永恒之藍),被黑客利用,通過 WannaCry 病毒進行傳播,肆虐全球上百個國家,造成巨額損失。在 360 集團首席安全技術官、伏爾甘團隊創始人鄭文彬看來,這還只是NSA 網絡武器庫的「冰山一角」。

(360 集團首席安全技術官、伏爾甘團隊創始人鄭文彬| 圖片來源:360)

網絡安全人員的對手變了,周鴻祎在演講中這樣感慨,以往以競爭對手和普通黑客為假想敵的企業安全防護,在面對有組織、有預謀、技術強大的網絡攻擊時,就力有不逮了,據紐約時報報道,早在6 年前,華為的內部郵件系統就被 CIA 入侵,被非法獲取了很多信息。

對中國的政府部門和企業來說,網絡安全需要更好的保護。

不一樣的2B安全

新的網絡安全時代,需要新的安全思維。周鴻祎用三個詞,概括了他對網絡戰的理解:整體戰、超限戰和秘密戰。

整體戰意味著在網絡戰中,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安全是一個整體,以某個國家基礎設施的攻擊,往往會從攻擊個人開始,以網站、郵件作為跳板,經過一連串的攻擊鏈,最后達到目標,嚴防死守的網絡很可能因為某個供應商或雇員而失陷。超限戰意味著攻擊手段無所不用,不止來自網絡,還可能來自硬件設備,甚至利用線下間諜的手段買通內賊,用多元化的方式達成目標。秘密戰是指網絡戰往往是經過長期的謀劃及滲透,利用漏洞一舉達成目的,隱秘,難以溯源和取證。

不難發現,面對這樣的網絡攻擊,最重要的是「看見」攻擊,這也是網絡安全中最難的一部分。以360 為例,想要發現網絡攻擊,就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長期、全網的數據,然后在云端通過多維度分析來對攻擊還原;而要篩選出全網大數據中可疑的因素,就要有相應的威脅情報和知識庫,因為所有的攻擊都是利用漏洞來進行的;利用大數據、知識庫篩選出可疑的入侵信號后,是攻防專家之間的對戰,高水平的安全專家快速響應分析,發現和定位攻擊,進而對攻擊進行阻斷、溯源以及止損。這三部分流程,對應著 360 安全技術的核心能力。

(360 網絡安全大腦的組成| 圖片來源:360)

目前 360 有上千名安全專家,12 個安全研究中心和17 支攻防團隊,過去5 年間,360 獨立發現針對中國的境外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高持續性威脅)組織40 個,涉及到上千個重要部門,能源、通信、金融、交通、制造、教育、醫療等關鍵基礎設施和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發現了主流廠商漏洞超過1500 個,獨立捕獲7 次0-Day 漏洞。

在一些媒體列出的中國安全企業排名中,360 的兩極分化嚴重,一方面在技術實力上遙遙領先,另一方面在收入規模上卻接近墊底。在今年年初,360 以37.3 億元出售奇安信股份后,告別企業安全市場,不過這種告別是暫時的。對周鴻祎來說,一個只做2C的安全公司,顯然承擔不起保衛中國關鍵基礎設施和企業安全,乃至網絡戰的重任。在昨天,周鴻祎正式宣布回歸企業安全市場,但與當初高調「免費殺毒」不同,這一次的360,對同行釋放了友善的態度。

一方面,僅靠360 解決不了網絡戰的問題,另一方面,周鴻祎希望做的是只有360 能做好的事情,而不是去已有的紅海搶食。鄭文彬在采訪中表示,數據、專家和情報是360 的三個核心,也是目前360 在國內和國際上都靠前或最強的能力,體現在企業安市場,360 要做事情主要有三件:第一,是共建分布式安全大腦,通過輸出分享網絡安全大腦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政企和生態伙伴打造自己的安全大腦;第二,分享威脅情報和知識庫,幫助傳統的網絡軟硬件產品升級,發現和阻斷新的威脅;第三,賦能客戶,提升客戶應對網絡戰的能力。周鴻祎將 360 的安全大腦比喻成網絡戰的雷達:「現在很多網絡,我有把握說,只要你給我裝探針的機會,讓我把網絡安全大腦接進去,我就一定能夠發現問題。」而完成偵測后,下一步的阻斷、止損,可以由合作的安全企業完成。

(演講中的周鴻祎| 圖片來源:360)

這一戰略的轉變,也體現在今年 ISC 的日程上,除了硝煙味更重外,其他安全公司也來幫 360 站臺,如啟明星辰、天融信、安恒就來到了ISC,今年還第一次設置了以色列專場,并簽署合作協議,360 將幫助以色列的安全公司進入中國。「360 做好360 的大數據,大家做好自己創新的產品,我們團結起來,雖然都是民間力量,但通過軍民融合與國家網絡力量的合作,使得中國的網絡安全不被其它的網絡戰攻擊,使得老百姓幸福的生活和社會安寧得到保障。」網絡戰的單位是國家,網絡攻擊的影響也經常突破國家的范圍,在演講的結尾,周鴻祎說,面對網絡安全對人類經濟與社會的威脅,國際間應該攜手交流,共同應對。